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偉,王 丹,郝美嘉,劉 靜
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在腦梗死病人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張紅偉,王 丹,郝美嘉,劉 靜
目的 探討采用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對腦梗死病人診治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診療的腦梗死病人150例作為病例組,選取同期的未患腦梗死的體檢者150名作為對照組。分別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比較兩組頸動脈粥樣斑塊發(fā)病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 病例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頸動脈內-中膜厚度、不穩(wěn)定斑塊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血流動力學指標顯著優(yōu)于病例組(P<0.05)。結論 超聲檢查能夠敏感地檢查到頸動脈內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情況,腦梗死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以及斑塊的性質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對于腦梗死的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腦梗死;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內-中膜厚度;頸動脈粥樣斑塊
腦梗死是一種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疾病,引起腦梗死發(fā)生的原因有許多,其中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容易導致缺血性腦梗死發(fā)生的重要原因[1]。相關的研究顯示,低回聲軟斑塊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2]。近年來,隨著超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超聲技術目前已經(jīng)廣泛地應用在血管系統(tǒng)的臨床檢查中[3]。目前看來,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是檢查頸動脈疾病的快速、簡便的檢查方法[4]。本研究旨在探討采用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對腦梗死病人診治中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診療的腦梗死病人150例作為病例組,納入標準:①入選病人均經(jīng)CT或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②病人至少具有失語、三偏征、意識障礙等臨床表現(xiàn)中的一項;③病人出現(xiàn)肢體活動障礙或者一過性的腦缺血癥狀;④排除并發(fā)心臟、肺、肝以及癌癥等疾病,排除消化系統(tǒng)疾病營養(yǎng)不良等疾病。病例組男101例,女49例,年齡44歲~72歲(61.3歲±10.2歲)。選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進行健康檢查的體檢者150名作為對照組,男105名,女性45名,年齡45歲~71歲(60.8歲±11.3歲)。兩組病人性別構成、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檢查方法 采用飛利浦IU22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7.5 MHz~10.0 MHz。檢查過程中讓受檢者取仰臥位,使頸部充分暴露。使用探頭從鎖骨上胸鎖乳突肌的外緣橫切,進行縱切掃描,將頸總動脈近端、頸總動脈中段和頸總動脈遠端。記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檢查是否形成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以及斑塊的部位、大小、形態(tài)和回聲特點,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記錄相關的血流動力學參數(shù),主要包括:搏動指數(shù)、阻力指數(shù)、舒張末期最低流速、收縮期最高流速。
1.3 觀察指標 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超過≥1.5 mm,即認為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比較兩組頸動脈粥樣斑塊發(fā)生率。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以脂質為主要的低回聲或者混合回聲斑塊,其斑塊內膜比較脆弱,容易發(fā)生破裂出血,屬于不穩(wěn)定性斑塊,而以纖維素為主的強回聲斑塊大多已經(jīng)發(fā)生鈣化,內膜纖維帽完整,從而不易發(fā)生破裂,屬于穩(wěn)定性斑塊。比較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搏動指數(shù)、阻力指數(shù)、舒張末期最低流速、收縮期最高流速)。
2.1 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比較 病例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為82.67%,對照組頸動脈硬化斑塊發(fā)生率為18.6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22.902,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比較
2.2 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的比較 病例組的左、右頸動脈內-中膜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比較(±s) mm
2.3 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比較 病例組不穩(wěn)定斑塊所占比率為88.71%,對照組不穩(wěn)定斑塊所占比率為32.1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3.002,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穩(wěn)定性比較
2.4 兩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的比較 病例組舒張末期最低流速和收縮期最高流速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病例組的搏動指數(shù)和阻力指數(shù)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血流動力學相關指標比較(±s)
近年來,我國人們的飲食結構發(fā)生巨大的改變,由此引起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5]。研究發(fā)現(xiàn),腦梗死的發(fā)病與糖尿病、高血壓等一些因素有關。腦梗死是因為腦部的血液供應發(fā)生障礙,局部的腦組織缺氧或者缺血所導致的缺血性壞死,大多數(shù)情況下,腦梗死病人會并發(fā)動脈粥樣硬化[6-8]。頸動脈是連接心臟和大腦兩個非常重要的人體器官的非常主要的動脈,是一種非常容易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的人體血管[7]。相關的研究發(fā)現(xiàn),頸部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是發(fā)生腦梗死的危險因素,頸動脈的內-中膜厚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管的狹窄程度能夠很好地反應頸部動脈粥樣硬化的嚴重程度[9-10]。由此看來,對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穩(wěn)定性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以脂質為主要的低回聲或者混合回聲斑塊,其斑塊內膜比較脆弱,容易發(fā)生破裂出血,屬于不穩(wěn)定性斑塊,這種斑塊在血流的沖擊下容易發(fā)生破裂和出血,形成局部的血栓,是栓子脫落,導致腦部的血流供應收到阻礙[11-13]。
