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亭亭
一、案例呈現(xiàn)
周某,小學四(1)班學生,在校各方面表現(xiàn)不佳,父母離異,母親過度溺愛,導致該生不愛學習、謊話連篇、經(jīng)常違紀、屢教不改。
1.行為方面
周某行為習慣極差,自我控制力不強,表現(xiàn)為上課經(jīng)常違紀,如上課吃東西、看圖畫書、找同學說話聊天。只要老師一轉(zhuǎn)身,他就干擾周圍同學的學習。如果同學不理他,他就用桌子撞人或者站起來下座位推人,以致班上沒有一位同學愿意坐在他的周圍。老師管教時他便一聲不吭,或者口頭答應保證不再犯事;可是事后,他依舊我行我素,堅決不改,老師的教育根本無效。
2.學習方面
由于他學習習慣差,學習態(tài)度又不夠端正,所以學習成績極差,每門成績都上不了兩位數(shù),語文連一年級最基本的字都不認識,數(shù)學只會背1~3的乘法口訣,英語連口都開不了。但他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樣子,從來不做作業(yè)。他不但自己不學,而且影響班級其他同學的學習。如早自習,他自己不讀書,在教室里面大喊大叫,以引起同學的注意。
3.品行方面
周某由于父母離異,母親過分溺愛,在家不服管教,母親對他的管教完全失去了主動性,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在校,他仗著身高體壯,經(jīng)常欺負同學,經(jīng)常與同學打架;到商店買東西,經(jīng)常不給錢或者把東西藏在衣服里帶出去;課間經(jīng)常到食堂偷吃飯菜,還頂撞大師傅……
二、案例分析
針對周某的個性特點,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和同學的調(diào)查,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主要來源于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個人因素的影響及社會因素的影響等方面,尤其是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占據(jù)了相當大的比例。一方面,周某由于父母離異,跟著母親四處漂泊,光從幼兒園到小學四年級就讀的學校有11所,加上母親覺得情感上虧欠,對周某過于溺愛,形成了他好吃貪玩、唯我獨尊的性格特點;另一方面,由于性格的缺陷,自制能力及自理能力極差,加上他霸道的性格,造成了一種心理上的不平衡,想得到就不擇手段得到,得不到就毀滅,所以欺侮同學、偷吃偷拿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飯。
總之,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母親過度的寵愛導致了周某在性格方面的扭曲。
三、問題學生轉(zhuǎn)化策略
1.家長、學校聯(lián)合,采取特殊措施
周某無疑是一個讓人頭痛不已的問題學生,但我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他雖然問題頗多,但是他是喜歡學校生活的,覺得與同學、老師相處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并且同學有困難他愿意幫助。于是,一個想法在我的頭腦中誕生了:讓他產(chǎn)生沒有書讀的危機感,沒有和同齡伙伴一起學習生活的機會的危機感,從而促使他自己改變。于是,我和家長及學校領導商量,采取特殊措施,一起演了一出戲。在這學期伊始時,我以他的戶口不在本地,再加上他在學校表現(xiàn)極差、其他家長意見大為由,拒收他入學,要求他轉(zhuǎn)學到其他學校就讀。他的媽媽帶他到了周邊的三所小學去讀書,每到一所學校,都遭到了老師的拒絕。于是,一天下來,沒有一所學校愿意收他入學,因為他的情況大多數(shù)的老師都知曉。當天晚上,周某在家里放聲痛哭。第二天,周某又跟著媽媽來到學校。我還是沒讓他進教室,于是他就在門衛(wèi)室不走,一待就是一天。放學的時候,他還在門衛(wèi)室。我親自把他送回家,并且告訴他,明天他可以回班上讀書,前提是必須把壞毛病改掉,做到不干擾其他同學學習,不欺負同學,不再偷吃偷拿。第二天,他在媽媽幫助下寫好了保證書,并且在全班同學面前保證做一個好學生。從此以后,一切都在悄悄地發(fā)生變化?,F(xiàn)在的他在課堂上不再干擾他人學習,基本上能克制自己不與同學打架,也不再到食堂偷吃飯菜,不到學校商店偷拿東西了。他學習上也有了進步,期末英語考試打了75分。
2.多多關愛
教師必須懂得愛的教育藝術,對學生的關愛更應如此。我們既要關愛品學兼優(yōu)的優(yōu)等生,又要關愛中等生與后進生,而不能允許有被師愛遺忘的角落。
教師的關愛一旦被學生接受,特別是問題學生,便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收獲。這學期,學校開展了大課間的活動,我們班自由活動時間的項目是跳繩。由于周某體型偏胖,又加上與同學關系不好,于是他沒有參加跳繩活動。每當其他學生快樂地跳繩時,我發(fā)現(xiàn)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用羨慕的眼光望著同學們。于是,我買來兩根跳繩,手把手地耐心教他。從雙腳跳到單腳跳,再到跳花樣,我教得認真,他也學得認真。一下課,他不再吵別人,一人專心地跳繩。我還讓班干部陪他一起跳,于是他和同學們開始一起玩耍了??粗蠛沽芾斓睾屯瑢W們一起快樂的跳繩,我暗喜,他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隨時“備戰(zhàn)”的“刺頭”了。我趁熱打鐵,經(jīng)常找他談心疏導,在生活上對他也很關心。只要發(fā)現(xiàn)他有進步,我就表揚他。他越來越信任我了,表現(xiàn)也越來越好了,整個人都變得有朝氣了。
“問題學生”的養(yǎng)成并非一天兩天的事情,是長期養(yǎng)成的習慣。所以要轉(zhuǎn)化這樣的學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對他們的引導并不一定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這需要我們有時采取“特殊措施”,同時要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信任,才能感化他們,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作者單位:湖南省瀏陽市淳口鎮(zhèn)路口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