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閏麗
摘要:漢語語音與字母文字發(fā)音相比具有獨特性,受母語負遷移的影響,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常常存在發(fā)音偏誤。美國留學生在習得漢語過程中,在聲調(diào)、韻母的使用、兒化方面出現(xiàn)幾個語音偏誤,在教學中采取適當措施,解決相應的偏誤,有利于對外漢語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美國留學生;漢語語音;偏誤分析;教學對策
語音是語言的物質(zhì)外殼,言語中的各種信息都要通過語音這個外殼表現(xiàn)出來。語音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一門語言的習得效果。然而眾所周知,不管是中國人學習外語,還是外國人學習漢語,大多數(shù)人都會存在“洋腔洋調(diào)”的問題。隨著中國與歐美國家的接觸越來越多,歐美國家中學習漢語的人數(shù)也隨之增多,那么研究歐美國家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的偏誤問題就成為了當務之急。本文就以美國留學生漢語語音學習情況為例,對其偏誤進行分析。
一、聲母習得的
1、 送氣與不送氣音的對立
在漢語里,送氣與不送氣是重要的語音特征。漢語塞音(b.p.d.t.g.k),塞擦音(j.q.zh.ch.z.c). 但英語中,送氣音與不送氣音卻不能區(qū)別意義。我們發(fā)現(xiàn),美國學生常發(fā)生混淆的一些詞。
如:爸(ba) 怕(pa)
肚子飽了 兔子跑了
通話 動畫
在英語中雖然也有送氣與不送氣音,但不形成對立,它們是同一個音位的條件變體。如:在s后一定是不送氣的。如spy和pie,stop和top,school和cool,前者是不送氣的,后者是送氣的。但這種送氣與不送氣在美國學生的耳朵里沒什么區(qū)別,是一個音。就像漢語里的n,l,講普通話的人分得很清楚,但某些地方言區(qū)的人則認為它們是一個音,不區(qū)別意義。
糾正方法:首先要告訴學生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在漢語語音系統(tǒng)里很重要,一旦搞錯,意思就全錯了。然后要訓練學生對這種區(qū)別的敏感??梢杂眉垖χ煸囼?,氣流強紙動,反之則不動。也可以對著自己的手心聯(lián)系來感受這種區(qū)別。
2、由于拼音的拼寫而造成的語音難點
把 b d g 讀成濁音。漢語聲母的特點是清輔音多,濁輔音少(m, n, l, r)英語沒有送氣與不送氣的對立,而有濁輔音的對立漢語用b d g 代表 不送氣的清塞音,恰恰與英語的濁輔音書寫一致。 所以美國學生易把b d g 發(fā)成濁音,這也成為教學中的一個難點。
3、英語中所沒有的音
現(xiàn)代漢語中有21個聲母。[1]美國學生在學習漢語發(fā)音時最感困難的應該就是那些他們的母語英語中所沒有的音——zh,ch,sh,j,q,x。如果只是大概地去聽他們這些發(fā)音,也許會覺得問題不大,貌似不存在什么原則性的大問題而只是單純的不夠標準:zh,j聽上去都像英語中的/d?/,而ch,q又像英語中的/t?/,sh,x自然就成了英語中的/∫/了。但其實他們的發(fā)音部位錯了。
雖然zh, ch, j, q和英語中的/d?/,/t?/都是塞擦音,sh, x和/∫/都是擦音,但發(fā)音部位可以說是完全不同,而由于習慣于母語中的發(fā)音習慣并且不敏感于漢語發(fā)音,所以對他們來說這些音聽上去都一樣,當然這就造成了學習的難點。
其實zh, ch, sh都是舌尖后音,發(fā)音部位是舌尖——硬腭前;j, q, x都是舌面音,發(fā)音部位是舌面——硬腭前[2];而他們母語中的/d?/,/t?/,/∫/是舌葉音,發(fā)音部位是舌葉——齒齦。因此教學時可以注意發(fā)zh, ch, sh時舌尖與硬腭前接觸的是點而不是面;發(fā)j, q, x舌尖抵下齒。判斷他們發(fā)音準確與否的較為直觀的一個方法就是看他們的嘴唇是否突出,因為舌葉音往往都會圓唇。
4、近似音素
還有一個發(fā)音難點就是近似音素。
1. t 漢語 舌尖——上齒齦
英語 靠后些 舌尖——上下齒背
2.h 漢語 舌根音 舌根——硬軟腭交界處
英語 喉音 舌根——喉壁
3.r 漢語 舌尖后濁擦音 舌尖——前腭
英語 閃音 very 圓唇
二、韻母的習得
1、英無漢有
漢語的元音多,而且對于美國學生來說,有的元音是他們的母語中沒有的,所以,很難找準發(fā)音位置,如:ü——普遍教法:先教【i】,再要求圓唇——但其實是扁圓形的,類似吹笛子的方法;i——在z、c、s、zh、ch、sh、r之后不讀【i】,而是類似的另外兩個音,但學生經(jīng)常用【i】代替。
2、英語中的近似音
如:鼻韻尾-n、-ng兩個音——在中文中除“啊”意外,輔音尾不除阻,即“晚安”不能說成“wan nan”,這是因為漢語起頭的元音通常有一個喉塞音,連不上前面音節(jié)的輔音尾;但英文中,例如in an hour是連讀的。
三、聲調(diào)的習得
如果把普通話一聲看作高平調(diào),二聲看作升調(diào),三聲看作降升調(diào),四聲看作降調(diào),針對上述例子進一步剖析,不難發(fā)現(xiàn)美國學生傾向于使用“首升-末降”的調(diào)型來讀出雙音節(jié)詞[3],使用“首降-中升-末降”的調(diào)型來確定三音節(jié)詞或短句的聲調(diào)。
四、結論
通過上面的論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歐美留學生在漢語語音的習得過程中總會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偏誤,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母語的負遷移、目的語的負遷移以及《漢語拼音方案》或教學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那么要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把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進行全方面的對比,因為只有更好的了解英語,才能更好的了解英語國家的留學生產(chǎn)生偏誤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對偏誤進行分析,找出偏誤產(chǎn)生的原因,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除此之外,還可以加強中、高級階段的語音教學、轉變傳統(tǒng)的語音教學模式或完善《漢語拼音方案》[4]。不僅如此,我們還會繼續(xù)不斷的探索和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方法,搞好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為漢語推廣事業(yè)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7-121.
[2]劉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3]王韞佳.也談美國人學習漢語聲調(diào)[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5( 3).
[4]趙元任.語言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