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妙玲
摘 要:用我們的真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關鍵詞:了解;善誘;尊重;信賴
我記得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是的,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于是,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我一直以這一句話來警醒自己,努力開展我的班主任工作。在一次面對一個特殊學生的教育時,讓我的體會更深了。
記得那是發(fā)生在我新接的一個班里,在開學不久的一天,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小健沒有上學,剛想打電話給她的家長問個究竟,就聽見同學來報,小健被她媽媽送到了學校門口,我馬上來到校門口,經(jīng)了解才知道小健不肯上學,其中原因誰也不知道。后來經(jīng)過老師的勸說,再加上見到這么多同學圍觀,她才肯回班里面上課,可一下課就不見了人,全校找遍了也找不著,后來才知道她跑回了家中。無論媽媽怎樣勸說,小健始終不肯上學。
一、深挖根源,科學矯正
作為小健的班主任,我馬上向同學和任課老師了解小健平時的情況,同學都說沒跟她鬧過矛盾,任課老師都說沒批評過她。奇怪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小健不想上學呢?于是我決定向小健的家庭方面進行了解。經(jīng)過多方的打探,終于讓我知道了小健的家庭背景爸爸經(jīng)常不回家,媽媽要不就沒時間管,要不一有時間就會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不合心意就是一頓責罵??尚〗〉膶W習能力較低,成績一直很差,沒有同學與她為伴,她一向比較自卑、膽怯。但她為什么突然不肯上學呢?
我立刻進行了家訪,可也遇到了困難,就是小健在樓上不肯下來見我,在爸爸不斷的勸說中,我已經(jīng)悄悄地上了樓,來到了她的房間,她媽媽淚痕滿面,就是沒說服她,沒法讓她開口說話。我示意她媽媽離開,然后像她那樣坐在地上,望著她沉默了幾分鐘,然后問她:“你是不是不愛學語文,不喜歡讓我教?要是的,我就申請不教你就是了,但你一定要上學?!闭f完我就說回學校打申請報告,她聽了,立刻有了反應,說:“不……不是的?!蔽覐幕卮鹬新牫隽怂龑ξ业南矏郏谑俏易ゾo機會,就跟她講了我小時候學習遇到困難勇敢面對的事,以及李白小時侯貪玩逃學的故事,也許是我們的距離拉進了吧,她聽著聽著臉上有了表情,我立刻跟她交朋友,想聽她的故事,后來她告訴我,自從上了高年級,覺得各科的知識都很深,很難懂,本身的基礎又差,學習追不上,再加上家里父母的情況,還有媽媽對她的要求太高了,讓她喘不過氣來,覺得很辛苦,同學也不喜歡跟她一起玩。
知道了小健同學的情況,我的內(nèi)心很難過,我決定用愛心去打動這個孩子,用愛去教育這個特殊的孩子。
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我跟她的家長詳談了一番,讓她媽媽明白了揠苗助長的道理。之后立刻跟各科任老師打了招呼,各科任老師都愿意根據(jù)她的心理特點去改變教學方法,先讓她能學多少就多少,緊跟著在班里召開會議,講述小健的故事。同學們都表示愿意幫助她學習,跟她一起玩,團結友愛,讓小健體會到了集體的溫暖。
小健勞動積極,于是我給她當上了勞動委員。她的臉上開始有了笑容, 紀律上有了好轉。
三、樂學、活學,拉近距離
我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又是她的班主任。在教學中,我處處留意她的一舉一動,發(fā)現(xiàn)她稍有進步就立刻表揚,并且經(jīng)常提問她,下課經(jīng)常找她談心,把我們的關系變得像朋友一樣。
對于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盡量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于一些智力差的像小健一樣的同學害怕上作文課。于是在上課前,利用巧妙引入,讓學生輕松下來,使學生樂學,調(diào)動積極性,激發(fā)求知欲。在學寫一種水果時,我除了讓學生觀察水果的色、香、形外,還先讓小健拿起水果吃上一口,嘗嘗味道,再說一說感覺。那節(jié)課,小健上得特別高興。
有一次,上課前我發(fā)覺小健的學習情緒差,比較緊張,為了緩解這種情緒,使她能圓滿地上好這節(jié)課。上課前我跟學生做游戲,讓她們學動物叫,看誰學得最像,同學們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小健竟然舉了兩次手。在學習過程中,我注意采取小組合作方法,學生一齊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從而提升她們的學習責任感。
四、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人類的未來。愛護、尊重與信賴學生是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基本品德。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她是這樣的人,她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她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愛護、尊重與信賴孩子又是教好孩子獲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條件。
有一天,課堂上突然發(fā)現(xiàn)小健的右手用繃帶包著。有一個調(diào)皮的學生就說她故意包著逃避做作業(yè)。我就立刻從她家里了解到她的右手掌是在家里弄傷的,而且縫了好幾針,要大約一個星期才能康復。我知道后立刻找到了那位調(diào)皮學生進行教育,還要她向小健道歉。
在這段時間里,我和同學們都熱心輔導她,她不能做作業(yè)我就讓她口頭做,同學們都熱心當“小老師”聽她的口頭作業(yè),她非常感動。在課堂小測時,她主動說:“老師,我可以用左手寫給你看?!闭f完就用左手笨拙地寫起來。。。。。。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小健變得開朗了,變得熱愛學習了,她學習的信心逐步提高了,畢竟她是一個特殊的孩子,智力比別人差,學習成績雖然沒有多大的提高,但她學習的態(tài)度和生活的態(tài)度都有了好變化,。她的媽媽終于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用我們的真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就一定能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因為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老師們,愿我們都能用“愛”為學生撐起一方溫馨亮麗的晴空,讓我們的學生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教育學》新編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主編:王道俊 王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