頸動脈是位置淺表的動脈,使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夠非常清晰地將頸動脈的內部結構顯示出來,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可以清楚地了解血管內的管壁結構,了解頸動脈管腔的狹窄程度,了解斑塊和血栓的情況,還能夠非常清楚地了解到斑塊的軟硬程度、斑塊的厚度、斑塊的位置等[14-15]。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無癥狀期的動脈粥樣硬化病人的斑塊,提供高質量的病變圖像,并且這是一種重復性非常好的檢查方式,對受檢者不會造成創(chuàng)傷,檢查費用非常低,對于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非常高的診斷價值。對于動脈粥樣硬化病人,進行超聲檢查能夠幫助了解病人的血管狹窄程度,從而指導臨床醫(yī)生采取何種治療方式,采取藥物治療或者進行外科手術,對于藥物治療后病人康復的情況以及手術治療后病情的變化,都可以采用超聲檢查來進行監(jiān)測,從而預防腦梗死的發(fā)生。
本研究結果表明:病例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病例組頸動脈內-中膜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表明了動脈粥樣硬化是發(fā)生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并且頸動脈的狹窄程度也與腦梗死的發(fā)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病例組的不穩(wěn)定斑塊比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這是因為不穩(wěn)定的斑塊容易發(fā)生脫落,使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對照組的血流動力學指標顯著優(yōu)于病例組(P<0.05),這一方面是因為腦梗死的病人顱內存在病灶,使得血流受阻,另一方面,病例組病人大多具有較為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這能夠降低血管壁的彈性回縮力,使血流動力學指標發(fā)生改變。
綜上所述,超聲檢查能夠敏感地檢查到頸動脈內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情況,腦梗死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以及斑塊的性質等有著非常密切的關聯(lián),早期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對于腦梗死的預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 Qi CM,Du L,Wu WH,et al. Detection of vulner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in experimental atherosclerosis with the USPIO-Enhanced MRI[J]. Cell Biochem Biophys,2015,73(2):331-337.
[2] Dayem SM,Battah AA,Bohy AM. Cardiovascular autonomic neuropathy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adolescent type 1 diabetic patient[J].Open Access Maced J Med Sci,2015,3(4):681-688.
[3] Bhatt H,Sanghani D,Apergis G,et al. Do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severity and complex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predict aortic pulse pressure during cardiac catheterization?[J]. Int J Angiol,2016,25(2):81-92.
[4] 張穎,王良,丁玲. 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的超聲檢測與臨床意義[J]. 中國醫(yī)療前沿,2011(18):53.
[5] Aydin K,Canpolat U,Akin S,et al. Chemerin is not associated with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markers in prediabetes and diabetes[J]. Anatol J Cardiol,2015.
[6] 岳虹,周華勇,楊嬌,等.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診斷價值[C]. 中國中藥雜志/專集: 基層醫(yī)療機構從業(yè)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2016.
[7] 姚柳萍.頸動脈粥樣硬化和血脂水平與腦梗塞的相關性分析[J]. 中國醫(yī)藥導刊,2014(1):154-155.
[8] 王長芳.腦梗塞患者頸動脈超聲檢查的臨床分析[J]. 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4(2):440-441.
[9] 王耀,朱啟云,李光布. 74例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脂分析[J]. 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5):854-856.
[10] 黃清霞. 腦梗塞虛實證候與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改變相關性的研究[D]. 廣州: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11.
[11] 李靜. 老年腦梗塞患者頸動脈顱外段動脈粥樣硬化120例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4):32-34.
[12] 李國興. 強化降脂治療對腦梗塞患者頸動脈粥樣斑塊厚度和穩(wěn)定性的影響[J]. 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4(4):52-54.
[13] 梁漢周,梁雁,陳鋼濤. 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研究[J]. 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5,21(4):291-292.
[14] 葉強,楊學志,葉祖森,等. 腦梗死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性腎動脈狹窄與腦供血動脈狹窄的關系[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6,39(3):254-257.
[15] 郝曉云,王芳,王清,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 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6):717-719.
(本文編輯郭懷印)
湖北省第三人民醫(yī)院(湖北武漢 430033),E-mail:h_12300@sina.com
信息:張紅偉,王丹,郝美嘉,等.頸動脈粥樣硬化超聲檢查在腦梗死病人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0):1241-1243.
R743 R255.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10.029
1672-1349(2017)10-1241-03
2016-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