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校園中的“文化”與“身體”:民國時期大學的“拖尸”研究

        2017-06-29 22:34:07周洪宇魏珂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身體文化

        周洪宇+魏珂

        摘 要:民國時期,清華和燕京等大學校園中流行一種稱作“拖尸”的活動。該項活動以新生為對象,分入學“拖尸”和月夜“拖尸”兩種,其目的是警示新生,維持校風校紀?!巴鲜边^程中拖尸者與被拖者有不同的身體感受,且隨著時間變遷而變化。對該項活動,當時校內外褒貶不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生的抵制,學校當局和教育部開始干預,拖尸活動逐步被終止。作為有美國文化背景的清華和燕京等大學校園活動,“拖尸”適應和推動了清華、燕京的校園文化建設;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國家危亡壓力下大學生的身體釋放;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大學在移植西方大學文化過程中的復雜性;“拖尸”強調的個性化在學生身體國家化的催動下逐漸消亡。

        關鍵詞:身體;文化;拖尸;民國大學

        中圖分類號:G40-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124(2017)03-0095-07

        民國時期,清華、燕京等大學校園流行一種稱為“拖尸”的活動。該活動從美國大學傳入,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到民國末年,流行了二十多年,影響頗深。縱觀國內相關文獻,學者對“拖尸”回憶性的文章居多,具體深入的研究很少①。而在回憶性的文章中,對“拖尸”這一民國時期的大學生活動也有明顯對立的觀點:有的認為拖尸是壞習慣,惡作??;有的認為僅是一種學生之間的嬉鬧游戲。學者季羨林就主張后者,他在回憶錄中強調清華校園之拖尸活動“充滿了友誼”,使其畢生難忘 [1 ]。那么“拖尸”到底是惡習、陋習,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文化活動?其本身是否隱含特定的教育意義?如何解釋這一文化現(xiàn)象?本文試從校園文化和學生身體的角度作一些探討。

        一、新生下水:“拖尸”活動的對象與目的

        1. 何謂拖尸

        “拖尸”一詞是英語“toss”(拋、擲的意思)的音譯,也譯作“托司”或“土司”。原是美國大學老生對新生下馬威式的戲謔性活動,20世紀20年代傳入我國清華、燕京等大學。《清華副刊》1934年第5~6期“新編清華術語小辭典”欄對“拖尸”活動有如下介紹:

        此舉者,恐僅清華一校。法以三四人,分執(zhí)被拖者之四肢,將其人舉起,于空中震蕩數(shù)次,然后棄之于地。其意義甚多,有為警戒的,例如新生入校,于舉行新生歡迎大會或所謂“體格檢查”之時,每一新生,均須受拖尸,用以警其在中學初畢業(yè)時趾高氣揚之心,而養(yǎng)成其謙恭下物之性格,不致破壞清華優(yōu)美之校風;有為懲罰的,例如某人有不良之行,損及校譽校風,即將其拖尸,以懲其罪。 [2 ]

        由以上介紹可知,“拖尸”是一種以大學新生為對象,以把新生拋起來為標志性動作的兼具歡迎和懲戒意味的系列游戲活動。拖尸由學生團體組織進行,該組織稱為拖尸團,成員主要由二年級學生組成,負責設計和實施拖尸行為。拖尸活動主要分兩種:入學拖尸和月夜拖尸。

        入學拖尸也稱新生體能測試,主要對象是新生中的男生,清華大學比較流行。新生入學注冊體檢結束后,入體育館,按照老生的要求,脫去衣服,僅穿三角褲,在眾目睽睽下完成一系列動作,包括爬繩,水里吃蘋果,鉆狗洞等。過關后,由四名強壯的二年級男生持手腳舉起來,在空中晃十幾下,然后扔到事先準備好的墊子上,最后雙方握手,拖尸結束。

        入學拖尸的項目由拖尸團來設計,每年都有翻新。1932年9月7日清華老生季羨林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是新同學入校辦理手續(xù)的第一天,挺胸歪帽不順眼者頗不乏人。體育館內大行其TOSS,共有十三項之多。” [3 ]鄒承曾是清華土木系1932年新生。據(jù)其回憶,“拖尸”儀式由二年級的老生執(zhí)行。新生注冊入學當日,由二年級老生在體育館內布置各種攤拉,讓新生們分批逐一通過考驗。例如鼻子頂球、獨腳跳遠、鉆狗洞、向上斜吹羽毛等等,最后有四個人抓住新生手腳上下左右拋擲幾下,然后在其手背上或手臂上甚至臉上蓋上“驗訖”的藍印,算是過關②??梢?,入學拖尸在某種程度上蘊涵著體育運動精神,雖有一定的捉弄性,但形式活潑,也被新生接受。

