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 骨傷科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臨床效果觀察
劉洪
(駐馬店市中醫(yī)院 骨傷科 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 觀察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駐馬店市中醫(yī)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18例,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59例。對照組予以電動牽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針灸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患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指標影響。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8.14%(52/59),高于對照組的71.19%(42/5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免疫能力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顯著,同時可改善患者機體免疫能力。
電動牽引;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骨傷科常見病癥之一。據(jù)統(tǒng)計,腰椎間盤突出癥以L4~5及L5~S1發(fā)病率最高,占95%左右。該疾病主要由腰椎間盤纖維環(huán)出現(xiàn)破裂引起,臨床表現(xiàn)為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治療周期長,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1]。研究證實,臨床非手術治療常采取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方法可有效減輕患者機體疼痛[2]。為驗證此觀點,本研究旨在觀察應用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駐馬店市中醫(yī)院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118例,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兩組,各59例。其中對照組女25例,男34例;年齡為35~61歲,平均(47.81±9.07)歲;病程為3~10 a,平均(6.61±3.07)a。觀察組女26例,男33例;年齡為36~60歲,平均(48.23±9.64)歲;病程為3~10 a,平均(7.13±2.62)a。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整脊常見病診療指南》腰椎間盤突出癥診斷標準[3];經(jīng)CT或MRI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破裂性腰椎間盤突出癥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電動牽引(臺灣聯(lián)興儀器,DIGIT-TRAC900)選擇間歇式牽引模式,牽引帶固定于患者胸廓和骨盆對抗牽引,針對患者具體病情設置參數(shù):20 kg≤牽引力≤60 kg,30 s≤持續(xù)時間≤60 s,3 s≤間歇時間≤5 s,6 mm/s≤牽引速度≤10 mm/s,牽引時間為30 min。電動牽引后,囑咐患者臥床休息15 min。觀察組:給予電動牽引+針灸治療。針灸:調(diào)整患者機體為俯臥位或側臥位,施針前進行皮膚常規(guī)消毒,取穴:腰部取腰夾脊、阿是、腰陽關,根據(jù)患處在足太陽、足少陽分別取秩邊、承扶、委中、昆侖、環(huán)跳等穴位。施針:以2寸毫針刺入阿是穴,針感傳至下肢為佳,后每次選取腰部及下肢部共6穴,將2 cm艾條插于針柄點燃,留針30 min出針,1次/d。電動牽引同對照組。兩組均治療8個療程,1個療程為10 d,療程間隔5 d。
1.4 觀察指標 ①依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判定兩組臨床療效[4]。顯效:腰腿痛、麻木等癥狀消失,直腿抬高試驗陰性,恢復工作半年以上未復發(fā);有效:腰腿痛、麻木等癥狀減輕,直腿抬高試驗可疑陰性,能堅持工作,勞累后疼痛加重;無效:腰腿痛等癥狀無改善或加重,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采集患者治療前后清晨空腹外周血2 ml,采用速率散色比濁法檢測對比兩組血清IgG及IgM。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8.14%,高于對照組的71.1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31,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免疫能力改善情況 治療前,觀察組IgG、IgM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gG、IgM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免疫能力改善情況比較
近年來腰椎間盤突出癥呈逐年上升趨勢,多見于青壯年,影像學檢查顯示患者機體出現(xiàn)腰椎生理弧度消失、脊柱側彎、椎間隙變窄等癥狀,引起髓核向外或向后突出進入椎管,壓迫脊髓神經(jīng)根,從而導致神經(jīng)異常,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可通過長期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從而有效控制病情[5]。
電動牽引是通過對患處持續(xù)牽引,緩解肌肉痙攣,矯正紊亂關節(jié),使脊柱及腰肌松弛,增寬椎間隙,促使髓核突出物回納,椎間盤突出物位置發(fā)生改變,松解粘連,以減輕對神經(jīng)根壓迫及炎癥反應,修復關節(jié)紊亂及促進局部循環(huán),從而有效緩解腰肌痙攣癥狀,消除患者腰腿疼痛。針灸是通過疏通患者經(jīng)絡穴道,復位錯位關節(jié),減少患處發(fā)生水腫、粘連,故可消炎鎮(zhèn)痛緩解癥狀。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由于長期慢性勞損后,風寒濕邪侵體致使氣血不通而發(fā)病,主要表現(xiàn)為腰部單側或雙側酸痛脹麻,故在針灸時選取腰椎間盤上一椎至下一椎夾脊穴為主要穴位,阿是穴為壓痛點,是局部軟組織出現(xiàn)慢性損傷導致無菌炎癥反應點,故選取阿是穴,可緩解機體關節(jié)粘連、痙攣等病變,減緩神經(jīng)組織壓迫,促使消除炎性物質(zhì),減輕患者腰腿酸痛、下肢麻痹等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IgG、IgM免疫能力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提示應用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可有效減輕機體腰腿酸痛等癥狀,提高臨床治療療效,對改善患者免疫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電動牽引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能力。
[1] 李秀珍, 陳海勇, 鄭驍, 等. 針刺配合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系統(tǒng)評價[J]. 中國針灸, 2014, 34(9): 933-940.
[2] 顏海. 三維牽引與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6, 18(2): 188-190.
[3] 潘迅. 針灸推拿加牽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J]. 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4, 30(3): 504-506.
[4] 樊海龍, 趙凌, 梁繁榮. 針灸結合牽引治療腰間盤突出癥的Meta分析[J]. 針灸臨床雜志, 2015, 31(8): 53-56.
[5] 劉紅, 李永江, 趙保東, 等. 牽引康復與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觀察[J]. 陜西中醫(yī), 2015, 36(4): 441-443.
R 274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1.099
2017-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