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香
新課改以后,七——九年級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這,是我們教學學生作文的一個總綱。然筆者作為農(nóng)村中學課改的實踐者,在實踐過程中頗感舉步維艱。現(xiàn)就我在作文教學感到的一些困惑及應(yīng)對辦法談點自己粗淺的看法,期與同行商榷。
一、遠離生活,“源頭”干涸
文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學作文也可說是學文學,學生的作文可說是文學的雛形,所以學生作文的“源頭”當是來源于學生自己的生活。我們解讀課標也不難發(fā)現(xiàn),作文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不停地寫,讓學生寫出存在的東西,寫出平凡的生活。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美國的作文教學讓世界震驚,就在于他們的教學貼近生活,關(guān)心生活。而我們的學生大多不了解社會,不熟悉生活。學校由半封閉到全封閉管理,家長害怕子女混入社會;沉重的課業(yè)負擔把他們壓在教室里;學生安全就象緊箍咒套在教師頭上,想帶學生出去體驗體驗還得要上級批準……,哪來時間與機會讓學生接觸社會。所以他們作文時就只有瞎編亂造,無病呻吟。難怪有人指出現(xiàn)今作文的三大弊端:“干涸的精神家園”、“失落的審美家園”、“傾斜的文化家園”。學生的情感其實是很豐富的。如果有機會引導他們以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體味生活,感悟美好,學生一定會寫出有靈性的文章來。
二、閱讀無望,“活水”斷流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廣泛的閱讀是習作的間接源泉,古今中外的文學大家讀書的美談俯拾即是,就是我們身邊,有極少數(shù)有條件閱讀大量課外書的學生,知識豐富,提筆成文,“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有時他們寫出來的文章就連我們老師看了也不得不佩服。新課標也對七至九年級的學生的閱讀明確提出:“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我們不防分解一下:一年365天,三年1095天要讀完260萬字,一天得讀2375個字的文章(包括節(jié)假日)才能達到目標。試想想我們農(nóng)村中學的孩子?說實在的,在他們身上平均一天讀完200字的課外讀物的也不足三分之一。匱乏的閱讀讓他們害怕作文,厭煩作文,一寫作文他們就會說“我不會寫”,其實是他們沒得來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是他們不喜歡嗎?不是!筆者在課余不時拿一兩本作文書獎勵他們,得到的同學高興得很,沒有得到的羨慕得想死。特別在發(fā)《今日中學生》的時候(學校訂的,一個班十來本),那陣勢酷象饑荒年間的饑民搶糧食一樣。是呀!每每看到此情此景我就不禁想起我讀書的時候:平時自己書包里有本課外書的時候多榮耀,要是在周末有一本,在放學的路上走一走,蹬在路邊看一兩段,再走,再看……那愜意勁今天想起都很美。
教學樓高了,校園美了,然而圖書室的書卻舊了——這是當前很多農(nóng)村學校面臨的普遍問題。
日本的教育效果世人共睹,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名古屋大學連續(xù)幾年出諾貝爾的獲得者,然而,他們的校舍建筑都很陳舊,東京大學的“紅門”其普通與破舊程度令你無法想象,其氣勢遠遠不及我國一個中學的校門。在日本大學里實驗室大多都是比較陳舊的、陰暗的,但實驗室里的設(shè)備都是世界一流的,研究儀器絕對是世界最好的,實驗材料絕對是世界最貴的,圖書室里的書籍有最新的,而且一所大學里都有好幾個甚至上十個圖書閱覽室免費向市民開放。
三、教師指導,力不從心
許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知所從,甚至一籌莫展,課堂上就一味的叫學生寫,他們也看到甚至通過實踐驗證:只單單給學生講文體知識、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等對提高學生作文能力收效甚微。學生可能也知道開頭要點題,結(jié)尾要扣題深化中心,但是他們就是不知道怎樣表現(xiàn)。每次作文交上來大多短兮兮、干癟癟的不知所云,更談不上文采飛揚。其實這都是他們書讀得少、了解社會不夠的原因,在他們的“移動盤”中沒有儲藏足夠的好詞佳句。平乏的詞匯、枯澀的思維怎么能夠把萬千世界、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要站在大語文而不是應(yīng)試教育的高度來培養(yǎng)學生作文。
四、評價標準,“萬紫千紅”
多年來,我們評價學生作文往往是以自己的標準和成人的眼光為尺度,同一篇文章如果讓十個老師改可以給出十個不同的分數(shù),而且最大懸殊可以超過二十分,我們的領(lǐng)導在組織閱作文卷時也常常焦頭爛額、抓耳搔腮。作文評下來也往往讓教師尷尬:怎么?我班上作文水平最好的咋才得二十幾分喲!我怎么給學生“交待”?哎!在這種環(huán)境下也難怪出現(xiàn)了“新型案例引人注目——沈陽一名中考失意生狀告教育局‘作文誤判”這樣的新聞。是呀!在我們周邊也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以書信體、實驗報告、廣告體的形式反映自己的童真童趣,反映他們純真的思想的上好作文在有的老師看來是另類,是有鬼附身,隨便賞個可憐分數(shù)了事??磥砀伦魑脑u價觀也迫在眉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要真正地理解學生的生活,珍視學生的情感,要學會欣賞學生的體驗和心情,尊重他們的表現(xiàn)形式,關(guān)注他們的“童年經(jīng)驗”。對學生作文切不要求求全,要盡力發(fā)現(xiàn)發(fā)掘他們作品中的優(yōu)勢,鼓勵他們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不能客觀的、發(fā)展的評價學生作文,說到底也是與教師自身的學習有直接的關(guān)系。
總之,鼓勵學生親近自然,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多體驗、反思生活;學校、社會多為師生學習提供平臺,是散開作文教學霧靄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