        月夜拖尸在開學后的夜間實施,主要對象是行為乖張、故意犯規(guī)的男女新生。月夜拖尸亦由拖尸團組織,實施過程策劃縝密,方法不一:包括布置眼線、收集違規(guī)證據(jù)、確定行動目標、制訂行動計劃、組織實施等。實施拖尸是整個過程的高潮,程序如下:拖尸團組織得力干將,于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潛入新生宿舍,把目標從床上拖起來,宣布“罪狀”;四個彪形大漢手腳并持將其拉起,上下晃悠,旁有一人負責記數(shù),口中喊“一、二、三……”,搖擺十下或二十下后,扔回床上。有的還往目標床上潑水,或者往臉上抹油,或用口香糖和魚肝油洗頭發(fā)。

        燕大月夜拖尸通常在未名湖畔舉行。以1940年秋一次拖尸為例,9月17日晚8點45分,鑼聲響起,全校師生都紛紛涌至未名湖校友橋畔翹首以待,9點整,鑼聲一響,號角聲隨之而起?!坝聢F”(即拖尸團)出動,迅速找到新生沈湘、劉耀新等六人和兩名外國同學,八人按照要求,排隊到達現(xiàn)場。“迎新團”先宣布八人罪狀,驗明正身,然后將八人逐個拋入湖中。據(jù)悉,幾名新生態(tài)度坦然,其中自視甚高的音樂系新生沈湘身體沉重,拖尸者抬不動,他大義凜然自己跳進湖里,出水后還引吭高歌。當晚全校師生和工人全部到場,氣氛熱烈,歡呼聲不斷 [4 ]。

        由上可見,無論清華或燕大,月夜拖尸形式不一,但均重在“拖”身和場面儀式,過程帶有很強的懲戒意味。

        2. 為何拖尸

        拖尸活動目的明確,重在警戒新生、維持風紀。正如前文所述“用以警其在中學初畢業(yè)時趾高氣揚之心,而養(yǎng)成其謙恭下物之性格,不致破壞清華優(yōu)美之校風”,懲罰有不良之行、損及校譽校風之人。1934年《燕大男拖尸團十誡》證實了這一點:

        (一)無論上課或下課,必須隨時佩帶新人章,該章由百萬基金團托本團出售,定價二角。

        (二)校內校外任何處所,皆不得吸煙。

        (三)校內不得乘坐洋(人力)車。

        (四)不準踐踏草地。

        (五)食堂內衣服必須整齊,禁著睡衣浴衣之類入內就膳,并須遵守食堂內之一切秩序及規(guī)則。衣服冠履必須整齊端正,并不許有奇式怪色窮奢極侈之服飾,如著西服須著外衣背心領帶。

        (七)姐妹樓(女生宿舍)內不得擅自出入。

        (八)任何處所不得與女同學攀談或同行。

        (九)在圖書館內除出納人員外,不得與任何人談話。

        (十)以上各條自九月十三日起實行,至十月一日止,至如有故意違犯者,則隨時于未名湖畔施行各種“應懲”。

        如本團以為應延長時得出通告延長之。

        大二拖尸團啟。 [5 ]

        上述十誡把對新生的規(guī)訓落實到每一個身體動作的細節(jié)中,包括出入、穿著、男女之間的行為。其中最顯著的是服飾,要整潔大方,講究場合,否則“施行各種‘應懲”,即拖尸懲罰。

        再看燕大女生拖尸團針對新來的女生發(fā)布的通告:

        一年級女生注意,數(shù)日以來本校校園內,時發(fā)現(xiàn)奇裝艷服、趾高氣揚之一年級新生,本團為維持燕大固有之精神起見,認為對此輩女生行動,有裁制之必要,茲特布出以下各條規(guī)則,仰各新生一體遵照,否則定當依法懲辦:(一)自本月九日起至十三日止,凡一年級新生,均須戴上綠帽,此種綠帽,可于八日在各院舍監(jiān)處購買(每頂三角),所有收入,均捐與百萬基金運動。(二)凡服裝奢侈、油頭粉面之女生,本團定有對付辦法,以示懲戒。(三)凡目中無人,滿口英語之中國女生,本團亦定有相當辦法。(四)凡交際過廣者,隨處喧嘩者,亦在受懲之列。

        女生拖尸團公布。 [6 ]

        上述對女生的基本言行作出明確規(guī)范:一是儀表規(guī)范,不許穿著奢侈和油頭粉面;二是語言行為,不能恃才傲物,滿口英語,目中無人。否則,為“維持燕大固有之精神”,對違反者實施懲辦。上文所稱新人證和這里的綠帽子,都是為了通過身體裝飾讓新生明確自己的身份。

        由以上“十誡”和“通告”可以看出,拖尸活動帶有很強的道德教育意味。目的是強調學生對自身的角色認知,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等方面的社會公德教育。

        3. 拖尸“何味”

