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智
摘要:合作學習是以目標設計為先導,以全員互動合作為基本動力,以小組活動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yōu)楦灸繕说囊幌盗薪虒W活動的統(tǒng)一。本文以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通過在小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使小學數(shù)學教學與合作學習進行有機的整合,以此來探索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的一般方法、模式與教學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數(shù)學教學
為了響應國家的課改政策,各學校、各位老師都在積極探索適應本校學生的新型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機制,促進學生的高效發(fā)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既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qū)W生的自身潛能,又能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默契與團隊合作精神。
約翰遜認為“如果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與他人的合作互動中,那么這些知識和技能都是無用的……這種教育是失敗的”。而“小組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也是當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它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可以讓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在同桌、小組、師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建立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
一、同桌互助合作學習
在古代,富家子弟有書童,皇子皇孫有侍讀,而且圣人早有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不善者而改之。在課堂教學中,同桌是距離最近,相互之間最了解的學習伙伴,二人必然各有所長,相互取長補短才是最佳學習策略。
如:通過一次學校組織的數(shù)學同課異構——“分數(shù)的應用”為例,對同桌在學習中的相互影響進行探討。
課堂伊始,老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同學們一道題?!澳承9灿袑W生690人,其中女同學占1/3,則男同學有多少人?”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畫出線段圖并解答。某同桌中的甲同學很快用直尺和鉛筆在練習本上順利地畫出了線段圖,標出了單位“1”、“1/3”、“2/3”,在大部分同學還在畫圖思考的時候,他已經(jīng)列出了兩種算法:
690-690×1/3=460(人)
690×(1-1/3)=460(人)
然后他很自信的舉起了自己的右手,期待老師點他的名回答問題。而他的同桌正拿著鉛筆在練習本上畫一些簡單的線段,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偶爾想偷看一下同桌的練習本,也被同桌甲同學高高舉起的右臂“有意識”地擋住了。若此時老師能及時的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給甲同學一個鼓勵的眼神,讓他在等待回答問題的時間里幫幫乙同學,這樣他既能更深入地理解學習內(nèi)容,又能體驗當“小老師”幫助他人的樂趣。對乙同學而言,在“小老師”的幫助下解決所遇到的問題,理解了學習內(nèi)容,感受到自己也在參與學習,并為后續(xù)的學習掃除障礙。
二、小組互助合作學習
教育所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不是技術,不是資源,不是責任感,而是需要與我們的學生一起去發(fā)現(xiàn)新的思維方式。盡管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對教育來說并不是新招,但重點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方面,不僅信息是學習的內(nèi)容,而且合作經(jīng)驗本身也是學習的內(nèi)容。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造就了“獨生子女”這一現(xiàn)象,很多學生形成了霸道、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社會習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采用任務分工的學習方式,使小組成員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對小組的貢獻是別人不可替代的,意識到自己的努力對小組取得成功是不可或缺的。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學會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學習,明白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什么是團隊的榮譽。
如:同課異構——“分數(shù)的應用”,另一位老師為每個小組提供了一張長方形的紙、一條一米長的繩子、六個立方體、四根繪畫筆等四種材料,請同學們通過折一折、畫一畫、分一分等方法,創(chuàng)造出幾個不同的分數(shù)。當拿到老師的學習任務之后,小組內(nèi)開始分工,每個人創(chuàng)造出兩個分數(shù),馬上第一小組的組長舉手示意,他們已經(jīng)完成,但是老師發(fā)現(xiàn),該組陸明同學一直低頭扣手,看起來很緊張, 提問后更是結(jié)結(jié)巴巴、不知所措,小組長便急忙為其傳遞消息。老師阻止了小組長的做法,告訴所有小組長,只有組內(nèi)每位同學都能創(chuàng)造出分數(shù)才算過關。第一小組的組長了解后發(fā)現(xiàn),陸明同學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單位“1”,便對分數(shù)無從下手。組內(nèi)同學便趕快給陸明同學舉例講解單位“1”的含義,爭取拿到小組第一。
一次簡單的合作學習,不僅讓學生學會了自己創(chuàng)造分數(shù),還明白了團隊的榮譽高于個人榮譽。
三、師生互助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不是老師的一言堂,也不是學生的自習課,而是師生共同的表演課。老師的責任是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活動交往的學習情境,在情境中制造學生認知上的沖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活動去組合、批判和澄清新舊知識的差異,解決“認知不平衡”,進而不斷改善、發(fā)展自己的認知結(jié)構,從而在認知發(fā)展的同時,獲得輕松、愉悅、成功的情感體驗;學生的責任是思想不拋錨,時刻緊跟老師的步伐,在老師所創(chuàng)設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下,積極主動共同合作學習,形成一個具有濃厚學習氣息的氛圍,在合作交往中獲取知識技能、學會學習,在平等、尊重、和諧的氛圍中形成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和情感體驗。
總之,合作學習的能力與默契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它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需要教師堅持不懈的努力。普羅塔弋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大腦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而不是一個需要被填充的容器”,當學生的合作學習的熱情被點燃時,課堂合作學習的能力也隨之提高,最終培養(yǎng)學生個人獨立思考、團隊合作努力的學習精神。達到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曾琦《合作學習研究的反思與展望》《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年第三期
[2]《如何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學數(shù)學教育》2002.2
[3]《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2.2李淑媛
[4]《新課程與學習方式的變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王坦
[5]《化學合作學習中常見問題及解決策略的研究》《新課程》2014.7潘虹
(作者單位:蘭州市七里河區(qū)西果園中心校西津小學 7300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