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燕飛
【摘 要】《左傳》成書何時?作者何人?近千年以來都沒有定論。古人把《左傳》當成是春秋時代左丘明的作品,但是自唐漢以來,都異說紛紜。本文試圖通過總結歸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筆者比較粗淺的學識來分析現(xiàn)存分歧的焦點來獲取較為有用的共識。力求把《左傳》的研究方向理清些許。
【關鍵詞】《左傳》;成書;作者;異說紛紜;共識
《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是《春秋左傳》、《春秋左氏傳》的簡稱。它給《春秋》作注作解釋,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蹲髠鳌酚涊d我國春秋時代(公元前772—前467年)各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社會風俗習慣以及民族興廢存亡,是我國的一部編年史著作。同時,因為它長于記事,善于修辭,又是一部優(yōu)秀的古典文學作品?!蹲髠鳌吩谖覈穼W、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那這部優(yōu)秀的著作究竟出自誰人之手?究竟成書于何時呢?在古代,相傳孔子作《春秋》,左丘明為之作傳,“先師所言為經(jīng),后師所言為”[1],這是過去的經(jīng)學傳統(tǒng),認為《左傳》乃左丘明之作。但是,自唐宋以來,唐人打破左丘明作《左傳》的成說之后,雖然眾學者對于《左傳》的作者是誰,異說紛紜,但是對《左傳》的作者始終沒有明確的結論,只好對此問題上存疑惑。而至于《左傳》的成書年代,“大多數(shù)學者都有了比較接近的看法,認為它是公元前四世紀的產(chǎn)物,即戰(zhàn)國時期的著作”。[2]然而,至于是公元前四世紀什么年代,學術界仍然存在著眾多分歧。筆者試圖通過總結歸納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用筆者比較粗淺的學識來分析現(xiàn)存分歧的焦點來獲取較為有用的共識。力求把《左傳》的研究方向理清些許。
一、《左傳》的作者淺析
《左傳》作者是誰,古代傳出自左丘明之手,自漢代司馬遷開始,一直受人質疑。主要爭議在于《左傳》究竟是不是左丘明之作。筆者就歷代爭議的情況做個介紹,參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做一個簡單的表格[3]。
從表格中看出,漢以前,都認為《左傳》的作者是左丘明。而漢以后,均持反對意見?!蹲髠鳌返淖髡撸P者較為同意楊伯峻先生的觀點,而不是與孔子同時代的左丘明之作。
二、《左傳》成書年代小辯
在眾多學者看來,《左傳》的成書時間一致認為是公元前四世紀,但是卻有公元前四世紀初、中、晚期多種看法。根據(jù)多家具有代表性、有具體成書年代的觀點,筆者歸納出其中的共識,以作些許貢獻。
上述列表中十家有八家認為《左傳》成書于公元前386年陳氏代齊和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以后。而縱觀之,楊伯峻是目前國內影響最大的一家。楊伯峻先生認為:“當時人多看到陳氏有代齊的苗頭,是否果真代齊為侯為王,誰都未敢作此預言”,陳氏為侯是“《左傳》作者所未及知道的”,因此斷定《左傳》成書不晚于公元前386年。[2]縱觀于此,多家問題的焦點所在,就是《左傳》作者究竟有沒有看到陳氏代齊。楊伯峻先生認為《左傳》的作者并沒有看到陳氏代齊,楊先生用了級委詳細的引證證明了《左傳》的成書年代應該在前403~前386年間。在這里,筆者認為楊先生看法正確有理,在這里就不詳細闡述楊先生說法。
其實,多年來不管是唐漢宋明清至今的學者,對于引證《左傳》的成書時代不亞于內證外引,以古書中言論為證據(jù),以田氏代齊、三家分晉、韓氏滅鄭為切入點,道出《左傳》的作者究竟有沒有看到過、親歷過這些史實。其中,筆者認為楊伯峻先生的引證最為有理。此外,在外證方面,多有學者從《左傳》名稱、修辭、方言用語等方式來推斷《左傳》的成書年代。在這里也不一一列舉。
眾所周知,《左傳》所載春秋時代歷史,文辭優(yōu)美,記載翔實,具有極高的文學和史學研究價值。而鑒于筆者才疏學淺,不能像有名學者們一樣提出獨到的見解、不能像他們一樣引用旁證來證明《左傳》的作者和成書年代。筆者只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稍加整理、歸納,找出共識。本文試圖從筆者角度得出一些看法:左丘明的年輩約與孔子同時,究竟《左傳》是否出自于左丘明之手,均異說紛紜。筆者有一怪談:《左傳》之“左”與左丘明之名中之“左”,不知是否巧合?對于《左傳》成書年代,均集中于公元前四世紀,見諸于楊伯峻先生之言論最為恰當。但不管史學界對于《左傳》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如何異說,筆者認為有一點是不容置疑——《左傳》記載春秋時代的各種史實,此書中已有許多已驗或不驗的預言,此書都是作為中國古代研究春秋史實的重要史料。對于《左傳》一直以來的研究問題,筆者認為更為重要的是應該看重于其書當中的史學材料。
參考文獻:
[1]徐中舒,《<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年代》,《歷史教學(下半月刊)》,1962年第11期.
[2]牛鴻恩,《論<左傳>的成書年代》,《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5期.
[3]陳茂同,《<左傳>的作者及其成書的年代問題——兼與楊伯峻商榷》,《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1期.
[4]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1981年第1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