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素珍 儲糧
【摘 要】計算教學在小學階段占非常大的比重。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時常出錯,就連最基本的20以內加減法也有不少的同學做錯。筆者經過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計算能力呈下降趨勢,為此筆者從實踐出發(fā),經過一年的研究,從重視口算教學、融合算理算法、合理組織練習、熟記常用數(shù)據(jù)、養(yǎng)成良好習慣、及時評價等策略的實施,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關鍵詞】計算能力;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2-0059-02
計算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是當前小學教師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的重要任務,是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必要基礎。但是,有些教師對計算教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隨著高科技時代的到來,教師越來越忽視計算教學。以2016年六年級數(shù)學畢業(yè)試卷來分析,滿分的試卷中,有30分是純粹的計算題,填空題中有10分左右是用到計算的,選擇題和判斷題中有8分是用到計算的,解決問題中每一道都是與計算有關的??偠灾嬎愕谋戎匾嫉桨俜种耸笥?。可見,學生計算能力的薄弱,會給后面的學習及升學帶來很大的影響。
一、關注口算教學,夯實計算基礎
計算的初級階段是從口算開始的,我們從10以內加減法到20以內加減法再到乘法口訣的教學,都是從口算訓練開始的,但是教師對口算教學比較隨意,一堂單純以口算為主的課是比較難上的,畢竟簡單的數(shù)字游戲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夠,一般情況下教師的重視程度不如解決問題類。因此,筆者認為提高計算能力應當從重視口算做起,以口算能力訓練為突破口,加強學生口算訓練。筆者每天都用課堂的前5分鐘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口算練習,在反饋時,形式多樣,有時一起互批,小組長反饋情況,集體訂正評析;有時開火車每人輪說,不過一定要說出思考的過程;有時學生邊做教師邊批閱,及時進行個別計算算理過程的輔導;有時利用競賽方式當場進行評獎鞏固激勵……除了重視口算的思考過程、算法多樣化和口算技能之外,筆者還在課堂上常用故事的形式把口算貫穿其中,讓口算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密切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是離不開計算的。
二、融合算理算法,掌握計算方法
數(shù)學的學習其實很簡單,就看你“愛”它有多深。從你心里出發(fā),感覺你喜歡數(shù)學,那么你一定能學好數(shù)學,因為你會選擇最近的路去走,而數(shù)學本身蘊涵的算理和算法是需要用心去理解的,算理與算法在你用心的時候一定會眷顧你,讓你更快地掌握計算方法。算理和算法的融合利于學生掌握計算方法。如在教學“36×45”的筆算時,教師層層追問(如圖1)
【案例】師:為什么第二個因數(shù)中的4與6的乘積24中的4不是與個位的0對齊,而與十位上的8對齊?
(生想了很久也沒有想出來)
師:第二個因數(shù)的4在什么位上?代表什么?
生:4在十位上,表示4個十。
師:那么40×6得數(shù)是多少?
生:240。
師:4在什么位上?
