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章琳
摘 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是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身體練習是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主要手段,合理的運動負荷是身體練習效果的重要衡量標準,對影響運動負荷的五個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控,是保證體育與健康課適宜運動負荷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運動負荷;調控
一、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的現(xiàn)狀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第四十二條指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是國家對學校體育教育發(fā)展的要求,而當今我們的學校體育教育卻出現(xiàn)了兩個極端,一方面,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日益下降、引人堪憂。另一方面,由于學生文化學業(yè)繁重,且對學生安全過于敏感,家長不希望學校安排大量的體育鍛煉,從而造成學生運動不足、不喜歡運動。而如何改變現(xiàn)狀,加強學生體質健康呢?一個重要的保障因素是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的有效開展,重要內容是體育與健康課中運動負荷的合理調控。
二、影響體育與健康課運動負荷的因素分析與因素調控
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負荷是指學生在課中做練習時所承擔的生理負荷。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負荷影響因素有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練習密度、教師教學策略、學生個體差異等五方面,這五者是一個互為表里、互相影響的有機整體。因此體育課教學必須要合理安排、調節(jié)運動負荷,這是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1.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練習所用的力量大小和機體的緊張程度,影響運動強度的主要因素是練習時的速度和負重量。合格的一節(jié)課應該有相適宜的運動強度,如在高中快速跑教學中,學生全力跑完60米后的即時心率每分鐘分可達到180次以上,而在熱身慢跑活動中,心率一般在每分鐘分120次左右,可以看出心率快慢對運動強度大小很好的體現(xiàn)了,即前者大后者小。運動負荷與運動強度是正比關系,所以在體育課教學中必須監(jiān)控心率的高低,合理控制學生的運動強度。體育課的學生平均心率一般控制在120至140次每分左右,課中運動練習必須應用中等強度負荷進行練習,中等強度負荷為最大強度的70%左右,學生的有效練習負荷(也就是即時心率)的計算方法是220減去練習者的年齡的差乘以70%,所得數(shù)值就是該學生的有效練習負荷。在體育與健康課眾多運動項目中的跑、跳都是具有較大的運動強度,而象慢走、投擲、初級武術套路等項目就運動強度相對較小,在教學中我們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及時調控學生的運動強度。
2.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時間
運動時間是指一次課練習的總時間或每個練習的間歇時間。運動強度相對合理的一次體育課中,學生每個練習時間和全部練習時間的持續(xù)時間直接影響著課的運動負荷大小。比如一次課中,學生每個練習都是長時間、大強度的運動,或者一次課的全部練習時間都是大強度的運動,那顯然這次課的運動負荷就明顯過大了。運動時間可以根據(jù)運動項目、學生個體進行調控。對于強度大的運動項目(如跑、跳等運動項目)就要求單次練習時間短一些、總練習次數(shù)少一些、運動密度小一些,對于強度小的運動項目(如耐久跑、武術等運動項目)單次練習時間就要求長一些、總練習次數(shù)多一些。在練習中教師同時對學生進行即時心率監(jiān)測,結合運動強度調控,這樣就能很好的控制體育與健康課運動負荷,使其在一個合理的水平。
3.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師教學策略
教師對體育與健康課的教學策略主要從課的內容、教法、學法和組織措施進行開展。
教師是否合理選擇體育課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是否恰當運用教法、學法,是否采用有效的組織教學措施,這些都會極大程度地影響運動負荷。如教師過多講解示范,學生過多討論、隊伍頻繁調動等,就會較大的降低學生的運動負荷。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教材特點進行合理搭配,難易教材有機結合,如武術教學與體能訓練相結合。并且教法、學法講究有效,如講解示范應正確規(guī)范、生動形象、語言簡練,減少講解示范時間,學生的學法可行性強,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簡單,易于開展,保證能夠快速的遷移動作練習。組織措施必須有效,如蹲踞式起跑的分組練習可增加學生分組,減少學生的等待時間,50米跑的組間休息時間加大來,以更好的控制心率有效恢復。這些教學策略都能夠很好的調控運動負荷,最終有效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負荷。
4.體育與健康課的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的個體差異是指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的個體差異。在體育與健康課上,由于學生的性別差異、體型差異、運動技能水平差異、心理智力差異等,會造成學生相同的練習不同的運動負荷量。如200米中快速跑練習,練習后一些學生心率將達到每分鐘180次以上,而一些學生卻低于每分鐘150次。這些因素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選擇與全體學生都相適應的運動項目,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有效的教法、學法、組織措施,合理的調控運動強度、時間、密度等。比如耐久跑的教學,就可依據(jù)學生的技能水平層次,將技能水平強些的分成一組,一般的分成一組,弱些的分成一組,這樣就能更好保證學生的合理運動負荷量;又如技術動作的分組合作學習,可根據(jù)學生心智水平、運動技能水平,進行強弱合作學習,這樣就能很好的使合作學習有效開展,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因此,為了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的有效運動負荷,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素進行精心分析、因勢利導、合理調控。
總之,體育與健康課的運動負荷過小過大都不行,過小則達不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過大則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且對教學目標完成、學生健康發(fā)展都十分不利。體育與健康課的課堂教學只有保持運動負荷合理,才能取得合理有效的教學效果,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也只有保證體育與健康課的合理運動負荷,才能達到2007年5月7日黨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要求,才能使我們的下一代不會成為新時代的東亞病夫,才能實現(xiàn)我們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付梅青;體育課生理負荷及運動強度[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5年03期.
[2]李玉華;再探體育課生理負荷量[J];體育科技;200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