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文
摘 要:幼兒園教研活動是一種教育研究活動,也是由一線教師直接參與的教研活動。它的最終目的是解決教師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提高教師自身業(yè)務能力,實現(xiàn)先進的教育理念向教育教學行為轉化,從而有效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在幼兒園保教質量很重要,要提高保教質量,教研活動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幼兒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討幼兒園如何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關鍵詞:幼兒園;學前教育;教研活動
我國目前的社會結構和社會體制正在逐漸發(fā)生變化,正在不斷地從封閉走向開放,時代呼喚改革,我們的幼兒園也正順應潮流,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斷地向前邁進?!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最終的目的是創(chuàng)造高質量的幼兒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我園的辦園方向也正在響應新《綱要》的號召,因此,新《綱要》的學習是我園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首選材料,也是我園開展教研活動的參考與依據(jù)。下面就我園教研活動開展的經(jīng)驗,談談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一、幼兒園教研活動的指導思想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問題,有來自教材的、有來自教法的、有來自幼兒的,也有來自傳統(tǒng)觀念的阻礙等等。這些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新困惑如何解決?由誰來解決?在實踐中我們意識到,幼兒園的生存與發(fā)展必須依靠自身的力量,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創(chuàng)立自己的特色。教師在實施新《綱要》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必須根據(jù)本園的實際和幼兒的特點自己解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更得靠教師自己的不斷學習與實踐。而要做到這些目的,必須進行園本教研活動。
二、 要明確幼兒園教研活動的目的
教師參與幼兒園的教學研究活動,首先要明確,幼兒園的教研活動不是讓教師去研究理論,而是倡導教師以自身的教育實踐為研究的核心內容,以案例開發(fā)為主要研究方式,教師通過對自身教育實踐的研究,開發(fā)出一個個適合本園特點和幼教資源優(yōu)勢的高質量的幼兒園教學案例,并提升為符合《綱要》精神的教育策略,不斷實現(xiàn)具體教育幼兒園活動和行為與《綱要》的對接,真正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從而提高教師的教育幼兒園活動設計能力和教育實踐的駕御能力。
三、幼兒園有效開展教研活動的策略
1.積極轉變觀念,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1)幼兒園不能只重視硬件設施的投入,而忽略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又直接影響幼兒園保教質量,因此,教學管理者就應抓好、抓實教研工作。首先教師要做好自己角色的定位,即自己應該做一個什么樣的幼兒教師。我們每個教師不能只做一個單一的“教書匠”,而應該積極地向“研究型”和“多元型”教師轉變,來適應當今社會和教育的需要。
(2)教學管理者要營造寬松的教研氛圍。幼兒教師每天工作繁瑣,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不高,這些都影響著教師工作的熱情。因此,要想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學管理者或教研活動組織者就要為教師營造一個寬松、愉快、平等的教研氛圍。如在活動前與教師交談一些她們感興趣的話題,適當?shù)挠螒蚧顒拥?,這樣來消除教師對的教研活動的抵觸情緒或緊張情緒,使教師真正參與到教研活動中來,暢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充分表達出來,只有這樣教學管理者或組織者才能了解教師,才能進行有效的分析問題,幫助教師解決實際教學中的問題或困惑,促進教師主動學習、主動反思。
2.教研活動內容的確定
(1)教學管理者要積極主動與教師交流,可先向教師征集問題或困惑,同時,教學管理者還要深入一線觀察教師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分析教師備課等等,然后找出具有共性的問題并結合本園當前主要工作擬定出教研專題,最后教研組根據(jù)教研專題擬定出具體的教研計劃,努力做到有的放矢,使教研活動具有實效性。
(2)幼兒園教師是教研內容的組織者,作為組織者,在確定教研內容前,一定要根據(jù)實際內容來確定,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比如根據(jù)自己所在班級的一些實際情況,可以是平時自己在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是在幼兒一日活動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問題,都可以作為選題。 同一主體不同的時期,他們的教研任務也是不一樣的。盡可能選擇一些老師和家長們普遍關注的一些內容,比如早期閱讀與識字的區(qū)別、農(nóng)村幼兒園和大班額人數(shù)區(qū)域活動的開展等。
3.教研活動開展要多樣性
(1)參與式教研。在開展教研活動中盡可能讓教師參與到活動中來,這里講的參與不是讓教師被動的坐在那里,而是讓教師真正成為教研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如我們在早操活動中推選了一名教師組織實施早操活動,其他教師在平等的氛圍中,針對研討問題圍繞施教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觀摩、研討、交流,最后形成解決研討問題的好的方案來。大家通過研討活動對早操主題的確定、音樂的選定、輕器械的使用、隊列行走、師幼互動、運動量的安排等都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2)講座式教研。這也是一種參與式教研,改變以往只是教育管理者講,教師做筆記的現(xiàn)象,讓教師自愿或者輪流擔任主講者,負責活動內容的選定,活動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動中的引導發(fā)言和總結性陳詞等。我們注重發(fā)揮不同年齡段教師的特點,如老教師就進行一些案例分析、經(jīng)驗交流,年輕教師就進行一些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的交流,如怎樣制作課件、如何使用現(xiàn)代教育信息等,使每位教師都有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從而增強了教師們的自信心,也激發(fā)了大家參與教研活動的積極性。
(3)園本特色教研。我園以課題為依托,在實踐中研究,深入探討“手工活動”游戲研究,形成園本特色。改變了以往“為做而做”的教學模式,單一的手工制作活動變成了社會化、生活化、主題化的具有多元價值的探究活動,體現(xiàn)了“動手做”的最大價值。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動手操作技能,而且還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情緒情感及能力。
四、結語
總之,教師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主體,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參與者和決策者。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什么問題,我們就研究什么問題;教師需要研究什么問題,我們就研究什么問題。真正做到研究的問題來自本園的實踐,研究的目的在于把研究成果應用于實踐,使園本教研活動更加有效的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原晉霞.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研究[ D].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8.
[2]申毅.幼兒園教研工作的基本原則[J].山東教育(下),2002,(12).
[3]曾艷.基于專業(yè)學習的園本教研的內涵及其實施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