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紹英
[摘要] 目的 探討對重癥肺炎患者使用降鈣素原的臨床效果。 方法 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48例到我院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均使用降鈣素原,比較兩組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體溫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變化情況,觀察降鈣素原水平與患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頻率時間及呼吸機使用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 結果 兩組體溫、WBC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使用呼吸機次數(shù)、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與降鈣素原水平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重癥肺炎患者使用降鈣素原,不僅能夠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同時,還能夠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 降鈣素原;重癥肺炎;白細胞計數(shù);C-反應蛋白;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5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4-003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calcitoni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48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group. 48 healthy subject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given procalcitonin. The changes of procalcitonin(PCT), 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body temperature and C-reactive protein(CR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alcitonin level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the frequency of antibiotic use, the number of ventilators used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dy temperature, WBC and neutrophil percentag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PCT and CRP level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ventilators used,the time of antibiotic use,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the level of procalcitonin i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procalcium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but also can provide a reliabl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treatment.
[Key words] Procalcitonin; Severe pneumonia; White blood cell count; C-reactive protein; Clinical value
重癥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科疾病,該類疾病具有發(fā)病快速、累及器官多等特點,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和死亡率[1,2]。早期診斷和治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癥肺炎疾病的死亡率,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3]。與此同時,在臨床的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臨床指標,如C-反應蛋白、白細胞等,作為臨床研究和治療的診斷依據,因此,對于敏感性及特異性并不顯著的患者而言,將會受到一定限制[4-6]。近幾年來,經過臨床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和深入,明確指出重癥肺炎患者與降鈣素原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7]。本研究探討兩者之間的關聯(lián)性,且討論降鈣素原在重癥肺炎患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試驗均為重癥肺炎患者自愿接受和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將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48例重癥肺炎患者作為研究組,同期選擇48例到我院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研究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8~76歲,平均(59.3±3.8)歲;對照組男30例,女18例,年齡40~78歲,平均(59.7±4.1)歲。納入標準:①應用血管升壓類藥物,并伴有感染性休克者;②氧合指數(shù)<250 mmHg、呼吸頻率>30 次/min者;③需要接受機械進行輔助通氣的效果;④存在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癥,且體溫較低者;⑤涉及多葉肺、并伴有意識模糊或者尿毒癥者;⑥存在低血壓癥狀,需要液體復蘇者。排除標準:①惡性腫瘤患者;②接受抗生素治療者;③免疫能力低下,伴發(fā)腎、肝、腦等重要器官疾病者;④泌尿系統(tǒng)感染者。兩組患者的年齡及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降鈣素原。在患者入院后,患者空腹情況下于第2天清晨抽取3 mL靜脈血,于常溫狀態(tài)下進行4000 r/min離心處理,5 min后取血清,放置于溫度為4℃的空間內保存,等待檢驗。采用全自動分析儀進行檢測,并使用儀器所配套的試劑,檢測方法嚴格按照說明書執(zhí)行。利用ROC曲線,分析降鈣素原對于重癥肺炎患者的診斷以及預后情況。
1.3臨床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降鈣素原(PCT)、白細胞計數(shù)(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體溫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的變化情況,觀察降鈣素原水平與患者住院時間、抗生素使用頻率時間及呼吸機使用次數(shù)之間的關系。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試驗所研究的指標和數(shù)據均使用SPSS 13.0 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處理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PCT、WBC、體溫、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及CRP水平的變化情況比較