        以往對“拖尸”活動的回憶性文章居多,且多從校園體育活動和娛樂角度描述,對當事人的身體、心理感受背后隱含的文化因素的深層次討論不夠。身體是一種實踐模式,身體是人活動的中介 [7 ]。不同的當事人,其身體和心理的感受差異頗大,新生和老生、拖尸與被拖者對該活動的認識差異亦不同。

        拖尸者的感受,從當時老生的描述中可發(fā)現(xiàn)一些線索。清華學生夏鼐于1932年11月16日晚2時許起身去看獅子座流星,同學五人看完后乘著星光之便,到朋友黃云疇處去實施拖尸,靜悄悄地把黃由被窩中拖出,擺了幾下才放下,覺得非常好玩 [8 ]。筆名為午的老生把拖尸比作鹽商吃猴腦,是為了尋求刺激。他把被拖尸者稱為“犧牲品”,“犧牲品是獲而復逃了,于是乎,我們便趕了過去,從背上一推,犧牲品就跌了一跤,伏在地上,連聲叫苦。只此一幕,我們的眼、耳、手等部分早已感到說不出的愉快來了。再伸長腳,騎在犧牲品的背上,真的就和乘云駕霧般的奧妙。至于‘下水那一幕更足令人叫絕。這比‘吃猴腦真的不知痛快多少倍” [9 ]。追趕被拖尸者,并且推搡、騎背,最后拋之入水。從拖尸者的描述中,拖尸過程是一種美妙的身體、心理享受。

        被拖者的感覺差異頗大,舒服者有之。1932年一名清華浙江籍新生被拖尸時初感害羞,眾目睽睽之下不好意思,想躲避,結果真的被拖尸后,問他感覺如何,他認為輕松極了:“當自己的身子凌空被人掀上掀下時,恰是別有一番滋味呢!”他準備和那兩位和藹的拖尸健兒做好朋友呢! [10 ]

        感覺愧疚緊張者有之。一名姓張的學生對自己被拖尸前后的感受描寫頗為細致。張某為清華借讀生,因違規(guī)被登報提醒。走在路上,“乃見側目而視余者特多”,有人指手畫腳,交頭接耳,張某內疚無顏,面熱低首而過,整日惴惴不安,徹夜難眠,如此等了三夜,終于拖尸團駕到:

        翌晚,倦甚,睡極酣。忽叩門聲大作,余醒,王君已啟門,入室者凡十數(shù)人,均蒙面,挾余起,一人厲聲曰:“子張xx乎?”余戰(zhàn)栗答曰:“然。”“子南口之事有何說乎?”余囁嚅曰:“非余……所為也,乃……”旁又一人急聲曰:“多言何益?”于是有四人至,分執(zhí)余手足,于空中震蕩凡五六次,即擲余榻上。此時余甚迷憫,任若輩所為,惟覺飄飄然,茫茫然,頭略眩暈,兩臂頗酸,然尚無十分痛苦也。 [11 ]

        張某覺得被拋尸過程中飄飄然,“頭略眩暈,兩臂頗酸,然尚無十分痛苦也”。終于心里稍安,后來被剪頭發(fā),臉上抹了油,雖亂發(fā)紫面,但心里踏實多了。可見對拖尸等待中的心理恐懼遠遠超過了拖尸過程中的拉扯疼痛。

        高年級學生中對拖尸感受的變化過程頗為微妙:剛入學的一個月中,擔心被拖尸,不敢擦頭油,換領帶,甚至于不敢抬頭看表,“因為怕呀,保不定有人一下子會看中我”,于是怨恨、憤怒、抗議;第二年心里開始秘密地歡喜,認識了幾個拖尸團的人,覺得拖尸有它的道理;第三年覺得存在就是合理的 [12 ]??梢?,新生和老生對拖尸活動有明顯的認識變化過程。

        人無時無刻不生活在社會之中,人的生命體驗首先通過軀體感受而得之,生命的體驗與行為的規(guī)范不可分割,因而身體的感受必然帶有社會性的內涵和意義 [13 ]。正是在拖尸過程中的身體接觸和感受,使新生對校園秩序和文化心存敬畏,也使眾多的新生融入校園環(huán)境及其文化中。

        二、存廢之爭:“拖尸”引發(fā)的爭論與結局

        作為一種校園活動,拖尸在中國大學出現(xiàn)伊始,爭論就不絕于耳。清華和燕京學子曾就此問題進行過長期爭論,社會輿論批判頗多;校方態(tài)度起初頗為曖昧;新生與老生之間曾發(fā)生爭執(zhí),甚至身體沖突;最后,為了校園穩(wěn)定,教育部和學校發(fā)文禁止,拖尸遂漸漸銷聲匿跡。

