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愛民
摘 要:閱讀是一種讀者從各種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學習實踐活動。人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都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當今社會信息爆炸,知識日新月異,一個人若只局限于學校課堂中教師教的知識,已難以在社會中立足,難以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終身學習已成為時代要求,所以,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尤為重要。
關鍵詞:獨立閱讀;中學生;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但是在廣大農村語文課堂教學中很多語文教師常常忽略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而“素質教育”在閱讀中的測試又全部取材于課外,這就需要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上狠下功夫。通過多年的教學摸索,我總結出了幾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是人類生活中最有力的向導,我國也十分重視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古今中外的許多大學問家之所以成功,之所以名垂古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們擁有良好的習慣。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習慣既有態(tài)度方面的,又有讀書技巧方面的。從中學生的現(xiàn)狀來看,應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精讀習慣。
第一,要細心地讀。讀準字音,理解詞義、句意,理清句子結構,把握段落層次,領悟文章主旨。第二,要精心地思??紤]語句修辭、句式的運用,材料的選取,段落結構的布局謀篇,寫作特色等內容??鬃釉凇墩撜Z》中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精辟地點明了精思的重要性。第三,要對內容進行認真的分析和評價,以達到吸收內容和進行創(chuàng)造的目的。第四,要組織學生進行總結。
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特別是獨立閱讀和精讀習慣,使之成為學生永恒的學習能力。
二、教師要注重在講讀課上加強閱讀訓練,使學生提高自讀能力
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略讀與精讀的方法,使學生能準確地朗讀課文內容。教育心理學認為,閱讀是一種含動作技能因素的心智技能,它借助于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默默地進行認知活動。筆者在教學中首先結合課后的習題,提出閱讀的要點,指導學生帶著要點去讀。如筆者在講授《故宮博物院》一課時,讓學生結合練習讀一讀文章,找出每段的說明對象并按圖示做填圖練習,從而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講授《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一課時,則讓學生在讀文章時先找出表示時間的句子,然后找出各時間出現(xiàn)的書籍名稱及特點,并通過填寫練習一的圖表加以鞏固。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提高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習自讀文章的方法。教師再結合每篇文章的語句含義、段落大意、文章的層次等設計問題,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適時點撥,讓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的方法。
三、加強自讀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清代教育家顏元說過“講之功有限,習之功無已”,一語道破了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的知識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轉化為能力,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只有在自讀實踐活動中才能逐漸形成。當前語文教材中的自讀課文數(shù)量增多,給學生的自學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為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創(chuàng)造了充分的條件。但是怎樣利用好這些課文,則是對教師的一種考驗。
第一,對于自讀課文,教師不能一下子全部放手,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先指導,后實踐,再通過一定的練習進行鞏固,逐步提高學生的自讀能力。還有一些自讀課文,可以讓學生結合單元重點、學習目標,用自己在講讀課中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獨立閱讀。教師則可以通過設計一些閱讀題,檢查學生的閱讀效果及獨立閱讀能力。如《萬紫千紅的花》一文的第五段,可設計如下練習:分層次,分層意;段中舉的三個例子是否可以刪掉其中之一,為什么?問題清楚明白,學生可以回答出來,說明已有所得,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第二,對于同類題材的文章,教師也可采用提問題或做比較的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實踐。如第三冊第一單元安排了五篇同是寫“橋”的不同體裁的文章,我在講讀課時就注意用比較的方法,從作者的寫作意圖、表達方式等方面比較說明和記敘的不同之處。在自讀課上,則指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閱讀實踐,從而把握單元的學習重點。通過提出一些語段的閱讀問題,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的機會。
四、小結
魯迅先生曾說過:“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睂W生如果只是一味地聆聽教師的講解分析,卻不進行獨立、半獨立的閱讀實踐,那么其閱讀能力的形成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與其帶著學生讀,不如教會學生怎樣讀,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
閱讀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加強閱讀教學理論的研究,探討閱讀教學的科學方法,指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提高獨立閱讀能力,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