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成琳
【摘 要】“春華瑰麗,亦揚其芬;秋實盈衍,亦蘊其珍。悠悠天隅,恢恢地輪,彼美一人,沙恭達羅?!薄渡彻н_羅》以其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曲折的情節(jié)給人們帶來美的感受,與《小泥車》并稱為“印度梵劇的雙峰”。
【關鍵詞】《沙恭達羅》;藝術特色;韻散結合;人物形象;悲喜沓見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0-0050-01
一、詩意的語言——韻散結合
迦梨陀娑被威廉·瓊斯稱為“印度的莎士比亞”,由此可見,作為其代表作的《沙恭達羅》在語言上的造詣極高?!渡彻н_羅》的語言充滿了詩情畫意,符合古典梵劇語言之優(yōu)美典雅的特質,韻散結合是這部作品語言的一大特點。整部作品好似一部長篇抒情詩,娓娓道來,又像和煦的春風一般沁人心脾。
作者善用獨白的手法,而在這部偉大的詩劇中,第四幕又是被公認的最為優(yōu)美的一部分?!绊嵨睦镒顑?yōu)美的就是英雄喜劇,《沙恭達羅》在英雄喜劇里總得屬第一,《沙恭達羅》的第四幕又在全劇里好得出奇,第四幕里還有四首詩真算得是鰲里奪尊,天下無敵。”第四幕名為“沙恭達羅的別離”,描寫的是沙恭達羅即將告別凈修林時的場景,整幕彌漫著依依惜別的離愁別緒?!霸绯康南脊庹占t了迦哩干圖樹枝上的露珠,趕走了睡眠的孔雀離開達梨薄草蓋成的茅屋。小鹿驀地從印滿了它的足跡的祭壇那里跑開,向高出跳了幾跳,又伸直了自己的身軀?!雹龠@便是沙恭達羅所生長的土地,這也是她所熱愛和即將告別的家園。沙恭達羅所居住的凈修林絲毫沒有沾染人間的煙火俗氣,猶如沙恭達羅的內心一般清明單純。作者對于景物的刻畫極具美感,抒情氣息濃郁,不需沙恭達羅一言一語,便將她內心對于凈修林的惜別之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含蓄雋永。
二、情節(jié)曲折——悲歡沓見,結之以喜
作為宮廷題材劇作,《沙恭達羅》著重表現(xiàn)“八味”中的艷情味,又以“八情”中的愛為主。迦梨陀娑的《沙恭達羅》雖然意在展現(xiàn)沙恭達羅與國王豆扇陀之間忠貞不渝的愛情,但兩人的愛情道路卻一波三折。
豆扇陀與沙恭達羅的結合順其自然,但在離別后,沙恭達羅卻無意中冒犯了仙人而受到詛咒,國王失去記憶遺忘了沙恭達羅,此為一折。仙人的詛咒中有一個條件為國王見到信物時兩人才能相認,這是沙恭達羅唯一的希望,可作為信物的戒指卻被遺失在河水中,她苦苦尋覓卻未果,此為二折。漁夫找到信物交給國王,國王醒悟,征戰(zhàn)獲勝后飛往仙境與沙恭達羅相聚團圓,一切波折才恢復平靜。當沙恭達羅來到國王的面前質問時,豆扇陀卻出口刺傷沙恭達羅的心,將她說成是“處心積慮想盡辦法來污蔑我的家聲,毀壞我的聲譽,正如一條沖決岸堤的河流,把清水弄濁,把岸上的樹木沖去?!鄙彻н_羅陷入一種極大的痛苦和不幸之中。這一情節(jié)的設定顯示出國王豆扇陀的感情或許并非如沙恭達羅那樣堅定,這一矛盾也間接反映了作者對于印度社會舊的等級制度的不滿情緒,揭示了上層階級腐朽的本質。統(tǒng)治階級的劣根性是這部作品的悲劇色彩的根源。在這一過程中,沙恭達羅幾次陷入困境,在尋得希望后又破滅,最終一切矛盾都被化解,兩人最終走向美滿,使情節(jié)充滿戲劇張力,結之以喜的特點又符合了觀眾的審美取向,這是這部詩劇獲得成功的一大原因。
三、生動的人物形象——人美情真
《沙恭達羅》以情動人,而“情”之美,源自于人之美。作者在這部詩劇中刻畫出了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尤其以主角沙恭達羅最為動人。連歌德都說:“只要提你的名字便說盡了一切。”與脂粉氣不同,沙恭達羅像是一朵清蓮,出淤泥而不染,腮凝新荔,鼻膩鵝脂,溫柔沉默,觀之可親。但沙恭達羅之美更在于她的內在美,不僅在于她所代表的印度人心中理想的女性形象,更在于她獨具特色的人性光輝。沙恭達羅雖溫婉卻不柔弱。她與豆扇陀的結合方式是不經(jīng)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并且是“凈修林清規(guī)所不允許的”,作為一個靜修女,沙恭達羅卻敢于突破禁忌,追求自由戀愛,這也體現(xiàn)了她身上所具有的叛逆精神。她面對愛情大膽追求,反映了她多情而又感情濃烈的性格。作者讓她經(jīng)歷了“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的痛苦過程,而當希望來臨的時候,又讓她遺失信物,將她的命運推向谷底。一名女性面對這樣一落千丈的命運或許會崩潰,但她的剛烈正說明了其愛情之堅定和性格中強大的一面。迦梨陀娑將自己對于美好愛情和人性的歌頌寄予這一角色,并且通過其形象,反映了作者對于印度陳舊制度的強烈控訴。
《沙恭達羅》作為印度梵劇的巔峰之作,與其藝術上的特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其韻散雜糅的詩化語言、波折而又結之以喜的情節(jié),以及生動的人物刻畫,帶給觀眾美的感受,其情真意切使它成為被后人所鐘愛的作品。
注釋:
①(印度)迦梨陀娑.沙恭達羅[M].季羨林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后文中原文引用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