生:4在十位上。
師:知道為什么4要和8對齊了吧。
接著,同學之間在組內互說算理,讓算理在學生腦海中印象深刻。
……
這是一個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教學片段,筆者從口算的角度和學生進行算理的討論,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試著去做。學生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就為技能的形成做好了鋪墊。
三、熟記常用數(shù)據(jù),提高計算速度
在小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想迅速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熟記常用數(shù)據(jù)是一種妙計。教師在每一個階段的教學中要求學生熟練地背誦某些數(shù)據(jù),學生腦海里記住的數(shù)據(jù)越多,他們的計算速度越快,正確率也會越高。如一年級小朋友在學習十以內的加減法時,教師就會讓學生記住誰和誰湊成5,誰和誰湊成10;在學生學習四則運算中,筆者就要求學生記住常見的25×4=100,125×8=1000,75+25=100,45+55=100,■=0.5,■=0.125,■=0.375,■=0.625,■=0.875等;在學習圓面積的計算時,教師要求學生牢記11×11=121,12×12=144,13×13=169,14×14=196,15×15=225,17×17=289等;在學習0的相關計算時,要求學生熟記0乘任何數(shù)都為0,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shù)都為0,1乘任何數(shù)也都為任何數(shù),任何數(shù)除以1或乘1都為原數(shù);在學習計算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求學生記住1到10以內各個數(shù)的立方數(shù)。熟記上述數(shù)據(jù),將更有助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更為他們正確、迅速、合理、靈活的計算提供方便。
當然,熟練記住并靈活運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學生偶爾也有記錯的時候,比如25×4=100,總會有學生在計算24×5時也想當然地寫100。所以當有些數(shù)據(jù)記得不熟練時,一定要拿起筆來認真地算一算。只有堅持這樣做,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才會迅速提升。
四、合理組織練習,突破計算難點
小學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掌握知識有一個過程,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必要的練習來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絕不能搞題海戰(zhàn)術。題海戰(zhàn)術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對孩子數(shù)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極其不利的。教師要想讓計算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倡導先慢后快
教師上完新的教學內容之后,首先要求學生反復說清算理,然后掌握算法。教師在設計習題時,計算題的數(shù)量盡量少一點,并提醒學生盡可能算對,速度可以稍微慢一些。一段時間后,逐步提高計算要求,既要有速度,又要有正確率。如,筆者剛上完乘法分配律之后,就出了20道簡便計算讓孩子們做,并希望孩子們做得越快越好,但批改的結果讓人大吃一驚。前10名上交的同學只有一人全對。這個案例讓筆者清楚地認識到,新課結束后的計算練習不能讓學生只求快而不求質量。
2. 抓住難點內容練習
在教學前先認真分析教材,把握重點和難點,從而組織學生進行針對性練習。例如“多位數(shù)減多位數(shù)”(連續(xù)退位減)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個位、十位、百位都不夠減,怎么辦”,為此,在教學時筆者不急于要求學生馬上計算出結果,而是讓學生充分理解連續(xù)退位減法的算理和算法,待學生掌握后,再精心設計相關的類似內容、變式內容,讓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的基礎上不斷鞏固和深化,進而突破難點。
3. 收集錯題對癥練
平時批改作業(yè)時,要讓學生找到錯誤的原因,并說出訂正的思路。每堂新授課前可以展示前一天作業(yè)中的易錯處,讓學生分析改錯。幾節(jié)新授課后,教師有意識地把學生作業(yè)中的典型錯題進行分類整理,安排學生再次進行練習,教師集中分析訂正,使學生準確掌握新知識,并在練習中提升計算能力。
五、養(yǎng)成良好習慣,提高計算正確率
計算教學在小學階段十分重要,許多教師常常因為學生計算出錯而生氣,那么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已迫在眉睫了。筆者認為,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舉措。首先,教育學生正確抄題,每抄一步都要回過頭來檢查一遍,以免把運算符號和數(shù)字抄錯。教師在黑板上做計算題時,就要抄一步核對一步,給學生做好示范作用。在草稿本上列豎式要排列有序,做到一步一回頭。
其次,在做題目前,一定要認真審題,不能拿到題目就開始做。單純的計算題,要先判斷是否可以簡便計算,再認真判斷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弄清順序后認真計算。然后要求學生書寫一定要認真,筆者在批作業(yè)時,總是發(fā)現(xiàn)學生把1寫成7,8不封口,0寫成6等,有些學生連自己寫的數(shù)字都不認識。最后,還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驗算的好習慣。
六、評價及時,增強計算信心
學生對自己計算水平的評價很大程度上受教師的影響,往往一句“你真棒”“作業(yè)認真”“進步真大”“速度真快”的鼓勵會給孩子們一個莫大的歡欣與激勵。發(fā)現(xiàn)孩子有進步就及時表揚,并用激勵的話語或其他方式期待著他們有新的成長。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努力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對閃光點進行表揚,學生不僅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每個學期舉辦幾次作業(yè)展覽評比,對作業(yè)書寫工整規(guī)范,認真仔細,計算正確,按時完成的學生予以表揚、鼓勵,頒發(fā)證書,激勵其他學生向他們學習。
(編輯:胡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