兩組體溫、WBC、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的PCT以及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降鈣素原與重癥肺炎患者病情以及預后情況的關系
研究組患者使用呼吸機時間、抗生素使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與降鈣素原水平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肺炎是一種嚴重危害患者身體健康的臨床疾病,基于我國目前的醫(yī)療水平而言,難以更好地阻擋支原體、細菌等炎癥的入侵[8]。目前,對于患者肺炎疾病的診斷依據:臨床表現(xiàn)、呼吸道分泌物、各項體征等,不僅檢查類型較為復雜和多元,而且難以指出明顯的特異性[9]。同時,由于病原微生物的臨床檢驗費用較高、時間較長,容易增加檢測指標的感染風險,因此,尋找一種十分有效檢測肺炎疾病的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0]。
降鈣素原是一種糖蛋白,能夠直接反映患者全身炎癥活躍性的一種重要載體,基于目前的發(fā)展情況而言,降鈣素原能作為診斷細菌所致疾病的重要指標,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11]。根據臨床研究顯示,在健康人群中,降鈣素原的水平相對較低,通常<0.1 μg/L。當降鈣素原>0.5 μg/L時,則可作為評估細菌感染的評價指標。敏感度為66%、特異性為96%,與炎性反應、C-反應蛋白以及細菌感染等方面存在密切關聯(lián),具有臨床診斷價值[12]。
在臨床上降鈣素原作為檢驗細菌感染和膿毒癥的常用指標,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已經被臨床診斷過程中所推廣和應用。主要是由于降鈣素是由114~116個氨基酸所構成,因此,能夠被分裂為多個片段,最終形成鈣抑肽以及氨基降鈣素原[13]。對于重癥肺炎患者而言,在患病期間,由于患者體內將會繁殖大量細菌,并受到分解的影響,降鈣素原將會充分體現(xiàn)在細菌感染之中,因此,當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炎癥反應和細菌感染時,體內降鈣素原濃度將會呈現(xiàn)增加的趨勢,反之,若無細菌感染或者炎癥反應的患者,降鈣素原濃度在臨床檢查過程中,將會出現(xiàn)輕微增加或者并不會發(fā)生任何改變。對于健康人群而言,體內的降鈣素原處于較低的水平狀態(tài)下,一旦患者出現(xiàn)細菌感染,將會使得患者降鈣素原水平快速提高。所以,將降鈣素原作為衡量指標,降鈣素原在重癥肺炎的診斷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對于重癥肺炎患者的臨床診斷以及后期指導意義重大,能夠更加安全、有效地減少治療時間[14-18]。
經過研究和分析可知,兩組體溫、WBC以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研究組的PCT及CRP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使用呼吸機次數(shù)、抗生素使用時間及住院時間與降鈣素原水平之間存在密切關聯(lián)(P<0.05)。應用降鈣素原能夠提高重癥肺炎臨床診斷的準確率,為后續(xù)治療提供可靠的臨床診斷價值和參考依據。
綜上所述,通過對重癥肺炎患者行降鈣素原檢測,利于對于病情的臨床診斷,為后續(xù)治療提供更為可靠的指導依據。
[參考文獻]
[1] 曹玉萍,陳坤順.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30 min和3 h輸注給藥治療重癥肺炎對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32):105-107,111.
[2] 蔡卓夫,周舍典,鄧白荔,等.動態(tài)監(jiān)測老年重癥肺炎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對抗菌藥使用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4,14(1):25-27.
[3] 占林兵,謝波,華鋒,等.血清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及乳酸在重癥肺炎中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3):367-368,404.
[4] 肖慶齡,杜艷梅,劉克琴,等. 丹參酮IIA磺酸鈉注射液重癥肺炎患者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9):151-152,154.
[5] 李佳寧,李秀芝,郭霞,等.早期參附注射液對老年重癥肺炎患者降鈣素原及腦鈉肽的影響[J].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34(2):82-85.
[6] 范春紅,范惠群,鄧潔瑜,等.可溶性髓樣細胞觸發(fā)受體1和可溶性血紅蛋白清道夫受體檢測在重癥肺炎的臨床意義[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5,53(24):25-27.
[7] 蔣建紅,王勇,劉文明,等.降鈣素原及C反應蛋白水平對重癥肺炎預后的評估[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5, 21(6):443-444.
[8] 袁軍.血清降鈣素原變化率測定對重癥肺炎患者預后的判斷價值[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4,37(28):20-22.
[9] 李曉燕,邢麗華,高景,等.重癥肺炎患者血清膽堿酯酶、降鈣素原、D-二聚體與預后[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 43(24):23-26.
[10] 林大勇, LINDa-yong. 降鈣素原檢測在重癥肺炎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6,23(6):37-39.
[11] 白向鋒,王雪春,李曉翔,等.重癥肺炎患者膽堿酯酶與降鈣素原的變化及其相關性[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6, 43(24):26-28.
[12] 徐玉輝,魏健平. 血降鈣素原、內毒素及中性粒細胞表面抗原CD64在重癥肺炎鑒別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 現(xiàn)代醫(yī)院,2017,17(1):134-135.
[13] 張凱,張召,成云云,等.降鈣素原、C 反應蛋白、前清蛋白及白細胞計數(shù)在小兒重癥肺炎診斷中的應用評價[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7):1128-1130.
[14] 胥亦龍,李玉芬,周榮明. 動態(tài)監(jiān)測C反應蛋白評估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療效和預后的臨床研究[J]. 中國當代醫(yī)藥,2016,23(28):22-25.
[15] 位松華. 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對呼吸科危重癥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臨床價值[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5, 12(13):84-86.
[16] 臧寧,潘海祥,李榮新,等.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重癥肺炎患兒病情和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5,32(9):849-851.
[17] 虞瑜,沙芬芳,周相蓮,等.早期CRRT干預對重癥肺炎患者肺保護作用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 52(31):141-143.
[18] 袁榮正,王輝,韓文慧,等. 痰熱清注射液對重癥肺炎患者CRP、PCT、WBC及細胞免疫指標的影響[J]. 疑難病雜志,2016,15(2):147-149.
(收稿日期:2017-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