        1. “拖尸”意義之爭

        拖尸活動作為一種舶來品、一種特殊的校園文化,其在中國大學校園流行之日起,爭執(zhí)就從未停息。

        贊成者主要從維持風紀、溝通感情、增強體育方面立論,強調其積極意義。如清華學生老古指出,拖尸在維持校風方面功不可沒,拖尸活動沉寂一年,校園風氣江河日下:學生光天化日之下穿背心褲衩,倒穿拖鞋,休息時間宿舍大聲唱戲等不文明現(xiàn)象隨處可見。而拖尸方式詼諧,功效顯著,值得提倡 [14 ]。學生公羊、葆琦認為,存在就是合理的,拖尸不但強化了體育,而且維護了校風校紀,活躍了校園氣氛,雖有些孩子氣,但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15 ]。該項活動改變了學生“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行為方式,增強了同學間的感情聯(lián)系與溝通 [16 ]。學生乃天則更進一步強調,不必強加給拖尸太多的社會責任,拖尸并非校方正式的活動,通過一種帶有游戲性的突襲,能維持校紀,并具團結尚武精神 [17 ]。

        學生中反對者大有人在,主要從戕害身體、破壞感情、剝奪人權三方面論述。《大學生之“拖尸”戲》一文指出,拖尸是歐美大學虐待新生的玩意兒,引進中國,變本加厲,結果使被拖尸者體無完膚,背部腫痛。拖尸就像勞工里舊學徒蹂躪新學徒,惡習應除 [18 ]。清華1935級學生李長植強烈反對入學拖尸,他認為其刻意模仿美國,干涉學生個人身體自由 [19 ];其同學盛澄華在李文的基礎上,強調拖尸容易造成年級間的歧視和報復心理 [20 ]?!杜?!“拖尸”是先進的文化!!》一文從身體權利角度出發(fā),稱拖尸鬧得人頭暈眼花,落水者“重者碰在沙石也會頭破血出”,舊生對新生像對待囚犯一樣,侵犯了新生人權 [21 ]。格非堅決反對拖尸,理由有三:一是拖尸是無人道的刑罰,像五馬分尸,拖尸團是烏合之眾,未經(jīng)學校賦予維持風紀、懲戒不良分子的特權;二是拖尸擾亂公共治安,影響學生休息,可能引發(fā)流血事件;三是離間同學之間的感情 [22 ]。燕大蔡培善堅稱:拖尸是一種惡風俗,無理取鬧,壓迫新生,增加新生與老生之間的矛盾,拖尸是強者壓迫弱者的一幕悲劇,是消解學生大眾反抗的工具 [23 ]。

        社會輿論界多從文化角度分析,對拖尸持否定態(tài)度。如《京報》稱拖尸為由教會學校傳入中國的西方惡俗 [24 ]。有的認為拖尸到底是“不合中國人底哲學的”。拖尸在美國,原是舊生戲弄新生,藉以聯(lián)絡感情之意,故實行時花樣百出,拖人者與參觀者固感莫大興趣,被拖者亦不以為苦;傳至中國來,每每失其原義,花樣既然單調,手段也嫌笨虐;同時,其目的有時是不純正的,例如報私仇之類,有看著不順眼就拖,導致新舊生之間的矛盾 [25 ]。有的認為,拖尸是西洋文化,中國人如一味地學習西洋人,就是洋奴;拖尸反對禮讓,非大學生所宜有;手段殘忍,是以眾暴寡之戲,學校當局應禁止這種惡風 [26 ]。有的強調,民族需要自信心,以洋化為高,是為洋奴心理。拖尸關系民風,是殘忍的惡作劇,乃人類劣根性的表現(xiàn) [27 ]。上述論者把拖尸放到了中西文化沖突的大環(huán)境中去分析,強調拖尸的消極意義?!读岘嚒穭t從學生身體安全方面探討,稱體質弱者有身體受傷的危險 [28 ]。

        2. 肢體沖突

        拖尸不僅引起了輿論爭辯,還引發(fā)了新老生之間的肢體沖突。拖尸過程中,部分新生拼力抵制,肢體沖撞時有發(fā)生 [29 ],甚至有小規(guī)模的沖突,導致校園秩序混亂 [30 ]。

        1934年清華大學反拖尸運動發(fā)展到高潮,反拖尸者組織團體,分發(fā)傳單,并在《清華副刊》登載了《為反對拖尸告全體同學書》 [31 ],宣言有108名新生簽名 [32 ],宣言把拖尸置于違法亂紀的境地,稱拖尸是從美國傳來的一種陋習,不僅有違人權,而且違背教育部法令,破壞學校聲譽。該年4月29日是清華成立23周年紀念日,大二學生準備去二院新生宿舍施行拖尸,結果走漏消息,大一新生持棍棒反抗,發(fā)出很大聲響,整個校園師生惶恐不安,一夜未眠。據(jù)說第二天,二年級聯(lián)合三年級四年級再來襲擊,幾名大一新生被拖尸才告結束 [33 ]。1936年9月初燕大拖尸激起新生極大反感,新生集合多人采取報復 [34 ]。

