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棟 袁輝鐘
【摘 要】在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是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音樂教育中的基礎教學。因此,在具體的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應把相關的學科知識應用到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本文將對音樂理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做出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音樂理論;視唱練耳;教學;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197-02
一、音樂理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把科達伊模式教學法融入音樂的節(jié)奏練習過程中。在節(jié)奏練習過程中,拍感是基礎練習,拍感掌握得好,在后來的節(jié)奏練習中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謂音樂節(jié)奏是指在拍速比較均衡的情況下,對強弱上的變化進行變化,此外,還能進行節(jié)奏之間的組合,只有對節(jié)拍掌握好了,才能讓音樂具有韻律。如此一來,整個教學過程可以在科達伊教學法的輔助下展開。盡管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面對的是中小學生和幼兒園的孩子,然而其也可以用在對本科學生的拍感掌控上。此種教學方式可以在全班展開,讓全班學生在統(tǒng)一的節(jié)拍指導下,帶動個人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比較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中,對拍感進行掌握。
如果學生對拍感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可以開始節(jié)奏的練習。在此過程中,對節(jié)奏的拍打不是簡單鞏固拍感,而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在頭腦中產(chǎn)生比較固定的、有一定節(jié)奏的音樂模式,還要配合多記,就能夠讓學生把聽到的節(jié)奏型在五線譜上反映出來。
(二)把樂理以及和聲方面的知識融入到聽覺訓練中。在對學生的聽覺進行訓練時,要遵循一定的順序,先單音,再音程,然后是和弦。讓理論先行,然后再讓學生通過理論對實踐進行指導。先進行構唱,對音和音間的距離,以及音和音間所建立的性質(zhì)以及關系,對其進行模仿。從大三度以及小三度進行,緊接著對音程進行拓寬,使得學生用比較感性的知識對理性知識進行豐富,形成分析能力。在和弦的聽記中,對理論先行的要求非常明了,和弦的基礎是音程,有非常多的規(guī)律性可言。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對弦自身結構的分析,大三與弦的構架以及小三與弦的建造等。在對和弦進行練習時,都是在調(diào)性間的,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對每個和弦獨立練習,而是要先對低音進行傾聽,對和弦上的主干音進行尋找。如此一來,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還能讓人們的聽覺對樂曲進行領會,掌握一定的調(diào)性擴展和泛調(diào)性,以及無調(diào)性,這對音樂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三)把首調(diào)唱名法和固定的唱名法進行融合。在對音樂旋律進行聽記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首調(diào)聽覺的教學方法。因為首調(diào)唱名法調(diào)式的感覺非常強,而且還比較容易記憶,能夠對學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音樂教學中,如果長時間使用該種方法,就會讓學生在聽覺上產(chǎn)生一定的惰性,在學生的音高分辨以及調(diào)性分辨上并不會產(chǎn)生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對旋律進行聽記的過程中,運用首調(diào)唱名法的時候,還要將固定唱名法加入其中,這樣一來,能夠對學生的聽記范圍進行拓寬,對學生自身的固定音高進行提高,還能提高學生在音樂上的分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在視唱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兩種唱名法進行結合。就音樂訓練上來看,因為固定唱名法的音準比較困難,所以學生自身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其在節(jié)奏上的注意力和調(diào)性方面的注意力就會被削弱。因此,要先從首調(diào)著手,在首調(diào)的作用下對旋律進行熟悉,尋找一定的調(diào)式和調(diào)性方面的感覺,最初不用唱名,簡單地用la進行代替,在學生對旋律有了一定的熟悉后,可以加入唱名,還能對旋律進行很好地掌握。在比較高的視唱練習中,運用首調(diào)唱名法不能達到簡化的具體效果,這時就要將固定唱名法運用到其中。
二、音樂理論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意義
(一)在專業(yè)學習上,其使用價值非常高。學生在視唱練耳的學習過程中,實踐性以及理論性非常強,學生需要在嚴格規(guī)范和規(guī)定下進行學習,并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中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學生的音樂基本功,提升學生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在音樂教育中,其具體的變現(xiàn)手法非常多,包括音樂的旋律和節(jié)奏,以及音色等,這些因素共同組成了音樂的模式,然而在音樂的每個因素當中,都要不斷將聽覺的具體作用發(fā)揮起來。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視唱練耳教學已經(jīng)成了重中之重,而且是音樂學習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在視唱練耳練習的具體過程中,能夠讓學生對音樂知識進行系統(tǒng)地學習,對于學習到的知識進行牢固地掌握,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開闊眼界,培養(yǎng)樂感,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二)陶冶情操的審美價值。《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指出,要把審美教育放到議事日程上。堅持“以審美為核心”的觀念,讓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得以實現(xiàn)。就我國目前在音樂審美教育上的發(fā)展來看,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沉淀,然而,在審美教育中,其核心地位總是被人們所忽略,只是對技能和技巧進行片面指導。在現(xiàn)階段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在視唱練耳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的審美價值得以體現(xiàn),將視唱練耳教學過程與審美教育相結合,將其融為一體。
在音樂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其藝術的審美效果是在藝術欣賞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讓人民群眾的具體審美要求得以實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享受。在視唱練耳的教學過程中,要把音樂作為載體,在比較統(tǒng)一的科學訓練中,讓群眾對音樂有一定的認識,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音樂美感。
(三)有助于開創(chuàng)學生的想象力。之所以說音樂理論在整個音樂教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還在于音樂理論還能將人自身的想象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進行培養(yǎng)和發(fā)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類審美能力的提升,提高人們的感知力。此外,還能不斷培養(yǎng)人們的思維能力。音樂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價值取向還在于對學生本身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人類在形象思維中,很多都是把表象作為材料。經(jīng)過研究發(fā)展,音樂教育中的視唱練耳教育就是在視覺表象和聽覺表象,以及運動表象的作用下,將一切事物得到展現(xiàn),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促進人類右半腦的發(fā)育,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質(zhì)量的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育是藝術教育的一種,在音樂教育中,視唱練耳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音樂教育得以成功的基礎,這是一門專業(yè)的技術型課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是從簡單到難,從淺到深、從慢到快。在視唱練耳教學過程中,要把音樂理論與其更好地結合起來,作為教師,就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引導,作為學生,要對老師傳播的知識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在視唱練耳的教授過程中,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工作,對學生潛在的能力進行挖掘,同時,也要進一步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對學生進行音樂教育的主要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甜甜.視唱練耳教學中科學思維的建構[J].大眾文藝,2016(23).
[2]臧學軍,柏巖.音樂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視唱練耳教學[J].音樂時空,2016(05).
[3]李韜.淺析在視唱練耳教學中鋼琴演奏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6(15).
[4]陳彥如.流行音樂引入視唱練耳教學的意義及運用[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6(07).
[5]靳甜甜.鋼琴演奏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黃河之聲,2015(01).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郭 棟(1986-),陜西省渭南市人,大學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音樂類作曲與作曲技術。
第二作者:袁輝鐘(1973-),河北棗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