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旺生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99-01
所謂信息技術的“新課堂”:即以生本教育理念為架構的基石,以學生好學和學有用的信息技術為基本價值取向。突破“教本”限制,突破“課堂”限制,打破學科界限,走進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構建起開放的、綜合的學習資源系統(tǒng),實現(xiàn)人人學有價值的信息技術;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信息技術;不同的人在信息技術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1.“新課堂”是充滿活力的“生命課堂”
學生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師是充滿生命活力的。但是,我們如果把信息技術教育的課堂看作是"知識課堂",如教學畫圖軟件,僅僅講授畫圖程序怎么用,然后讓學生像書上畫一棵樹、一個房子什么的,那將是單調、枯燥、無味的一節(jié)課。我們如果把美術教師的美術課請進來,先由自己介紹畫圖程序怎么用,再請美術教師講解調色的簡單原理,從而讓學生學會自己調色;給學生講授如何著色、用色才使圖畫協(xié)調;講授簡筆畫的畫法、構圖和比例等,從而用畫圖程序完成一幅幅生動的畫。有的學生畫出了富有創(chuàng)意的歡樂場面,有的畫出了人物畫,有的畫出了山水畫,有一個學生很有耐心,把自己的房間畫得非常好,特別是那個色彩,和諧、協(xié)調,富有童趣。學生在學畫的過程中又強化了畫圖程序的應用。
2.“新課堂”是教材創(chuàng)生和開發(fā)的“加工廠”
所謂“創(chuàng)生”:即創(chuàng)造新的教材、使舊教材富有新的生命力。所謂“加工”:即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拓展教材、開發(fā)教材。
信息技術教育不僅包含計算機教育課程本身,還應包括運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其他學科教育;對小學生興趣和意識的培養(yǎng),實際上是培養(yǎng)學生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處理各種信息,最后內化為主動探究的學習主體上來。
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會徹底顛覆我們習慣的"教學"和我們的教學習慣。將喚起學生的經(jīng)驗,打開學生的想象,啟動學生的情感,還需要教師的經(jīng)驗和情感的投入,甚至需要其他相關的學科的介入來引起共鳴。如將思品課請進來,與班隊課整合,那將進一步加強學生的信息技術法制觀念和網(wǎng)絡倫理道德觀念,提高他們對假、丑、惡的分辨能力等。這樣的一個互動、對話的過程已經(jīng)不再是我們習慣的"教學"了,而是一個以文本為中介的生命交流和碰撞的過程,是一個課程內容不斷創(chuàng)生,課程意義不斷提升的過程。于是,教學的過程就會變得復雜、變得非線性、變得有一點無序。復雜來源于課程內容、教學資源的不斷豐富,非線性的根源在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偶然生成性,而學生正是在這種無序的認知和情感的漲落之間獲得真實的發(fā)展。
3.“新課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交通站”
計算機網(wǎng)絡對人們學習的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對改善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起著重大作用,幾乎所有的學生對網(wǎng)絡都有極高的興趣,如當學生掌握網(wǎng)頁制作、電子郵件、電子公告欄等網(wǎng)絡知識后,把語文、英語等課請進來,讓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Internet)這個信息庫,通過網(wǎng)絡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通過因特網(wǎng)網(wǎng)絡的高容量,可以給他們廣闊的視野空間,在寫觀察類作文、知識性小論文時,可以到網(wǎng)絡上查閱相關資料,觀看各種動植物的介紹、聽取老師的評論,與網(wǎng)上、網(wǎng)下的同學相互討論、交流,寫出較為全面的文章。還可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來發(fā)表信息、交流信息,便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時間、空間的跨越,情感與信息的交流,擴大了學生知識獲得的范圍,通過討論,增強了他們網(wǎng)絡知識,更增強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4.“新課堂”是學生自主活動的“操作車間”
一堂好課應當是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課堂上,學生具有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能從學習操作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學生學會運用計算機能為學好當前的課程及為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手段,奠定必要的基礎,正如小學生學習語文并不是為了當作家,但如果不學習語文就無法完成其它各科課程的學習一樣,小學計算機教育也同樣不是為了培養(yǎng)計算機專家,只是為學生提供一種交流和處理信息的手段,以提高各科教學的效率和效益。
5.“新課堂”是學生作品的“展覽室”
學科整合后的“新課堂”教學,順應孩子的天性,從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出發(fā),設計教學方法。如將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引進課堂,以學生喜歡的"打靶開花"、"找朋友"等游戲展示復習內容,以闖關的形式貫穿整個課堂,自主、實踐、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課堂教學輕松活潑,學生學得扎扎實實。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不僅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fā),情感得以交流,個性得到張揚,思維得到訓練。還較好地解決了教材任務重、課時緊的矛盾,使學生上機操作的時間成倍的增加。
未來的“新課堂”是師生從事知識建構與發(fā)展的“實驗室”,不是單純接受知識的“講課室”,教師要盡可能從知識和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維度去設計。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要盡量多的讓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和困惑,然后在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分享彼此之間的智慧。課堂不是對學生進行機械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fā)展的場所,除了對教材文本的處理以外,努力促成學生新的思維的形成。課堂不是教師教學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教學智慧充分展現(xiàn)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