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啟文
為了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育人的關系,在校本研究中我們分別從“系統(tǒng)規(guī)劃”和“具體應對”兩方面來尋求建立家校合力育人的良好關系的對策。
一、系統(tǒng)規(guī)劃
系統(tǒng)規(guī)劃,是在日常工作中借助比較系統(tǒng)的工作加強和家長的聯(lián)系,取得家長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從而建立良好的家校合力育人的關系。
1. 首先接觸,贏得良好第一印象
“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yōu)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由美國心理學家羅欽斯首先提出。教師要學會利用首因效應,在第一次和家長接觸就要贏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感受你的負責和優(yōu)秀。
(1)書信傳情,先聲奪人。每次新接班或學期伊始,給家長一封信,向家長傳達自己對新學年的期待。
(2)精心準備,關注細節(jié)。精心布置,關注細節(jié)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新學期伊始,首先,教師提前找學生搞課室衛(wèi)生,將桌椅擺整齊,擦干凈;其次教師提前安排學生座位,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地看到自己的位置。最后,教師提前在黑板上寫好歡迎詞或祝福語,讓家長和學生有種賞心悅目的感覺。
(3)大方得體,彬彬有禮。教師文雅端莊的舉止給家長的第一印象極為重要。教師對家長應和藹可親、彬彬有禮、熱情大方,讓家長一看教師就感覺“有文化、有素質、有修養(yǎng)”。
2. 日常反饋,建立溝通平臺
教師要有日常反饋的意識,尤其是新學期伊始,每天晚上八時左右給家長發(fā)條短信,告訴家長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讓家長放心,給家長一種“老師很負責任,把孩子交給他我放心”的感覺。
除日常反饋之外,老師們和家長建立了常態(tài)溝通平臺:校訊通服務平臺(發(fā)送短信)、家校聯(lián)系單(設置“多棱鏡”,“回音壁”等家長參與環(huán)節(jié))、班級家校QQ群、手機、微信等。通過這些平臺、家校之間實現(xiàn)了方便快捷的溝通。
3. 真誠關心,奠定家校感情基礎
最能打動家長的,莫過于教師對學生發(fā)自內(nèi)心的關心和在乎。除了日常工作,老師們會從“關鍵節(jié)點”去關愛學生,打動家長的心靈。如:學生身體不適時,馬上打電話給家長,并同家長一齊送孩子到醫(yī)院;學生生日時,老師們會送上美好的祝福語;學生沒有按時回校時,教師立即打電話詢問學生的去向等等?!澳暮⒆?,我在乎”老師們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因此,家長對學校產(chǎn)生了濃厚的感情。
4. 借力家長,參與班級建設工作
班級家委會以及學校家委會作為學生家長參與班級管理是進一步體現(xiàn)家校合力育人合作、互助的關系。我們的家委會成員由班級學生家長中教育能力強、活動能力強、工作時間較為自由且對孩子教育比較熱心的家長組成。借助他們的力量,為班級日常建設出謀劃策,為家長培訓提供教育資源,出面協(xié)調(diào)家校沖突,為學生提供成長經(jīng)驗,明晰責任,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給學校帶來了朝氣。
二、具體應對
具體應對,側重討論當偶發(fā)的、特殊的、不能自動被免疫系統(tǒng)免疫掉的家校矛盾問題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可以做到:
1. 冷靜,努力控制情緒
面對家校矛盾,我們要求老師們首先做到冷靜、努力控制情緒。這一點對于教齡較長的中年教師不難做到,但年輕教師需要在老教師的幫助下進行修煉。有一個班兩個學生因值日問題而爭吵不休,甚至動手,結果打傷了另一位學生。家長聞訊而來,不問原因就破口罵老師無能。要到醫(yī)院驗傷,并怒言要對方賠償。此時,這位老師極力控制情緒借助家委會的力量,分別對雙方做思想工作,另一方能適度平息了怒氣,合情合理地解決這突發(fā)事件。
2. 理解,學會換位思考
由于受教育水平、人生閱歷、個人修養(yǎng)、對事件了解的程度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家長有時可能會有一些不太理性的舉動。面對家校沖突,甚至無理取鬧,教師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家長愛子心切的心情,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
3. 尊重,建立合作前提
面對家校沖突,尊重是雙方解決問題、重新走向合作的前提。首先,教師要尊重家長。我校要求教師對家長的投訴要積極回應。面對投訴的家長,我們做到“倒杯溫開水并雙手遞給家長”、“始終面帶笑容”、“安撫家長坐下,耐心傾聽家長的埋怨”等。其次,教師要尊重自己的教育理念,堅持自己的職業(yè)操守。這是對自我的尊重。無原則地退讓和妥協(xié)不只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更是對學生成長的不尊重。
責任編輯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