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它是對中職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它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與接班人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德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當代中職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穩(wěn)定中職而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暗掠睂μ岣咧新毶奈幕胶偷赖滦摒B(yǎng)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我校在“德育”開設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中職“德育”課在培養(yǎng)當代中職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面以及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意義重大。但是,由于管理、師資、課程自身、方法、學生本身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我校的“德育”課學習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其中的問題與不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管理方面
1.相關部門對“德育”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作為學校公共課的“德育”課在設置上雖然與專業(yè)課處于同等地位,雖然也在一些文件和談話中受到重視,但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卻不能做到位。
2.學校對“德育”課堂狀況管理不嚴。大多數(shù)學生反映,學校管理部門沒有專門針對“德育”課的監(jiān)管機構,也沒有形成嚴格的管理制度。在缺乏有力監(jiān)管的情況下,“德育”課堂紀律混亂和管理松散也是難于避免的。
3.“德育”課的教學條件處于尷尬境地。“德育”教學往往都是在大教室(階梯教室),上課的學生過人,使得教師很難組織和管理課堂,而且也存在師資不足的困難。
4.授課教師的教學管理或稱課堂管理松散。目前我校“德育”的課堂紀律差,學生明顯沒有融入到“德育”的學習中去,而是做一些與課堂毫無關系的事情。這樣不但破壞了課堂紀律與氛圍,從而降低了“德育”的教學效果,使預期目標未能完成。
調(diào)查分析表明,我校“德育”課之所以在管理上存在這些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對“德育”的地位認識不到位、授課教師的教學管理或稱課堂管理松散以及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
(二)師資方面
1.個別任課老師對“德育”的教學不夠重視,不夠負責。個別老師對待“德育”不如專業(yè)課那樣負責和重視。這主要體現(xiàn)在:(1)對課堂紀律要求不嚴;(2)考核松散。很多時候,點名與回答問題只是一種形式,并不把這些作為最后考核的依據(jù);(3)考核方式簡單,尤其對最終成績把關不嚴。其中的原因在于,學生在學期末要給老師評教;其次老師顧及學生的“情面”,考慮學生的前途和成績,不忍心讓學生“掛課”。
2.個別老師教學方式單一,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多情況下,個別老師依然采用 “填鴨式”“滿堂灌式”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將理論與實際聯(lián)結起來。而且,個別教授“德育”的老師自己都不信仰馬列主義;有些老師認為“德育”屬于中職“二線”課程,往往是應付差事。
在“德育”上,老師擔當著教學與管理的雙重角色,這需要“德育”教師以更高的熱情和責任感投入到“德育”的教學當中。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德育”教學的高效果。
(三)課堂模式設置方面
1.個別課堂模式設置不合理,在我校的“德育”課程中,絕大多數(shù)的課程在設置上還是非常合理的,但個別課堂模式設置上不是很得當。比如上哲學與人生課的學生而言,枯燥無味的模式使課堂紀律很難維持。
2.“德育”上課時間安排不當。有些課程在上課的時間不合理,例如職業(yè)道德與法律這門課程其上課時間安排在下午,而且上課的方式是比較單一,這樣以來老師和學生都感到很乏力,更別說課堂上精力集中專心聽講,從而導致課堂秩序混亂無章。
3.教師資源不足。就目前我校的情況來看,“德育”教師資源不足。在很多情況下,“德育”課堂往往是一個教師每周20多節(jié)課,這樣的課堂效果肯定是不高的。
(四)學生方面
1.很多學生學習“德育”課的動機不正確、目的不明確。這樣以來,一是無法達到“德育”的教學目標;二是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學生的時間。這主要是因為一些學生沒有意識到“德育”課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實際價值。
2.對“德育”課的厭惡情況嚴重。很多學生認為,“德育”的內(nèi)容枯燥無味、晦澀難懂。一些學生即使去上課,也不聽老師講課。這種不良現(xiàn)象給老師的教學與管理帶來了很大不便。
3.課堂紀律差。在“德育”課的課堂上學生遲到、早退、曠課、不聽講、擾亂課堂紀律等現(xiàn)象較為普遍。個別課上,老師在上面講課,學生在下面各忙各的事情。
4.學生不重視“德育”,導致一部分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認識不到位,使得學習“德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夠。部分學生態(tài)度不端正,對“德育”不夠重視,沒有認識到“德育”的實際意義與作用。
二、應對措施
經(jīng)調(diào)查表明,我校“德育”目前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與不足,這需要我們采取一些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筆者通過廣泛的深入調(diào)查分析,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意見,以供老師和學生們作為參考。
(一)嚴格管理制度,加大監(jiān)管力度
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校級管理部門加強對“德育”的領導和管理,在監(jiān)管方面下功夫。首先從體制上和機制上真正的重視和支持“德育”課教學問題。管理部門應不定期的對“德育”課進行專項檢查和評價,實行專家進課堂的形式來促進“德育”的教學。其次,重視“德育”在教學當中的地位。再者,任課老師也要嚴格執(zhí)行管理的規(guī)章和制度,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對無故曠課者給予處罰,嚴重者取消考試資格。
(二)教師應轉變思維方式,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采用更適合“德育”的技巧與方法
老師應該采取獨特授課方法,講解是應該將難理解的內(nèi)容形象化、 抽象的語言通俗化、復雜的淺顯化、 知識面擴散化、重復的內(nèi)容少而精化,把焦點、熱點問題帶入課堂化、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并自由發(fā)表化,以此來促進課堂活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三)完善課堂的教學模式設置
對于“德育”的課堂設置作為公共課而學習的學生他們應該大都是以“小課堂”的形式上課。人多的不足就是學生與老師缺乏交流、發(fā)言和討論的機會很少,學生不明白的問題無法及時請教老師共同探討。還有就是課堂管理較差課堂紀律很難維持,因此,應該有大課堂向小課堂轉變,促進學生的溝通交流,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
(四)學生要培養(yǎng)自覺學習的主動性,認識到“德育”的作用
對于“德育”的學習,學生更應與老師配合,主動與老師交流思想,聽取老師對“德育”的評價與建議。作為當代中職生,我們要培養(yǎng)自身學習的自覺主動性,這對我們今后的工作生活都非常有價值,也是我們適應與迎接未來挑戰(zhàn)的一種需要,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德育”對我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重大作用。
(五)強化對學生成績考核的嚴格把關
作為任何一門課程都有其考核方式,這是有課程本身的性質與特點所決定的。無論以何種考核方式任課教師都必須認真負責嚴格把關。據(jù)調(diào)查我?!暗掠钡目疾旆绞酱蠖疾捎瞄]卷考試的形式。不能很好的考察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也相應的隨著改革??己朔绞降膹娀c完善也是作為學習的一種激勵機制,也是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證。
三、結語
為了促進我校的“德育”教育與教學改革,提高老師的教學技能與科研水平,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德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由于我校位于西部邊陲,再加上師資力量的薄弱以及其他的一些不利因素,我校的“德育”學習目前存在一些問題也純屬正常。然而,這些因素都不能成為我們的理由,而應該成為我校加強“德育”教學改革、采取措施、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作者簡介:楊杰,烏魯木齊市高級技工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