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詠芳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湖北孝感432000)
腦梗死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研究
陽詠芳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康復科,湖北孝感432000)
目的探究腦梗死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86例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甲乙兩組,各43例,給予甲組患者早期護理干預,給予乙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結(jié)果護理后,甲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5%,明顯高于乙組的72.03%,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甲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評分為(82.34±3.52)分和(67.54±4.13)分,均明顯高于乙組的(61.95±3.36)分和(50.81±3.92)分(P<0.05)。結(jié)論給予腦梗死患者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
腦梗死;早期護理干預;語言;肢體;康復
腦梗死是指由于腦部供血障礙,出現(xiàn)缺血、缺氧,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性軟化或壞死。與糖尿病、高血壓、心律失常或肥胖等疾病密切相關,臨床表現(xiàn)為半身不遂、語言障礙、智力障礙等,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為探究腦梗死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肢體康復的應用效果,本院進行了本次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醫(yī)院治療的腦梗塞患者86例,隨機分為甲乙兩組,各43例。甲組年齡45~67歲,平均(52.7±6.8)歲,病程1~6年,平均(3.4±0.8)年。按病情程度分為輕度14例,中度22例,重度7例。乙組年齡47~72歲,平均(56.7±6.2)歲,病程1~7年,平均(3.7±0.7)年。按病情程度分為輕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8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乙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甲組患者在乙組基礎上進行早期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包括:(1)心理護理干預。多數(shù)腦梗死患者伴有偏癱、失語等功能障礙,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恐懼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療工作,醫(yī)務人員應該多與患者溝通、交流,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注,鼓勵患者,醫(yī)務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腦梗死的相關疾病知識及注意事項,提高患者治療及護理依從性,幫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飲食護理干預?;颊唣B(yǎng)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多食水果、蔬菜等清淡食物,保證營養(yǎng)的充足供給,多食高鈣、高纖維食物及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過飽[1]。禁止吸煙、喝酒。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3)體位護理干預。使患者健側(cè)臥位,身體前后方各放置一高枕,維持軀體穩(wěn)定性。上肢前伸,保持肩關節(jié)100°屈曲,置一軟枕于患側(cè)上肢下方,同時置一長枕于患側(cè)下肢下方,枕長置患者足部下方,保持膝關節(jié)及髖關節(jié)屈曲位。若為仰臥位,則置一軟枕于患側(cè)肩下,上臂保持外展45°,保持腕關節(jié)背曲位,展開手掌,并放置0.25 kg沙袋,伸直指關節(jié),置一軟枕于患側(cè)膝部下方,使膝關節(jié)微曲,為防止足下垂,需為患者穿上丁字鞋,每2 h變換體位,防止關節(jié)僵硬、痙攣或壓瘡等的發(fā)生[2]。(4)語言功能康復護理干預。對存在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醫(yī)務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語言的學習,制定出階段性語言訓練計劃,從基礎的音節(jié)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恢復語言功能,從詞語到句子再到能夠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保證每天的語言表達量。多與患者對話,利用電視、廣播以及圖書等改善、恢復語言功能,同時對患者恢復情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增強患者自信心[3]。(5)肢體功能康復護理干預。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根據(jù)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的肢體功能康復計劃,早期可在床上進行被動活動,拉伸、抬舉、外旋患者上下肢體,運動幅度由小變大,增強肢體力量,每天4~6次,每次15 min左右。同時按摩、拍打肌肉,幫助肌力恢復?;颊呒×謴偷揭欢ǔ潭群?,鼓勵患者主動活動,由臥位變坐位,由坐位變站位,再到步行,逐步恢復肢體功能恢復[4]。
1.3 療效評價標準痊愈:患者病殘程度為0,功能恢復程度超過90%。顯效:患者病殘程度為1~3,功能恢復程度為46%~90%。進步:患者功能恢復程度18%~45%。無效:進行臨床治療及護理后,患者功能恢復程度低于18%??傮w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進步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使用FMA評測法評定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情況,100分為滿分,80~99分為良,60~79分為中,不足60分為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用SSP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c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甲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乙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及肢體功能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甲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評分明顯高于乙組,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效果比較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語言及肢體功能比較(x±s)
隨著近年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飲食結(jié)構(gòu)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腦梗死等腦血管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腦梗死具有致死率高、致殘率高等特點,發(fā)病急,病情惡化快,腦梗死患者經(jīng)治療后一般情況比較穩(wěn)定,但是易導致患者失語、偏癱、癲癇等癥狀,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影響生活質(zhì)量[5]。據(jù)統(tǒng)計,75%左右的腦梗死患者會遺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礙,而15%左右的腦梗死患者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或不能自理,造成患者及家屬極大的心理和經(jīng)濟負擔[6]。給予患者早期護理干預,注重心理護理干預,建立良好醫(yī)患關系,給予患者充分關注,多與患者進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擔心及需求,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幫助患者建立疾病的信心,鼓勵面對現(xiàn)實情況,消除不良情緒,以良好心態(tài)接受治療,配合護理過程,面對新的生活[7]。醫(yī)務人員指導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的肢體運動,活動肩、趾、膝、踝、肘、腕等上下肢體及關節(jié),根據(jù)患者身體恢復情況,制定適當活動量。指導語言障礙患者多說、多練,慢慢恢復。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多食清淡食物,保持營養(yǎng)均衡,提高康復效果[8]。
本次研究表明,護理后,甲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為95.35%,乙組為72.09%,甲組明顯高于乙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甲組患者語言評分為(82.34±3.52)分,肢體功能評分為(67.54±4.13)分,乙組語言評分為(61.95±3.36)分,肢體功能評分為(50.81± 3.92)分,甲組明顯高于乙組(P<0.05)。所以,給予腦梗死患者早期護理干預能夠有效促進患者語言及肢體功能康復,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值得臨床推廣。
[1]李青鳳.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的應用[J].數(shù)理醫(yī)藥學雜志,2015,28(7):1080-1081.
[2]曾明梅,李瑞英,馬玲,等.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5(16): 83-85.
[3]王滿紅.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2015,9(5):183.
[4]揣松陽.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4,13(5):27-29.
[5]吳雪婷.康復護理對老年腦梗塞患者認知及預后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4,20(15):124-125.
[6]趙冬艷.腦梗塞患者早期護理干預對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7(3):128-129.
[7]樊忠荷.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康復期的應用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4,20(1):132-133.
[8]陳鋼妹,留盈盈,游俊莉,等.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腦梗塞偏癱患者肢體康復中的應用探究[J].健康研究,2014,34(4):431-4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