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格都
【摘要】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教學方式直接關系到學生以后的思想發(fā)展以及人格建設。因此,需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主要是關于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 思想品德 教學 生活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051-02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不容忽視,但是,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當中存在比較多的問題,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對此進行完善,應當讓小學的品德教學回歸生活,結合生活,融入生活,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從而提升品德教學的效果以及質(zhì)量。
一、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教學氛圍存在一定的不足,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在課堂上得到激發(fā),教師難以有效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以及教學環(huán)境。
第二,課程教學模式過于傳統(tǒng),通常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講解思想品德內(nèi)容,和學生之間缺乏更為有效的互動以及交流,教學氛圍十分壓抑,所以,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品德教學和生活實際脫離太遠,教師沒有做到將教學的內(nèi)容和生活內(nèi)容相互融合。
二、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回歸生活的主要策略
1.將生活化的場景融入到課程當中
在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依然存在和現(xiàn)實出現(xiàn)嚴重脫節(jié)的問題,這種問題長期存在,也直接導致學生課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存在不相符合、知識之間存在一定問題,也就是說,教材和生活存在一定的矛盾以及隔閡,對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以及課程知識,并且將知識應用在生活之中不利。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將理論結合實際,可以幫助學生指導生活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果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生活之中存在的問題,整個教學活動也失去了其應當具備的價值以及意義,所以,思想政治應當將生活化的場景融入到教學過程當中,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及發(fā)揮教師課堂主導性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課堂中心,注重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引導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大膽思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于強調(diào)教師的權威性,學生只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難以有思考的空間,所以,作為思想政治教師應當改變角色,不僅僅作為一個知識的傳授人員,而應當和自己的學生成為朋友,對學生的思考以及活動進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以及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比如說,在講解《我懂事了》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布置如下的任務,比如,讓學生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以及生活的艱辛等,通過這樣的任務,就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具備更為深刻的認識以及理解,從而在實際的生活當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責任意識以及鼓勵學生做好自己能力范圍之內(nèi)的事情。
2.對教學手段進行豐富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就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課,而學生被動在課堂上聽講以及記筆記等,但是,時代在進步,科學技術也在進步,教學手段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也正在不斷豐富,所以,思想政治教學當中,應當利用先進的教學方式以及手段,創(chuàng)造出充滿生活情景的新課堂。比如說,在講解課文《我的一家人》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播放和親情或者家庭相關聯(lián)的視頻,比如,播放我愛我家或者世上只有媽媽好等。在歌曲播放完成之后,可以要求班上的一些同學講解家庭當總的有趣事情,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手段,不但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性,而且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3.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利用
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小學的思想品德相關課程內(nèi)容十分復雜、寬泛,并且難以讓學生可以理論結合實際,也就是說,小學教材內(nèi)容難以運用在現(xiàn)實的生活當中去指導行為。特別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還是處于初級發(fā)展階段,缺乏廣闊的知識面,以及缺少文化積淀以及歷史沉淀,所以,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從教材當中跳脫出來,避免過多的空洞理論教學,而應當促使教學內(nèi)容和實際的生活相互關聯(lián),在講解思想政治教材內(nèi)容的過程中需要融入現(xiàn)實性以及生活化的材料。比如說,在講解古人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如果依然只是講解錐刺股以及頭懸梁等過時的內(nèi)容,就和學生們現(xiàn)實生活脫節(jié),和現(xiàn)實生活距離太大,學生一時間難以理解以及笑話,所以,應當將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一些知識融入其中,讓文章中刻骨學習的內(nèi)涵能夠被學生理解。此外,比如,在講解《讓世界充滿愛》這一篇課文的時候,如果僅僅是對學生講解白求恩以及羅盛教等個人故事,內(nèi)容比較枯燥,學生難以理解,在文章中所宣傳的無私奉獻以及國際主義精神學生基本無法理解,因為這些事例和現(xiàn)實生活距離過遠,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對白求恩以及羅盛教缺乏認識,就更難以理解。所以,應當將教材和現(xiàn)實生活相互關聯(lián),通過當前的事例講解文章的內(nèi)容,促使教學回歸生活。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提升課程教學的質(zhì)量以及效果,需要將小學的思想品德教學和生活相互聯(lián)系,促使教學生活化,應當將生活化的場景融入到課程當中、對教學手段進行豐富、對教材進行合理的利用。
參考文獻:
[1]張瑾.源于生活回歸生活服務生活——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04):128-129+138.
[2]顓孫偉偉.教學回歸本真生活引領成長——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初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2):27+58.
[3]陳麗華.源于生活回歸生活——小學品德教學中“構建生活化課堂”的幾點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01):213-214.
[4]唐鳳成.讓生活走進課堂讓教學回歸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1,(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