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英
(寧夏中衛(wèi)市海原縣第三中學)
摘 要:現今社會,日新月異的通俗音樂、流行歌曲以及層出不窮的歌星,充滿了整個音樂領域,使廣大青年的視聽幾乎被流行音樂包圍,音樂新課標規(guī)定的優(yōu)秀民族音樂文化的主導地位被無形中擠占了,這怎能不引起音樂教師的重視和深思?!鞍倌甏笥?,教育為本?!币^承和發(fā)揚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離不開音樂教學,更離不開音樂教師對學生的正確引導和教導,在日常的音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弘揚民族音樂文化,使學生了解我國各民族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怎樣激發(fā)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呢?
關鍵詞:音樂課堂;民族音樂;激發(fā)興趣
一、為學生展現不同風格的中國民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民歌的興趣
我國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民歌的風格色彩各不相同。比如:用兩首民歌歌詞基本相同的江蘇民歌《茉莉花》和東北民歌《茉莉花》來比較,這兩首民歌的內容都是用茉莉花的綻放和采摘來表現歌者的天真神態(tài),正因為受流傳地域、語言的影響,在音樂風格色彩上也有了明顯的變化,體現了民歌的變異性。江蘇的《茉莉花》以五聲調式和級進的旋律為特點,音樂體現了柔和優(yōu)美的風格,而東北《茉莉花》內容和旋律的骨干音基本未變,但節(jié)奏不如江蘇《茉莉花》細膩。因此,介于以上兩首不同風格的民歌,在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對這兩首民歌的風格進行比較,并讓學生模仿歌曲的韻味學唱。在音樂教學中,選擇一些不同民族風格的原汁原味的歌曲為教學內容讓學生欣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講解民族五聲調式等音樂知識,使學生既對不同民族民歌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又學習了相關的音樂知識,也
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學習民歌的濃厚興趣,同
時也提高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欣賞水平,促進了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弘揚和發(fā)展。
二、將中國優(yōu)秀的民族樂曲帶進音樂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對祖國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感情
多樣的民族器樂和大批優(yōu)秀民族器樂曲,一直以來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學生對我國的民族器樂曲的有關知識了解甚少,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民族樂曲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在教學內容上挑選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樂作品,讓學生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親身感受音樂與領悟音樂的真諦。當然,我們還應該讓學生掌握一些民族器樂及民族管弦樂作品,如:《牧童短笛》《春節(jié)序曲》《漁舟唱晚》《春江花月夜》等。此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欣賞不同民族的音樂,如:為學生播放蒙古族音樂,先讓學生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特點:一望無垠的遼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上,牧羊人趕著一群群羊兒,哼唱著動人的牧羊歌。通過以上對樂曲背景的了解和學習,能使學生發(fā)揮對音樂的想象力;用恰當的文字語言對音樂所描寫的內容加以描述,可以使他們加深對樂曲的理解;引導學生掌握各種音樂要素,讓學生邊學習、邊欣賞、邊討論,了解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民族器樂曲,這樣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不
斷加強對民族音樂的認識,使學生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習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不斷發(fā)揚光大。
三、將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音樂帶進音樂課堂,促進音樂教學的生動有趣性
歌舞音樂與民歌一樣,是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財富。
在我國各地都流傳著具有濃郁地方風格和民族特色的豐富多彩的歌舞音樂,并且在歌舞音樂的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我國各民族的歌舞,多種多樣的題材和各種表演形式、不同的音樂結構等。歌舞音樂教學的關鍵是突出一個“跳”字,在熟悉民族、民間歌舞音樂的同時,教學生跳民族、民間舞蹈,學習載歌載舞的藝術。比如:學生歡快的舞蹈節(jié)奏,再配上搖頭、轉手腕、墊步、拍手等舞蹈動作,將新疆民歌《娃哈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更能使學生情緒歡快,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更高,興趣極濃,這樣濃郁的新疆舞蹈特點就極好地表現出來了。
四、開展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開展課外音樂活動是音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課余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還能鞏固和提高學生掌握音樂教學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學生的音樂視野得到擴大,理解了音樂語言,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因此,在搞好教學的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演出等活動,參加社會實踐,使學生加深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熱愛,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陶冶他們的情操。
總之,音樂教學中落實學生的民族情感教育,是音樂教師肩負的應盡的義務和責任。學生學會學好民族音樂,用歌聲和音樂去歌頌祖國和人民,用歌聲去贊美祖國的好河山,這無形中是對學生的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
參考文獻:
[1]田慶鳳.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J].成功(教育),2010(10).
[2]荊建華.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興趣的有效手段[J].歌海,2009(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