        3. 官方態(tài)度

        校方對拖尸的態(tài)度,前則曖昧,后則禁止。1932年10月初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在講話中稱:“此種游戲,原無多大意義,如大家不作得太過,亦尚無害處。所以學校并不提倡,亦尚未干涉。”梅氏認為,拖尸過于頻繁會妨害學校秩序,所以“近來我們把它取消了” [35 ]。1934年教育部發(fā)文禁止拖尸 [36 ]。同年,清華建校23周年紀念大會上,教務長張子高宣布學生之間不得再進行拖尸活動 [37 ]。燕大校方從1934年起多次發(fā)文禁止拖尸,但該校拖尸活動仍時有發(fā)生 [38 ]。以至1936年燕大校方再發(fā)布告,措辭嚴厲:

        查“拖尸”一事,本校以其不合國情,曾與前昨兩年,一再出示禁止在案,茲聞本年度開學后,仍有少數(shù)舊生玩于習俗,對于新來同學,施以“拖尸”,以致友誼未獲,而感情先已破裂,殊非同學間善處之道。特再布告禁止,此少數(shù)學生如再頑不悛改,本校定當予以嚴懲。至新生方面,亦應本敦睦之誼,對高年級同學,心存謙遜,庶幾能切磋學問,砥礪氣節(jié),特此布告。 [39 ]

        上述布告強調拖尸破壞新舊生之間的感情,嚴厲禁止拖尸,但同時也提醒新生要對老生心存謙遜。

        盡管反對之聲不斷,且有官方禁止,燕京大學的拖尸活動一直持續(xù)到1949年??箲?zhàn)期間,孤島中燕京拖尸風行,《沙漠畫報》多次報道其拖尸的盛況③,戰(zhàn)后燕大仍有活躍的拖尸活動④??梢姡鲜袕姶蟮纳?。

        三、“身體”與“文化”:“拖尸”活動的深層次分析

        拖尸在清華和燕京等校存在了二十多年,對當時校園文化有一定的影響,對這種校園文化僅僅定位為舊習俗、美國陋習,有失偏頗。綜合前文所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拖尸:

        第一,拖尸活動是一種與清華、燕京校園文化相契合的身體規(guī)訓活動。大學文化是由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人”在對知識進行傳承、整理、交流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與大眾文化或其他社會文化既相互聯(lián)系,又相區(qū)別的文化系統(tǒng) [40 ]。20世紀二三十年代,由于北平的特殊環(huán)境和學校本身的歷史原因,在全國所有大學中,清華和燕京的民主風氣比較濃,學生自治相對成熟。清華學校創(chuàng)校時為留美預備學校,經(jīng)費來自美國返還的庚子賠款;燕京大學本為美國幾個教會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兩校受到美國文化影響不言而喻。同時兩校遠離城市,相似的文化、相鄰的條件促使學生頻繁地互動交流 [41 ],成為兩校拖尸文化傳播與盛行的原因,并相映成趣,砥礪發(fā)展,恰在此時美國教師與留美教師引進美國大學的拖尸文化。可見拖尸在兩校流行是特定歷史時期特定地點的校園文化現(xiàn)象。

        拖尸是一種善意的身體規(guī)訓,當然其中不乏惡搞成分。但總體而言,它是特殊校情下的校園文化行為。清華、燕京大學是兩所殖民地教育色彩比較濃厚的大學,其教育管理,尤其是道德教育深深打上了西方大學的烙印。當年羅素到清華參觀后感嘆道:“清華恰像一個由美國移植來的大學校!”燕京大學情況則更甚,它是直接由美國人司徒雷登操控的教會大學,其在體制、機構、計劃、課程、方法乃至規(guī)章制度諸多方面,更為直接地引進西方近代教育模式。與國內其他大學相比,學生自治程度較高,自由色彩更濃。在學生的道德行為規(guī)約方面,清華、燕京沒有國內其他高校設置的訓育主任負責學生德育工作。兩校學生來自全國五湖四海,行為習慣千差萬別,如何使這些學生加快對校園文化的認同,匯入學校主流文化,是以提倡學生自由自治為標榜的清華和燕京學校當局必須面對的問題。身體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身體的各種能力、感覺、體驗和管理,不僅是實施人的行動和約束時的核心要素,而且對社會系統(tǒng)的形成和維護至關重要 [42 ]。

