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義
摘要:學校的工作主要是學生工作,而學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可見班主任工作在整個學校中的重要位置,只有班主任工作開展得好,才能夠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各個方面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班主任工作;自身修養(yǎng);了解學生;嚴愛尺度
教育是一門藝術(shù)。作為班級管理者、組織者的班主任,要教育好學生,更需要藝術(shù)。無論是培養(yǎng)班干部,還是表揚、批評學生,不講方法、不講究技巧,都會事倍功半。我想,要當好一個班主任,必須十分注意技巧。
一、注重理論學習,加強自身修養(yǎng)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而我要說“班主任不正,何以正學生”。一般來說,學生都有“向師性”,班主任要教育好學生,不管是從生活上,還是學習上,都必須從自身做起,為學生樹立一個好榜樣。人們把教師比喻成靈魂的工程師,而班主任比其他教師與學生接觸得范圍廣、時間更多,班主任的思想品質(zhì)、文化修養(yǎng)、生活作風、性格愛好、舉止言談,乃至衣著表情、待人接物等諸方面,對學生成長都會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工作是對學生靈魂的雕塑、品格的培養(yǎng)、智能的開拓。因此,這就要求班主任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zhì)(包括世界觀、人生觀、思想意識、思維方式、道德品質(zhì)、理想、信念、情操、作風等)。這些也正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在實際工作中,我作為班主任對理論學習也不夠,有時候衣著表情、舉止言談也過于隨意。有些認識境界低,思想跟不上,遇事處理欠妥當,造成了錯誤導向。有些重智育的培養(yǎng),輕其它方面的培養(yǎng)。影響了育人質(zhì)量、育人速度。經(jīng)過近一個學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認識到要注重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二、給每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已的機會,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了解學生的缺點。
對新接班級,班主任要了解學生,向原班主任、家長了解情況是一條比較常用的途徑。但這樣了解到的情況,難免會受到人的感情因素的影響。所以,我認為,要正確、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除了向原班主任、家長了解情況外,更要靠自已的眼睛去看去發(fā)現(xiàn)。
用什么方法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長處和不足呢?我們知道,好勝心強、好表現(xiàn)自己,是小學生最突出的特點。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這個特點,采用如下方法:一是用一、兩節(jié)班會課讓學生輪流上臺,客觀評價自己:1、自己的優(yōu)點有哪些?最突出的是哪一點?你認為自己可以提任班干部中的什么職位?2、自己的缺點有哪些?最突出的是什么?你打算如何克服?無論講優(yōu)點還是缺點都要求學生舉例說明,用事實說話。二是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組織不同的興趣小組活動,并由學生毛遂自薦當興趣小組組長,班主任只作技術(shù)指導。這樣,給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已的機會,我們便可從中仔細觀察、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
三、把握好對學生“愛”與“嚴”的尺度。
許多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把握不準對學生“愛”與“嚴”的尺度,不是對學生愛得太過分,愛得太隨便,失去師之尊嚴,就是束得太緊,管得太死,以致學生“談師色變”。怎樣把握好對學生恰當?shù)摹皭邸焙瓦m度的“嚴”,做到愛中有嚴、嚴中滲愛,是我們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問題。
1、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
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為“教育的奧秘”,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p>
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都會有這樣的體會,當學生意識到班主任教師是真心愛護他關(guān)心他,為他操心時,無論你是耐心的幫助,還是嚴肅的批語甚至是必要的斥責,學生都會樂意接受。這就是所謂“親其師,信其道”,相反,如果班主任沒有取得學生的信任,那么即使你教育目標正確,教育方法科學,教育也無法達到期望的結(jié)果。因為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既是老師作用的對象,又隨時顯示一種“反作用”,這種反作用表現(xiàn)在:班主任的教導和要求,都要經(jīng)過他們情感的過濾或催化。如果師生沒有達成信任,學生面對班主任教師的教導就無動于衷,嚴懲的還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和對抗行為。這種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學生?
2、班主任對學生的嚴。
在育人實踐上,一些班主任老師對“嚴”的曲解、誤用令人深思。在他們那里,“嚴”演變?yōu)轶w罰和變相體罰。心雖善,動機也好,但嚴而無格,愛必蕩然無存,再不是“嚴是愛”的范疇,而墜入了“嚴為害”的泥坑,學生的自尊、人格、上進心被“嚴”的霜風冷雨擊碎。心靈受創(chuàng)傷,心理被壓抑,久而久之將形成視“師”如仇的逆反心態(tài)。這種“嚴”,于事無補,于人無益,是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隱性扼殺。真正的嚴應該是:
(1)、嚴而不厲 任何時候?qū)W生嚴格要求都是正當必要的。缺乏嚴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對學生不負責任。但嚴格不等于嚴厲。嚴厲意味著班主任態(tài)度的強硬、武斷和偏執(zhí),嚴厲會使孩子產(chǎn)生懼怕、退縮心理。久之,學生依賴性、神經(jīng)質(zhì)、故意……等不良心理都會滋生。因此,班主任對學生的態(tài)度應該是嚴格,而不是嚴厲。
(2)、嚴而有格 “格”就是范圍、分寸。班主任對學生的要求嚴但不能超過一定的范圍,嚴要有分寸。同樣的錯誤——作業(yè)未做,一貫表現(xiàn)好的學生未做一定有其客觀原因,而普通學生就很難說了。班主任對待這樣的學生,就不能簡單、草率批語完事,而要采用不同方法去嚴格要求學生,這個不同方法就是格。如果班主任嚴而無格,亂嚴一氣,亂批語人,勢必會有不好的結(jié)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試金石。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shù),并且是與時俱進的,要學好這門藝術(shù)需要每一位班主任用心去體會,用心去學,在實踐中逐漸體會其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