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君
小學生當難于駕馭困難的時候,自我激勵是十分必要的。自我激勵在人的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標,就必須克服心理壓力,掌握自我調節(jié)機制的形式,但需記住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在于自身因素。外因通過內(nèi)因而起作用,一個人的提高與發(fā)展是在自我認識與自我作用中產(chǎn)生的。
一、克服心理壓力,掌握自我調節(jié)
1. 認清有壓力的先兆
有壓力必然產(chǎn)生某些先兆,但并非像我們希望的那樣一目了然,因此要提高自己對消極壓力的警惕性。比如情緒波動、睡眠不穩(wěn)、體重迅速下降等,都是有壓力的先兆。
2. 積極參加鍛煉和保持良好的膳食習慣
不能低估鍛煉身體對調節(jié)情緒的作用,因為鍛煉可以使體內(nèi)釋放內(nèi)啡呔,它與人的信心和自尊有直接關系,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在信心與自尊的協(xié)調下,人將得到更大的激勵。營養(yǎng)同樣不應被忽略,如果人們每天吃高質量的食品和新鮮的蔬菜,將大大緩解所承受的壓力感。
3. 尋找產(chǎn)生壓力的根源
首先,看看自己與家人、同學、老師、朋友等的關系是否融洽,不正常的人際關系往往容易造成消極的壓力反應。其次,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常對自身提出無理要求,如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優(yōu)秀,希望自己永不犯錯誤或不允許自己失敗。要知道,人應該學會在不失去自我價值的情況下去承受,即使失敗時也通過回顧過去的成績來增強成就感,把失敗看作人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并視之為成功之母,并且要學會審時度勢地去奪取目標或減少失敗。再次,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是個愛妒忌、愛追憶不愉快的事的人。妒忌可以無謂地耗盡有限精力,為了自己、為了重新振作,應從充滿敵意、對抗和報復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4. 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
計劃并且做必要的學習活動可以減輕壓力。比如空閑時可以看書,學習時不要開小差,做事井井有條并善始善終,集中精力成功地完成一件學習活動可以幫助自己樹立信心。
5. 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對一些小學生來說,安靜的學習可能壓力更大,而寧可選擇強度更大的體育活動,但無需確定哪種方式最合適。因為人們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環(huán)境,多彩的生活比徹底的休息更使人輕松。
6. 不要人云亦云,應重視自己的選擇
人有權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和開創(chuàng)自己的學習生活之路,而無需考慮別人的學習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具有創(chuàng)造意識的人,才能得到機會去創(chuàng)造。同時要樹立自己的目標。父母、老師、長輩都認為他們有責任提供幫助,這沒有錯,但更應該樹立自己的目標,該目標應是明確的和可以達到的。
7. 當面臨壓力時,學會放松
小學生應果斷采取行動,不顧一切地去排除造成壓力的原因。當感到壓力時,應使自己坐下來10-15分鐘,集中精力于呼吸上,記數(shù)每一次的呼和吸,這樣可以放松全身,減少壓力感。
8. 尋找有益的伙伴
在與人交往中,應做到對他人來說是有益的,并且自己也從他人那里獲得幫助與支持,人們的友好接觸可以減輕心理壓力和增強自我激勵。
二、怎么樣調節(jié)情緒
1. 對不當情緒的控制
消極的爆發(fā)性情緒事前都有一定的征兆,由活潑開朗突然沉默寡言,由溫柔文靜突然狂言亂語,出現(xiàn)暴飲暴食,焚書毀物等行為變態(tài),便應引起高度警覺,要采取有效方法,或勸慰,或解釋,進行控制。當學生產(chǎn)生了強烈消極情緒,勸說無效,處于爆發(fā)狀態(tài)時,則采取強制措施,如嚴厲批評,采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等;控制情緒,防止惡性事件的發(fā)生。
2. 對憂郁情緒的釋放
有時,學生產(chǎn)生了不良情緒,可以創(chuàng)設條件,使其不良情緒有機會釋放出來。痛苦時,有地方傾訴,憂郁的愁云就會消散;不滿時,有地方訴說,憤怒的情緒就會緩和下來。這種適度的情緒釋放會起到"降溫"、"減壓閘"的作用。當然,這種情緒的釋放應當有所節(jié)制,并加以引導。
3. 對不良情緒的轉移
不良情緒具有排他性,導致思路狹窄,心思重重。一個人越往憂愁方面想就越憂愁。當學生遇到了困難、挫折,產(chǎn)生了不良情緒,可以用移情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xiàn)情緒轉移。一是轉移環(huán)境。如因學生緊張產(chǎn)生郁悶心情時,最好領他們到山青水秀的野外去散散心,談談心里話,這樣做有助于心靈窗扉的開啟;二是轉移注意力。例如當學生因同學關系而苦惱時,不妨給學生講講幽默的故事,做做游戲,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愉快的活動上來,從而減輕或消除苦惱而產(chǎn)生的心理壓力;三是事件轉移。當學生考試失利,情緒低落時,則可組織參加文體競賽,讓他們露一手,以得到心理上的補償。
4. 對不安情緒的勸說
小學生的焦慮不安等緊張情緒的發(fā)生,或是因對某些問題缺乏認識和了解,或是因為心胸狹窄,在某些方面產(chǎn)生思想疙瘩。有的放矢做好疏導工作,彌補其思想上的塌方,拓寬其心理空間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用擺事實、講道理方法,講清事實真相,作入情入理的分析,用富于哲理的名言警句去啟迪學生深層思維,引導學生識大體,顧大局,望得遠,想得開,消除曲解和誤會,走出感情困境。
5. 對沖動情緒的冷化
冷化是使強烈的消極性情緒處于消退性抑制狀態(tài)。如當學生因沖突而憤怒不已時,可以不忙于勸解,而是敦促他們坐下,使其心情平靜下來,經(jīng)過冷化處理之后,學生的情緒便會慢慢和緩,在這個時候進行勸說和教育,效果會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