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松柏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6-0071-01
目前,絕大部分中學生的父母在外工作,他們與孩子交流較少。學生放學回家后,要么干一些家務活,要么與手機或電視為伍,基本不與爺爺奶奶說話,也不主動學習。他們內(nèi)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甚至有些學生還由于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
這些情況的出現(xiàn),導致了學生成績的直線下降。遺憾的是,很多教師沒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在課堂教學中仍沿襲"一本書、一言堂、一鍋煮"的傳統(tǒng)教育教學模式。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隨處可見--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加上機械重復式的抄抄寫寫,以及為應付考試而做的大量練習,忽視了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抑制了他們主體的能動性、自主性、自為性,使課堂缺乏活力,教學效果欠佳。這樣的教學,又怎么能使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興趣?針對這些情況,筆者認為要從如下幾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從而激發(fā)學生興趣
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必須掌握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產(chǎn)生疲倦,沒有歡心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托爾斯泰認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就是一塊黑板加一支粉筆,教師在上面講得津津有味,學生在下面聽得昏昏欲睡。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投影、多媒體課件等來豐富課堂教學。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興趣。
2.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建立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
中學生有較強的"親師性",往往他們喜歡那個老師,就會主動學習該老師的任教學科,反之亦然。因此,在與學生的日常交往中,老師要放下架子,尊重學生,關心愛護他們,與學生真心交流,用真誠打動他們, 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講課過程中可走到學生中間,一邊講,一邊與他們交流,鼓勵他們自由發(fā)言,采取延遲評判。對學生差異化的回答,不必馬上做出結論,而用賞識、肯定或使用表示夸獎和欽佩的手勢,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這樣,即使學生的回答不盡人意,也能樹立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故鄉(xiāng)》的教學時,一學生提出為什么要看西瓜地? 另一學生脫口而出"西瓜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獎他這個解釋多么富有文化內(nèi)涵,說他讀的書多, 見識廣。也許作者根本就沒這么想,但這樣解釋應該是最好的。我這樣一說,那位學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3.創(chuàng)設多姿多彩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
教師要轉變角色,由教學活動的主體變成主導,形成平等的師生關系。通過各種語文學習的形式,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使學生走向成功,體驗到成就感。適時組織學習競賽,開展合作學習,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使學生愿學、樂學。教學興趣氛圍的營造,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
首先,在學生自學后,主動匯報,交流學習。教師要創(chuàng)設讓學生交流學習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主動匯報學習情況的習慣。我們通常是讓學生站起來就說話,避免舉手指名等煩瑣形式,學生說話不拘束,課堂呈現(xiàn)氣氛熱烈,思維活躍,情緒高昂的場面,讓學生在討論、爭論中產(chǎn)生學習興趣。
其次,可通過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師生討論等多種形式組織教學,營造民主評議的氛圍?;ハ嘤懻?,及時評價。學生的發(fā)言有優(yōu)有劣,這對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借鑒意義。學生通過互評、互議,相互啟發(fā),互教互學,在民主融洽的課堂氣氛下,在教師的適時點撥下,愉快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也提高了學生評判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再次,提倡學生給老師提意見、找岔子、挑毛病,誘導學生積極思維,發(fā)表獨立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大膽發(fā)問,鼓勵創(chuàng)新。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對不明白的問題大膽發(fā)問,當學生想法與老師不一致,教師切勿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學生,應耐心傾聽,多問學生是怎么想的,對思考不夠深入的問題要鼓勵引導學生進一步去探究,將學生思維活動引向深入。更重要的是,要激勵學生敢提問,愛提問,樂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4.老師要寫"下水"作文,批改作文以鼓勵為主
現(xiàn)在的中學生學習語文時最害怕的就是寫作文了。"一到星期三,作文憋得直叫喚"。既然學生反感寫作文,老師為什么不示范寫"下水"作文呢?老師和學生一起寫,相互評改,相互欣賞。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針對中學生好動的特點,可以根據(jù)學生發(fā)展 ,設計一些適合中學生的語文活動, 在語文活動中,學習語文,提高能力?;顒涌梢造`活多樣,豐富多彩,不一定只指課外活動,課內(nèi)也可以開展一些小型的活動。比如課前5分鐘的講故事比賽, 演講與口才訓練,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分小組開展各種語文活動, 也可以自創(chuàng)相聲小品表演、自創(chuàng)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節(jié)目主持、社會熱點評論、小辯論等語文活動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興趣。
總之,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語文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潛能,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