        1923年陳銓在《清華周刊》上發(fā)文稱,五四前學校領導管理嚴格,校風尚佳,五四之后受思想解放影響,學校對學生采取放任態(tài)度,學生自治會作用有限,學生德育方面問題很大,亟待改良 [43 ]。表現(xiàn)在行為上,隨地吐痰,平日去北京城聽戲,“自由出校,廁所寫字,夜間胡鬧,吃煙喝酒,更是作者所不愿言?,F(xiàn)在的校風,真是無治的氣象。校中既不之顧,學生方面又有誰來甘冒同學之大不韙” [44 ]。尤其是“九·一八”事變發(fā)生后,大批東北大學生流亡北京,部分入清華為借讀生,其中有的行為乖張,穿睡衣游行,圖書館內大聲喧嘩,遲到早退,破壞了清華學校秩序 [45 ]。正因如此,學??陀^上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學生自治組織來規(guī)約學生的行為。這種規(guī)約明顯是處于校紀與學生自律之間的一種校園治理行為,既不是校方的處罰,又能起到處罰的功效,拖尸活動恰逢其時??梢?,拖尸活動在清華、燕京大學流行有其客觀的必然性。

        第二,拖尸是一種適應近代中國人的覺醒要求的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的身體釋放。傳統(tǒng)中國強調家國觀念,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書人的一切都與家國緊密聯(lián)系,偏偏少了讀書人自己。晚清以降,西方的文化蜂擁而至,傳統(tǒng)教育體制解體,新型教育模式產生。傳統(tǒng)禮儀受到?jīng)_擊,師生見面不再磕頭,上學不再拜孔子,學生開始追求身心自由。學生在享受前所未有之身心自由之際,仍留有古代文人的傲氣和矜持。拖尸活動完整地展現(xiàn)了大學生的傲氣、矜持與追求自由的矛盾,以及沖突背后體現(xiàn)的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與疏離。與此同時,國家危機日益嚴重,碩大的愛國救國重任把他們壓得喘不過氣來,心中十分無助。拖尸活動的輕松詼諧,活躍了校園氣氛,使“大學生不至于像蔣委員長說的一本正經(jīng),正襟危坐的樣子” [15 ]。前述《清華副刊》解釋中稱“拖尸”可以表示親善,表示慰勞,只是很多人把“拖尸”概念給窄化了。俗話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拖尸在家國危亡嚴峻形勢下,促進了學生身體的釋放。

        第三,拖尸之爭是中西文化沖突的體現(xiàn)。在美國,學生把拖尸當作一種娛樂,一種消遣。《中國學生》雜志報道了當時美國大學生的拖尸,其戲弄程度遠遠超過清華和燕京,但是被拖尸者臉上露出的是快樂和滿足,他們把被拖尸看作是一種榮耀,說明自己有個性 [46 ]。與之相反,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講究禮儀,“君子動口不動手”,“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也”,對自己身體的愛護和禮儀規(guī)訓頗為講究。在這種文化背景下,新生理所當然把拖尸當作胯下之辱。加之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權威和等級,大二學生常常以大壓小,讓新生戴綠帽子等侮辱性行為,引起了一批具有民主革命精神的新生反抗 [47 ]??梢?,一種異質校園文化如果不與本土文化相融合,難免會移桔為枳,發(fā)生變味。

        此外,拖尸之所以受到抵制,與近代中國的中西文化之爭有關。晚清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擊開,隨之歐風美雨浸淫,西方文化如何置放,國內一直存在爭議,意見主要有三種:全盤西化,中體西用,固守傳統(tǒng)文化。甲午戰(zhàn)敗,中國開始全面學習西方,但是從清末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西化沒有給中國帶來富強,反而喪失了民族自信,所以知識分子開始從傳統(tǒng)文化改造著手,強調本位文化,國民政府新生活運動的目的之一就是重塑傳統(tǒng)文化的自信心 [48 ]。進一步說,面對異己文化時,我們“絕大多數(shù)反應卻是民族主義的和帶有種族上的好惡的” [49 ],這是拖尸長期居于一隅不能推廣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四,身體的國家化導致了拖尸的終結。臺灣學者黃金麟在《歷史、身體、國家》一書中明確提出,近代國人身體經(jīng)歷了國家化的過程,其間學校教育提供了一個制度化與常規(guī)化的場域,讓學生的身體在一定的教育目標導向和時空均受嚴格管制下,經(jīng)受一系列模塑與調教 [50 ]。與此同時,民初大學生身體經(jīng)歷了自由化的過程。如前所述,拖尸由學生自發(fā)組織,校方默許。但隨著時間的發(fā)展,拖尸的自由性與學生身體的國家化矛盾日益加深,導致其終結。國民政府建立以后,加強對大學的管理,全面展開對學生的訓育和軍訓。20世紀30年代新生活運動開展,講求禮義廉恥,更是加強了對學生身體進行全面的規(guī)訓。加之拖尸造成新舊學生的沖突,雖然未引起大的流血事件,由于媒體關注,影響頗大。在這個急需穩(wěn)定的時期,政府是不允許學校有紛亂的,所以一再加壓。作為國立大學的清華校園拖尸在1934年之后偃旗息鼓。燕京大學作為教會大學,辦學有很大的自主性,抗戰(zhàn)初留守北平成為孤島,加之燕京的拖尸有獨特性,所以一直持續(xù)到解放前夕。

