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蒼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德育教學面臨一些問題,真正把德育作為教學重點的教師很少,很多教師都習慣了啟用“念臺詞”模式來進行德育教學。在這樣的教學觀念和模式下,尤其是小學生在德育上很難學到真正的德育知識。小學階段是學生品德的啟蒙時期,如果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并不能真正去理解其中的德育精髓。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童謠進行德育教學,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識,而且童謠也比較符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guī)律,是實施小學德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將童謠與日常生活習慣相結(jié)合
在進行小學德育教學時,我們經(jīng)常強調(diào)要講究衛(wèi)生,做到飯前洗手,無論學生是在學校用餐還是放學后在家里用餐,都要把這個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位。為了讓小學生養(yǎng)成洗手的好習慣,以及能將這個習慣牢記在心,在進行德育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學習童謠《飯前要洗手》:“小臉盆,水清清。小朋友笑盈盈。小手兒,伸出來。洗一洗,白又凈。吃飯前,先洗手。講衛(wèi)生,不得病?!边@首童謠有趣又順口,學生喜歡朗誦,天天都掛在口邊,時不時脫口而出。在學習完這首童謠之后,我發(fā)現(xiàn)在午飯時間,學生都很主動先去洗手才開始吃飯。由此可以看出,童謠不但容易為小學生所接受,且效果比多次強行灌溉教學法要好很多。
低年級的學生處于身體健康成長的時期,很多學生由于吃東西不懂得節(jié)制,導致很多牙齒都不是很好。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愛護自己的牙齒,擁有一口好牙,在進行低年級的德育教學時,很有必要教導學生勤刷牙的觀念。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來一起學習《刷牙歌》:“小牙刷,手中拿,我呀張開小嘴巴。刷左邊,刷右邊,上下里外都刷刷。早上刷,晚上刷,刷得牙齒沒蛀牙。張張口,笑一笑,我的牙齒刷得白花花?!痹趯W習《刷牙歌》時,教師可以當場示范正確的刷牙方式,讓學生邊朗誦邊跟著老師做刷牙的動作,在歡聲笑語的同時也懂得了平時要勤刷牙,愛護牙齒。
二、將童謠與現(xiàn)實情況相結(jié)合
“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要吃得好,身體才能長得棒。經(jīng)過筆者的觀察,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不喜歡吃早餐。學校統(tǒng)一發(fā)的課間餐也不吃,經(jīng)常放進書包里帶回家。這個不吃早餐的習慣,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學生來說是大大的不利。為了糾正這部分學生的錯誤飲食觀念和習慣,筆者從網(wǎng)上找到了兩首有關(guān)于一日三餐的歌謠《樣樣飯菜吃得香》:“不吃魚,不吃蝦。不吃菜,不吃瓜。天天就吃泡泡糖,哎呀呀,長成一根小豆芽。又吃魚,又吃蝦,又吃菜,又吃瓜。樣樣飯菜吃得香,哈哈哈,長成一個棒娃娃。”《健康飲食歌》:“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挑食。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暴飲暴食最不好,從小養(yǎng)成好習慣,身體健康又強壯。”
在學習完這兩首童謠一段時間后,筆者發(fā)現(xiàn)那部分不愛吃早餐的學生,在吃早餐的時候都吃得津津有味,養(yǎng)成了愛吃早餐的好習慣。
三、將童謠與學習生活相結(jié)合
小學生生性愛動,身上有用不完的精力。很多學生在上課鈴響了還在教師外的走廊打打鬧鬧,你追我趕,教師站在講臺上了,學生還未能全部安靜下來,遲遲未拿出正確的課本擺在桌面上。針對這一情況,很有必要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在上課前集體背誦童謠《課前準備》:“上課鈴,叮當響,我們快步進課堂,不擠不碰不吵鬧,靜靜坐在座位上。書本文具放整齊,等待老師把課上?!?/p>
在實施一段時間后,筆者發(fā)現(xiàn)課前朗誦童謠,當朗誦完之后,學生的心也靜了下來,更加容易進入上課的狀態(tài)。然而筆者發(fā)現(xiàn),在授課過程中有部分學生無法集中精神聽講,喜歡發(fā)呆或動來動去或說悄悄話,導致課堂紀律很不好。于是我編排這樣的一首聽歌童謠:“身坐直,手放平。老師講,豎兒童??春诎澹粊y瞄。保安靜,不亂說。定坐姿,不亂動。學知識,要專心。”
這首歌謠就像警鐘,時刻在提醒著那些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的學生,慢慢地將聽課時的壞習慣改掉。在設(shè)計歌謠時,不能太長,只有簡單、簡短的童謠才能讓小學生容易記牢。
責任編輯黃日暖
見習編輯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