李光
摘要:學習語文的關鍵,一是夯實語言基礎知識,二是樹立濃厚的學習興趣。本文主要從興趣入手,從課程導入到課后復習以及課外延伸等方面展開闡述,重點在于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興趣;語文能力;發(fā)展;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0-0023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對于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興趣是主動學習的開端,也是保證全體學生全程參與的動因之一。教師要注意發(fā)現(xiàn)教材所蘊含的興趣因素,并以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引導學生建立穩(wěn)定而廣泛的學習興趣。因此,筆者在進行語文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引導學生在樂學中獲取知識。
一、抓導入環(huán)節(jié),引趣
一堂好課,重在開始。如何在開始的時候就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本課的教學上,這是一個很有水平的技術活。十五、六歲的中學生獵奇心理很重,只要是新鮮的話題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對本次教學內(nèi)容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導入,就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目前,語文課的導入方式很多,可以說是五彩繽紛、五花八門,筆者主要采取下面兩種方式:
1. 懸念式導入
懸念的設置,可以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懸念式的導入,是大多數(shù)教師選擇的導入方式。懸念的構設,點的選擇很重要。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一文,可以先提問魯迅先生的啟蒙老師是誰?啟蒙老師有什么特征?給魯迅留下了什么印象?一般來說,大家對啟蒙老師的感情很深,但魯迅卻說他最感激的老師卻是一個日本人。雖然彼時還沒有抵制“日貨”般的對日仇恨,但當時國民對日本人終究是沒有好感的,魯迅先生卻大方地對一位日本人表現(xiàn)出如此的好感,不能不讓學生疑惑頓生,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本課的學習順理成章地展開。
2. 再現(xiàn)意境
大多數(shù)文章的中心思想由一條線貫穿,抓住了這根線就抓住了全文的龍骨。但讀者往往很難體會到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感慨,只有想辦法讓讀者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也許就能夠體驗到作者的心情,這就是所謂的感同身受。
再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可以先把解放前夕的形式給同學做一個簡要介紹,黎明前的黑暗,白色恐怖到極點,特務肆無忌憚地槍殺愛國人士。此時再播放《最后一次演講》的錄音,聽完錄音后,可讓學生圍繞講演的內(nèi)容談論自己的聽后感受,挑選幾名同學到講臺前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師簡要點評,然后說:“敢于和敵人作如此針鋒相對的斗爭,聞一多先生的犧牲精神不得不令我們肅然起敬。從他的說和做中,我們還可以領略到哪些學者、詩人和革命家的風范呢?這時,學生的感情很自然地被聞一多先生那種赤誠的愛國之心所感染。
二、融洽課堂氣氛,誘趣
不久前,一位學生家長給筆者打電話,希望筆者能幫他孩子轉班。問其原因,大概是他女兒向其訴苦:“語文教師每次上課都是捧著課本在念,而且是整個人撲在講堂前的桌上”。筆者都能想象出那位教師老學究般的龍鐘之態(tài),不要說是學生,筆者自己都有昏昏然入睡的念頭了。所以,適度地保持一定的興奮度是一堂好課的必要催化劑。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根據(jù)課堂的教學進度,尋找學生的關注點,適時的插科打諢,誘導學生跟隨教師的教學安排完成教學任務。筆者在七年級剛接手新生的第一節(jié)課,就給全班同學布置了一項任務,每個人回去搜集資料,查閱孔子有多少出名的學生,各有什么特長,最重要的是如果能夠穿越回去你愿意做誰!后來這個班的學生都有了自己的第二個名字,在語文課上我都是這些名字稱呼他們,只要上語文課學生就很興奮,因為他們感覺不到是在上課倒像是穿越回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傊瑧⒁獠蹲綄W生的閃光點,因勢利導,培養(yǎng)進取心,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學習,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調(diào)動興趣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到了初中階段,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才是教師的第一要務。初中的學科知識體系強,但也都是基礎知識,有識記性強的特點。通俗地說,就是內(nèi)容大都是學生易于理解的知識,但量大繁雜,如果還按小學階段的學習方式就會感覺時間不夠用。這時,教師就應該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尤其是掌握適合自己的正確的學習方法。
如做作業(yè)是先易后難,提問題因人而異,學生學習有了進步及時予以表揚,不斷激勵求知欲等。筆者的語文課很少有語文作業(yè),布置最多就是看書。有些習題類的資料,學生可以不做,但要折合成一定的閱讀量。為了有衡量的尺度,每個學生都要有自己的讀書心得,實在寫不出來的,要把自己認為最精美的段落抄寫下來在每周的閱讀課上給大家朗誦,獲得大家的熱烈掌聲才算是完成任務。
四、開辟第二課堂
要提高語文智能,僅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開辟第二課堂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突破口。第二課堂是指語文課的課外活動,是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的另一教學形式。通過這一活動,對學生進行多側面、多層次的語文基礎知識教育,具有課堂教學所不能代替的、獨特的重要作用。當然,第二課堂的語文教學,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應是學生感興趣的。第二課堂雖然包括課外活動,但它不限于玩耍和游戲,而是以學習為目的,是第一課堂的充實和延伸,使學生廣泛地了解百科知識,活躍思維,啟迪他們的智慧,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所以,第二課堂內(nèi)容的廣泛性,學習方法的新穎性是第一課堂無法代替的。為此,筆者在課外活動時間經(jīng)常有計劃地開展語文知識競賽、演講活動,利用課余時間要求學生每周收集一些優(yōu)美語句,進行匯報交流,這樣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還提高了寫作水平。
總之,學習中學生如果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就會使自己在一種活躍、舒暢、歡快的心理支配下,使思維進入最佳狀態(tài),寓學于樂,寓學于趣。以上都是一家之言,歡迎其他同仁批評指正。
(作者單位:江蘇省邳州市白埠中學 22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