        總之,“文化”與“身體”是中國近代大學拖尸活動備受爭議的兩個主要聚焦點。首先,從文化的適應性方面講,中國近代大學是西方大學移植與傳統(tǒng)儒學蛻變結合的產物 [51 ]。民國時期的大學尚處于移植、模仿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有些異質校園文化符合中國國情,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因而移植、模仿成功了,成為中國大學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如大學教育制度、分科制等;有些異質校園文化則因水土不服,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相排斥,因而在實踐過程中逐步被淘汰了,拖尸活動正是如此。盡管拖尸活動在清華和燕京等大學曾風靡一時,在維持大學風紀、增加同學間感情方面起過很大作用,但終究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相悖,且受特殊環(huán)境限制和國內文化保守主義者的抵制,最終還是悄然退出大學舞臺。其次,從身體的國家化方面看,近代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機,在強國保種的大背景下,學生的身體深深地刻上了國家的烙印,這與拖尸活動中學生身體的個性化格格不入,身體的國家化促使拖尸的消逝。盡管如此,作為近代大學形成與發(fā)展的初始階段的一種學生自治活動,拖尸游戲仍能給予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其文化價值和教育意義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注 釋:

        ① 葉宏開等在《挺起胸來:清華百年體育回顧(上)》(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102頁)一書中稱,拖尸是休梅克等從美國帶來的壞習慣,這一點值得考證。通松齋主人《“拖尸”究竟是咋回事?》(《中華讀書報》1999年11月17日)一文稱,清華園“拖尸”大致說來起于20世紀20年代后期,終于1935年左右。

        ② 見:鄒承曾.憶“拖尸”.“國立清華大學”[M].臺北:南京出版有限公司,1981:418-423。申報載:“校中例須檢查新生體格,于體育館中老同學之黠者特聚合十余人,偽充檢查者,施惡作劇來者,咸打(驗訖)紫印面上身上不定,或令跑一匝,或令翻觔斗,或令地上爬,或四人拉其手足往來扯動拋之厚墊上?!币姡和醣?水木明瑟話清華[N].申報,1930- 10-28(13)。

        ③ 《沙漠畫報》的報道如下:雨融雪.下年度的燕大“拖尸”[J].沙漠畫報,1939(28-29):12;慕蘭.燕京拖尸第一幕[J].沙漠畫報,1939(35):9;羅歐.初入大學之門的危運:驚心動魄的“拖尸”[J].沙漠畫報,1941(22):3;楊渭京.拖尸[J].沙漠畫報,1943(15):2.

        ④ 有多處記載,例如:拖尸在一九四六[J].燕大雙周刊,1946(22):5;陳光堯.燕大的“拖尸”[N].新聞報,1946-09-28(11);拖尸兩面觀[J].燕大雙周刊,1946(22):5。

        參考文獻:

        [1]季羨林.夢縈水木清華·季羨林小品[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260.

        [2]新編清華術語小辭典[J].清華副刊,1934(5-6):150-151.

        [3]季羨林.清華園日記[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33.

        [4]F.有秩序有組織之拖尸[N].燕京新聞,1940-09-21(6).

        [5]未名湖畔男同學創(chuàng)拖尸十誡,女同學請新人入水[N].益世報,1934-09-23(14).

        [6]時代學生:燕大之新玩意——拖尸團[J].攝影畫報,1934(28):7.

        [7]梅洛·龐蒂.知覺現(xiàn)象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19.

        [8]夏 鼐.夏鼐日記(卷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8.

        [9]午.勺園野草:“吃猴腦”與“拖尸”[J].燕大周刊,1933(1):7.

        [10]凱 三.談清華的拖尸[N].新聞報,1933-07-19(16).

        [11]雋.拖尸[J].清華暑期周刊,1934(8):491-492.

        [12]話說拖尸[J].燕大雙周刊,1946(22):5.

        [13]許 總.中國古代身體觀念的文化內涵與現(xiàn)代意義[J].江淮論壇,2012(3):5-14.

        [14]老 古.我來提倡拖尸[J].清華暑期周刊,1934(5):259-260.

        [15]公 羊.對于“拖尸”的意見[J].清華暑期周刊,1934(5):261-263.

        [16]葆 琦.關于“拖尸”清華暑期周刊[J].清華暑期周刊,1934(5):263-264.

        [17]乃 天.“拖尸”終論[J].清華暑期周刊,1934(5):264-265.

