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微??
摘 要:“教育,首先是人學?!币虼?,學校教育、學校管理應當“目中有人”。筆者認為,追尋目中有人的教育,首先應做到“目中有教師”。因為教師是人,是有著強烈主體精神的個體,有情感、有思想、有個性、也有缺點;其次應做到“目中有學生”。因為學生是人,不是物,不是裝知識的容器,也不是裝美德的口袋;學生是精神主體、是道德主體,是有思想感情的,教育要與他們發(fā)生真正的聯(lián)系。從事“目中有人”的教育,需要我們拋棄對環(huán)境與現(xiàn)狀的抱怨,帶著真誠、理性、智慧的態(tài)度,去堅定地追尋理想教育,這是一個永遠“還在路上”的過程。
關鍵詞:目中有人;目中有教師;目中有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9-070-1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對教育下過一個獨特的定義:教育,首先是人學。因此,學校教育、學校管理理應“目中有人”。
——追尋“目中有人”的教育,我們教育管理者首先要做到“目中有教師”。因為教師是人,是有著強烈主體精神的個體,有情感、有思想、有個性、也有缺點。
“目中有教師”,首先要給予教師深切的人文關懷。
多年來,我們以“關愛教師、創(chuàng)和諧校園”為主題,通過活動體驗、有效溝通,傳遞溫暖、激勵教師,力求讓教師在快樂、幸福和成功中體驗學校這個“家”的溫馨與和諧,進而以平和的心態(tài)、睿智的言行演繹教育生活的純美,不斷創(chuàng)造并享受教育生活的幸福。
關懷教師,需要學校管理者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教師。我們既要尊重那些擁有諸多光環(huán)和榮譽的教師,也要尊重那些低調、質樸,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的普通教師,從細微處肯定他們的辛勞和付出。我們經(jīng)常在學校教工會議上解讀發(fā)生在校園里的小故事,一個個看似簡單平凡實則富涵教育意蘊的小故事,展現(xiàn)的是老師身上自然流露的人性的美以及對學生美好人性的呵護,在解讀中,故事中的教師受到關注、寄予期許,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激勵,對其他教師來說,更是一種積極的價值引領。從中,老師們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教育情感得以升華。
“目中有教師”,其次要給予教師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民主是一種觀念,更應該是一種品質,是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在我們學校,凡是涉及學校發(fā)展的決策以及師生員工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都要通過教代會、工會等途徑,真心誠意地征求意見,努力營造民主求實的校園氛圍。面對學校發(fā)展中一時難以解決的棘手問題,我們總是帶著坦誠、開放的心態(tài)應對,站在更高的層面引領教師理解教育工作的特殊與神圣,并高度重視廣大教師的回應和感受,真正做到集思廣益,達成共識。
“目中有教師”,再次要給予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機會和動力
在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失敗很難成為成功之母”,而“成功一定是成功之父”。一次成功的展示、競賽會極大地鼓舞起教師對教育的信心和激情,煥發(fā)無窮的動力。因此我們學校努力搭建多種平臺,積極爭取機會,開展“學”、“研”、“賽”,努力在“學”中厚師能,“研”中促師能,“賽”中提師能。
——追尋“目中有人”的教育,我們同時要求教師要做到“目中有學生”。
因為學生是人,不是物,不是裝知識的容器,也不是裝美德的口袋;學生是精神主體、是道德主體,是有思想感情的,教育要與他們發(fā)生真正的聯(lián)系。
在我們學校,我們希望我們的老師“目中有學生”,認識到“學生是人,”“學生是未成年人”,“學生是有能力、有潛力發(fā)展自己、終將長大的人”。
“學生是人”,是有感情和靈性的個體,因此,應該發(fā)自內(nèi)心地尊重學生。
我們一直說,感情的傳遞是最快的,人格的力量是最大的。學生的心靈深處無時無刻不在呼喚一位至親至善的教師。尊重不僅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情懷,更是一種教育藝術。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我們要求老師與孩子平等相處,主動去了解孩子的家庭背景、學業(yè)水平、性格特征,讀懂學生的心靈需求,以真誠的心態(tài)、細膩的手法,讓教育獲得感動、熏染心靈的力量。
“學生是未成年人”,有缺點,正待成長,理應寬容、等待、呵護。
孩子都會犯錯,他們在錯誤中成長。
多一份寬容——我們的老師總是多一份寬容,因為我們都是從學生中走來,許多時候,這是“童心”、“動力”的表現(xiàn)?!皠恿姟钡膶W生容易犯錯,也容易成功。我們提出:要學會心理置換,換個角度思考:缺點是營養(yǎng)不良的優(yōu)點,是智慧、創(chuàng)新的迸發(fā),給予其成長的養(yǎng)份,多一份寬容,引領其向上的追求,是教師的職責。許多時候,“換個方向,排尾即刻成了排頭。”我們積極改革評價方式,在深入進行“成長銀行”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積極倡導揚長式評價,每月評選天天向上好兒童,讓更多的孩子感受自己的成長與進步。
多一份期待——我們要求老師多一些父母看孩子學步時的微笑與鼓勵,特別提出“心平氣和一年級”,小心呵護好孩子的學習興趣,多給孩子一些美好的祝愿、激勵的話語,多一些友情提醒、多一份樂觀的期待。
“學生是有能力、有潛力終將發(fā)展長大的人”
我們努力給孩子終身發(fā)展必須的東西。我們將“呵護興趣、培養(yǎng)習慣、教給方法”作為主要任務。我們關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智慧,建立了“各學段學生學習智慧卡”,以“我會預習、我會探索學習、我會合作學習、我會拓展學習”為板塊,以培養(yǎng)學生“堅持自學、主動質疑、積極思維、認真反思”等學習能力為核心,明確了學習智慧養(yǎng)成的要求。我們特別重視讀書和運動習慣的培養(yǎng),因為我們相信:運動和閱讀的習慣是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做“目中有人”的教育,需要我們拋棄對環(huán)境與現(xiàn)狀的抱怨,去重新想象教育,并帶著真誠、理性、智慧的態(tài)度,去堅定地追尋理想教育,這是一個永遠“還在路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