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亞男
摘 要:音樂課程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深化和發(fā)展,音樂教學在中學教育中所占據的重要教學地位,所發(fā)揮的重要教學作用越來越受到學界和音樂教師的關注,并激勵他們探索與音樂課程相關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 課程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c)-0192-02
音樂是初中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專業(yè)音樂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在音樂中學習美、感受美、把握美、理解美,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則可以使學生從繁重的學業(yè)壓力中暫時解脫出來,實現精神的放松和心靈的升華,與其他課程的教學節(jié)奏相配合,達到調節(jié)學生學習情緒,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效果。
1 在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時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時,應該明確教學目標,扭轉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認識和理解,轉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和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目標的合理性、可行性、針對性和科學性,是課程順利展開的重要前提條件,而設定明確的音樂課程教學目標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同時還能夠使學生認識到進行音樂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強學生對于音樂課程的認識和理解,端正學生的課程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目標設定時,應該對音樂教材進行進一步的深刻研讀和分析,從真正意義上把握音樂教材,找到教材中所包含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然后結合學生的音樂學習現狀、學習能力,保證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時,應該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與教學大綱保持一致,大目標和小目標相結合,將學期教學目標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規(guī)劃和整合,采取分節(jié)、分段的教學模式。
2 在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筆者在從事音樂教學的同時也常常有這樣一些困惑:學生對西洋的、古典的音樂感到太深奧;對民族歌曲覺得不太上口,對正統(tǒng)的進行曲之類的歌曲又認為不夠刺激,而喜歡的流行通俗歌曲教材中幾乎沒有。但在校園里經常聽到學生哼著很時髦的流行歌曲,沒有人去教,卻人人會唱,有時學生上音樂課提前進入教室,窗外傳出他們唱得十分流暢的通俗歌曲,發(fā)音是那樣準確也不跑調。每當筆者走進教室,向學生介紹這節(jié)新課的內容,他們頓時感到特別“失望”,有如一種“掃興”的感覺。每每遇到這種境況,筆者在思考,是我們的教材內容枯燥不豐富,還是教師在教學上存在問題?帶著這些疑惑,筆者在備課時和組織教學前對學生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觀察和了解。如學生的心理需求、掌握知識面的程度和對什么東西感興趣等。有了這些準備,在上課時就能有針對性的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尋找知識的切入點。學生的思想是異常活躍的,對知識的掌握也是非常廣泛的。熱愛語文的學生知道文學巨匠托爾斯泰、莎士比亞、魯迅、高爾基;熱愛數理化的學生崇拜牛頓、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熱愛美術的學生了解達·芬奇、畢加索、齊白石、徐悲鴻等。在我們音樂世界里不同樣也產生了許多音樂大師嗎?每當上音樂課,我都要向同學們介紹中外著名音樂家、作曲家,如巴赫、舒伯特、貝多芬、斯特勞斯、聶耳、冼星海等。介紹音樂的四大流派:古典樂派、浪漫樂派、民族樂派和現代樂派,介紹輕音樂、交響樂、室內樂和爵士樂等演奏風格。還讓學生了解民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的種類,使學生進入音樂世界,傳授更多的音樂知識。我試著用那些經受時間考驗,藝術生命力較強的優(yōu)秀歌曲去感染當代青少年學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豐富教學手段
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豐富自身的教學手段。將有益于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綜合性地引入到自身的音樂課程教學之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音樂課程學習氛圍和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音樂曲目的學習和理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使學生的音樂課程學習由課堂走向生活,由有限走向無限。教師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時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課程教學之中,在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曲目學習時,向學生播放與所要學習曲目相關的圖片、音頻和視頻等。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曲目所產生的年代背景、作者的生活狀況等,使學生對音樂曲目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使學生能夠進行音樂情感的醞釀,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曲目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3.1 明確師生地位,引導自主學習
新音樂課程標準中強調:“音樂教師要勇于從傳統(tǒng)的角色中跳出來,變‘教書匠為‘設計師、‘指導師、‘合作伙伴,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創(chuàng)造寬松、融洽的人際環(huán)境?!睘榇斯P者想出相應的對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讓學生的學習在自信中進行,引導學生自信嘗試,自信表達,自信探究,自信創(chuàng)造。如學習歌曲《美麗的村莊》,筆者說:“同學們,我們先來解決二聲部部分,分小組練習,看哪小組學習得最好。”學生分小組依自己的興趣,有的用口風琴,有的用豎笛,有的直接用視唱的形式,課堂氣氛非?;钴S,教師參與到小組中間去,個別糾正。10 min后,我組織開始評比,先采用互評,指出不足并加以糾正。最后評出優(yōu)勝小組,再請優(yōu)勝小組說說是怎么練習的,然后老師總結,通過這樣讓學生在良好的自我觀念和積極探索心態(tài)下,表現潛能,真正體會到“我能行”。
3.2 開設開放式教學,展示學生個性
只有在民主、平等、自由的環(huán)境里,在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樂觀和自信,才敢于表現自己,才會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如歌曲《美麗的村莊》課將結束時,有個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們已學會了全曲,我建議全班來合唱”。筆者鼓勵說:“好,你安排,有的唱第一聲部,有的唱第二聲部,有的用樂器伴奏?!卑嗌嫌袔讉€吹口風琴,分成兩個聲部吹奏,再請幾個生用打擊樂伴奏,一個人指揮其他學生合唱。歌曲一唱完,筆者熱烈鼓掌,給學生極大的鼓勵,同學們也不由自主地笑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完全能夠展現自我,充分發(fā)揮自我優(yōu)勢。
3.3 啟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主體作用
音樂創(chuàng)作是音樂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音樂教學活動的主體,使每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終身享有音樂樂趣,是音樂教育崇高責任。那如何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主體作用呢?關鍵在于教師創(chuàng)設條件進行引導。在欣賞《阿細跳月》時,先讓學生完整地欣賞,然后讓學生討論能聽出什么樂器在演奏?讓每個學生大膽參與討論,分小組討論、設計和練習,當我們再次聽到的將是你們設計并擔任表演的《阿細跳月》。最后,師生一起隨著音樂“跳月”在歡快的歌舞中結束課。
總之,音樂教學變成一種開放性的課堂,這樣學生興趣就會很濃,積極性也會很高,能充分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獨立性,能給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中留給學生一點空間,讓他們在音樂課堂中自由飛翔,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才能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朱姝.關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1(36):180-181.
[2] 劉鑫.和諧有序的初中音樂課教學設計研究[J].才智,2013(28):33.
[3] 滕瑾.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J].音樂時空,2013(6):135,129.
[4] 承漫.關于初中音樂有效教學途徑的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3(9):115.
[5] 朱赫然.提高音樂課堂教學質量方法初探[J].藝術科技,2014(12):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