        [18]止 觀.大學生之“拖尸”戲[J].天津商報畫刊,1932(26):2.

        [19]李長植.Toss應當反對嗎?[J].清華暑期周刊,1932(1):8-10.

        [20]盛澄華.反對Toss[J].清華暑期周刊,1932(4):2-4.

        [21]老 漢.哦!“拖尸”是先進的文化??![J].光芒,1934(14):1.

        [22]格 非.我對于拖尸的意見[J].清華副刊,1935(11):10- 11.

        [23]蔡培善.閑話拖尸[J].燕大周刊,1935(1):34-35.

        [24]小評萬愚節(jié)與拖尸[N].京報,1934-04-03(6).

        [25]拖尸:清華燕京的學生法條[N].益世報,1934-09-01(10).

        [26]小評西郊又拖尸[N].京報,1934-09-08(6).

        [27]小評“拖尸”的人是何居心?學校當局為何不禁[N].京報,1934-09-12(6).

        [28]清華大學之新拖尸[J].玲瓏,1935(37):3237.

        [29]粵 酉.清華大學里的綁票風[J].中國學生(上海),1929(10):24.

        [30]國立清華大學第二級畢業(yè)紀念冊[G]//民國時期高等教育史料匯編(第二冊).北京:國家圖書出版社,2014:603-605.

        [31]新聞:拖尸問題[J].清華副刊,1934(10):19.

        [32]為反對拖尸告全體同學書[N].大公報,1934-12-21(15).

        [33]明.清華之拖尸惡劇[J].天津商報畫刊,1934(13):2.

        [34]燕大拖尸運動[N].益世報,1936-09-18(6).

        [35]梅貽琦.論“拖司”[M]//梅貽琦.中國的大學.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200.

        [36]教部重申前令嚴禁拖尸,各大學新生可免厄運[N].京報,1935-8-29(7).

        [37]當局布告禁止拖尸[N].益世報,1935-09-13(8).

        [38]燕京大學嚴禁拖尸[N].大公報,1935-10-15(4).

        [39]“母校拖尸團”今年仍極活動[J].燕京大學校友會會訊,1936(1):12-13.

        [40]謝和平.大學文化、大學精神和川大精神[N].光明日報,2004-01-21(27).

        [41]葉文心.民國時期大學校園文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209.

        [42]克里斯·希林.身體與社會理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20-21.

        [43]陳 銓.清華德育問題岐路中的兩條大路[J].清華周刊,1925(343):6-9.

        [44]王造時.清華校風的蛻化和批評[J].清華周刊,1921(209):4.

        [45]校聞:有則改之![J].清華周刊,1932(4):84.

        [46]若 若.美國大學里的“拖尸”[J].中國學生,1936(2):15.

        [47]《胡喬木傳》編寫組.我所知道的胡喬木[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460.

        [48]暨愛民.民族國家的建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182-187.

        [49]露絲·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7.

        [50]黃金麟.歷史·身體·國家——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4:70.

        [51]劉訓華,周洪宇.論中國現(xiàn)代性大學的起源[J].高等教育研究,2015(6):87-90.

        The Culture and Body in University Campus:the Study on TOSS

        in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ZHOU Hongyu,WEI Ke

        (College of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Hubei 430079,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there was a popular activity called“TOSS”in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Yanjing University. This activity was aimed at freshmen. It divided into entrance TOSS and moonlight TOSS. The purpose was to alert freshmen and to maintain the school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TOSS,the different body had different physical feelings and it changed as time changed. For this activity,the public opinion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university mixed at that time. As time went on and university freshmens resistance,university authorities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gan to intervene,the activity gradually terminated. As an activity in university campus, which had a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America,TOSS adapted and promoted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and Yanjing university. To some extent,it promoted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release under the pressure of the national crisis.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reflected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planting the Western university culture. TOSS,which emphasized personalization,gradually disappea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nationalization of students bodies.

        Key words:body;culture;TOSS;universities in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猜你喜歡
        身體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我們的身體(上)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我們身體的由來
        人為什么會打哈欠
        誰遠誰近?
        我de身體
        我們的身體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黑人巨大亚洲一区二区久|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八区精品色欲人妻综合网| 精品国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99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品香蕉|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 美女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艳情一二三区| 天天看片视频免费观看| 9丨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 国产在线视频网友自拍|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 永久免费无码av在线网站| 亚洲一区不卡在线导航| 手机在线播放av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人妻无码| 伊人久久中文大香线蕉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av第一二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内裤视| 中文字幕人妻熟女人妻洋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亚洲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 久青青草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三区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精品久久综合亚洲伊人| 国产美女久久久亚洲综合| 草逼短视频免费看m3u8|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一区二区| 日本午夜艺术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直播|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 蜜桃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中文无码字幕色本草| 欧美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片区| 自拍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二区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