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芝
摘要:達·芬奇曾說過,美麗的女性是上帝絕妙的杰作。古往今來,他們?nèi)缤匀辉旎钠嫔叫闼粯恿钊速潎@。中國古代詩詞中以美麗的女性為吟詠對象,品賞這些名篇佳句,可得到高雅的審美享受。
關(guān)鍵詞:神似;媚;百媚
中圖分類號:G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249-01
達·芬奇曾說過,美麗的女性是上帝絕妙的杰作。古往今來,他們?nèi)缤匀辉旎钠嫔叫闼粯恿钊速潎@。中國古代詩詞中就有不少以美人為吟詠對象的名篇佳句,這里引三則來比較欣賞,可得到一種高雅的審美享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
這大概是中國古代歌詠美人的最早名句。他描繪的對象是衛(wèi)莊公夫人莊姜,詩前段先用了五組比喻刻畫莊姜的形貌:"手如柔夷,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新巧貼切,繪聲繪色,逼真可人,但只是靜態(tài)的描寫,沒有表現(xiàn)出人的生氣。而緊接著這兩句落筆于人物的笑目,顧時生色,起到了畫龍點睛以一當十的作用,妙就妙在由靜態(tài)轉(zhuǎn)入動態(tài)刻畫,抓住對象含笑凝睇的一瞬間攝入鏡頭,傳神寫照,神采飛揚。
培根說:"在美學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澤的美,而秀雅合適的動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這是美的精華,是繪畫所表現(xiàn)不出來的。"笑是一種情感活動和笑肌動作,他不僅能使人容顏舒展,呈現(xiàn)最美的神態(tài),而且在美中洋溢著喜悅甜蜜的溫情,最易動人。同時,"眼睛叫做心靈的窗子"(達·芬奇《筆記》),是人臉最顯著的部分。東晉名畫家顧愷之說,畫人物"四體妍媸,本無關(guān)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鄭紀《夢幻居畫學簡明》也說:"生人之有神在于目,畫人之有神無神,則周身靈動。"歷代許多藝術(shù)家都在實踐中體會到寫人最好"以一目盡傳精神"(魯迅語)。原來這位兩千多年前的無名詩人,早已深諳此理,他不滿足于細致貼切的比喻描繪而著筆于人物靈巧俊秀的笑靨和黑白分明的雙目,不僅栩栩如生地繪出這位貴婦的名目嬌容,而且傳達出她歡悅多情的神韻。"盼"是一種專注凝神的神態(tài),只此一字,仿佛將人的內(nèi)心情感聚焦于著心靈的窗口,注視著,脈脈含情;微笑著,似乎欲言又止,不能不使人聯(lián)想到蒙娜麗莎的微笑。正如孫連奎《詩品臆說》所評"'手如柔夷'云云,猶是以物比物,未見其神。至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則傳神寫照,正在阿堵,直把個絕世美人,活活地請出來在書本上晃蕩。千載而下,猶如親情笑貌。此可謂離形得似者矣。似,神似,非形似也。"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曹植《美女篇》
這兩句顯然受到上首詩的啟發(fā),但又有所創(chuàng)新。首先,詩人不僅抓住一般神態(tài)的"盼",而且集中選取美人回首顧盼時最動人的一剎那,變換角度,新巧出奇,從而突發(fā)了美人的明眸在回首瞬間所迸射出的光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詩人又一反直寫形貌的習慣,轉(zhuǎn)筆寫其聲音與氣息,大膽創(chuàng)新,利用聽、嗅覺的通感,夸飾美女身若嬌蘭,氣比蘭香,可聞可感,通體皆美。上下句,短短十字卻從兩個角度入筆,精煉而豐盈,無須任何色彩修飾和精雕細摹,一個富有清韻而靈動如仙的美人已呼之欲出。
意大利詩人阿里奧斯托在他的杰出敘事詩《瘋狂的羅蘭》中寫美麗的巫女,也是這樣寫的:"兩道漆黑的細眉想兩個弧,下面閃著一雙眼球像太陽,嫻雅地左顧右盼,秋波流轉(zhuǎn)。" 萊辛把這種微妙的動態(tài)美叫做"化美為媚",認為媚是一種稍縱即逝、令人百看不厭的美,"媚比起美來,所產(chǎn)生的效果更強烈"(《拉奧孔》)。這里,詩人把這轉(zhuǎn)瞬間的媚攝取下來,使之成為永恒的美,是一種天才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白居易《長恨歌》
這兩句歌詠楊貴妃的秀句,最為膾炙人口。但它是博采眾長,推陳出新的結(jié)果。通過與前人同類詩比較鑒賞,能更精神地體味它的絕妙之處。
在白居易之前,李白的《清平樂令》詞中有"六宮羅奇三千,······一笑皆生百媚,宸游教在誰邊?"王懋《野客從書》卷十七引江總的一首詩"回身轉(zhuǎn)佩百媚生,插花照鏡千嬌出,"說李白詩的"一笑皆生百媚"出于此。不難看出,李、江詩都是由"巧笑"、"顧盼"點化而來,但又增入了多與少的對比,只寫"回身""一笑"則"生百媚"、"千嬌出",則意味著二笑三笑的無窮嬌媚,而且不僅突出了容色美,還擴展到身段美。韋應(yīng)物也寫過"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廣陵遇孟九云卿》)兩句,又另辟蹊徑,從側(cè)面入墨,借"眾女"反襯,激發(fā)讀者的想象,去創(chuàng)造西施難以描繪的美。這與荷馬史詩《伊里亞特》中寫海倫的美只借一些老將的贊嘆來襯托,有異曲同工之妙。
然而,仔細揣摩,不難發(fā)現(xiàn),李白詩具象不足,江總詩略嫌重復(fù),韋應(yīng)物詩過于直白。白居易則取眾人之長,摒棄不足,以十四字將回身、笑靨和旁襯交融來寫,構(gòu)成多層次的對比和襯托。"一笑"與"百媚"、"六宮"成數(shù)量對比,"百媚生"與"無顏色"相反相成,"粉黛"借代宮女,意味著她們精心裝扮,結(jié)果卻在貴妃面前一個個相形見絀,從而更反襯出貴妃的"天生麗質(zhì)",無與倫比。由此可見,白居易這兩句詩的藝術(shù)造詣勝人一籌。
參考文獻:
[1]《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 《美女篇》 《長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