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鳳+明揚
精米細面的營養(yǎng)成分遠不如普通米、標準粉及粗糧那樣種類齊全,尤其是B族維生素和無機鹽。為了提高面包的營養(yǎng)價值和風味,可在小麥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玉米粉和大豆粉?!叭邸睜I養(yǎng)面包的制作技術如下:
一、配方
小麥粉100千克,玉米粉25千克,大豆粉5千克,糖5~6千克,食鹽2千克,表面活性劑0.25~0.5千克,酵母0.8~1.5千克。
二、制作技術
1. 酵母的活化
目前,生產面包常用的酵母有鮮酵母和干酵母,在使用前都要進行活化處理。
①鮮酵母的活化:將鮮酵母放在26~30℃的溫水中,并加入少量糖,將酵母塊攪碎后靜置,當酵母液表面出現大量氣泡時即可投入生產。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酵母,如表面發(fā)黏或處于溶解狀態(tài),最好不用或去掉變質部分。
②干酵母的活化與鮮酵母相同,所不同的是干酵母的活化時間要長些。
酵母在使用前最好先測定其發(fā)酵力,然后再根據其發(fā)酵力的大小、面粉中的面筋的性能、輔料的多少及工藝條件等確定酵母的用量。
2. 面團的調制與發(fā)酵
調粉時,加水量主要根據面粉中蛋白質的含量及輔料的多少。一般特制粉加水量為50%~55%。
面包制作采用三次發(fā)酵法。前兩次調粉都是用小麥粉(用量分別占面粉總量的33%左右)、全部酵母和適量的水加入調粉機進行調粉。調好的面團放在20~30℃、相對濕度80%~85%的發(fā)酵室內發(fā)酵。第三次調粉時,將剩余的小麥粉、玉米粉、大豆粉和全部輔料加入調粉機,攪拌至面團表面光滑、有適宜的彈性和韌性即可進行發(fā)酵。
3. 醒發(fā)
醒發(fā)分中間醒發(fā)和最后醒發(fā),是將搓圓后的面團恢復彈性,以利于整形。
①中間醒發(fā)(靜置) 。所需時間一般為12~18分鐘、溫度為26~29℃、相對濕度為70%~75%。醒發(fā)至面包坯體積相當于中間醒發(fā)前體積的1.7~2.0倍時為適合。
②最后醒發(fā)。所需時間一般為40~60分鐘、溫度為38~40℃、相對濕度為80%~90%。
面粉中面筋含量多、面團發(fā)酵不足、爐溫高及爐頂部輻射熱強的烤爐,醒發(fā)要充分些。
4. 焙烤
經過最后醒發(fā)的面包坯,應立即入爐焙烤。面包的焙烤分為三個階段:
①初期階段。面包入爐初期,應當在溫度較低和相對濕度較高(60%~70%)的條件下進行。上火不宜超過120℃、下火在250~260℃,這樣有利于面包體積的增長。
②第二階段??赏瑫r提高上、下火的溫度,最高可過270℃。經過這個階段的焙烤,面包基本定型。
③第三階段。主要是使面包皮著色和增香。鑒于“三粉”面包皮不易著色的特點,可在面包坯上先涂一層糖液或蛋液后再進行焙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