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琴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對傳統(tǒng)的的教學模式提出了質(zhì)疑和挑戰(zh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學習不斷地滲入到課堂,它以創(chuàng)造性為主要特征,滿足社會和學生發(fā)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淺談有關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方面的運用。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學生
“探究”,顧名思義,是“探索”和“研究”的意思。在新課程改革中,探究式學習是比較提倡的一種學習方法,對學生來說,他們探究的只是對他們來說的未知領域。所以,深刻理解掌握探究式學習的特點是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前提,實施探究式學習的具體步驟是探究式學習的有效途徑,把握探究式學習的意義是開展探究式學習的目的所在。[1]
一、探究式學習的意義
1. 探究式學習能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探究式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它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xù)調(diào)動和主動求索精神的培養(yǎng)上。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去富有個性地學習是探究式學習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必然呼喚。在教學中,要做到不浪費學生本來就很有限的學習時間,鼓勵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拓展和探究。[2]
2. 探究式學習呼喚學生從“學教材”上升到“通過教材來學”的新境界
教材是學生學習賴以循序漸進的前提和基礎。教材的設計是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理念要求而設計的,因而教材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卻不是唯一的不可逾越的鴻溝。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只能學教材,就有可能將學生變成一個個書呆子。而探究式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學好教材,同時還激勵學生“通過教材來學”,從而超越教材的局限,增加自身的積累。[3]
3. 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自主性
探究式學習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是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索展開的,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有很強的實踐性;強調(diào)學生親身參與,要求學生不僅要用大腦去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嘴巴去說,用雙手去做,即用自己的身體去經(jīng)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探究式學習是基于學生興趣展開的主動學習活動,選擇哪個題目進行探究由學生自己決定。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來實施,學習就成為一種內(nèi)在的需求。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生能主動承擔學習的責任,積極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產(chǎn)生“我要學”的心理愿望,使學習成為一個自主的過程。[4]
二、運用探究式學習的具體步驟
1. 教師引導,明確探究的任務
要探究必須有一個學習目標。有了目標,學生的思維、直覺和想象力就會遵循一定的方向展開,體現(xiàn)“做中學,用中學”的原則。教師幫助學生確定目標要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學生認知程度、接受新知識能力以及個體思維能力來設置。
如講授“My favorite star”時,我抓住同學們崇拜明星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布置了“我心目中的明星”的任務,讓他們辦一期小報或制作明星卡。學生的熱情很高,積極參與,認真地準備資料。在實施過程我指導學生閱讀,了解英語小報的特點,提供示范報,讓學生確定自己所辦報的內(nèi)容和版面,收集信息,篩選資料,撰寫短文,編寫小報。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獲取資料、篩選資料的能力,而且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英語的能力。
2. 讓學生置身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誘發(fā)探究動機
情境學習論認為,學習是發(fā)生于特定情境之中的知識的建構過程。在適當情境中,學生會受情境感染,動口、動手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fā),有利于形成教學過程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啟發(fā)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如在教A同學到B同學家串門的一段對話時,可先將教室的前面著意布置一番,然后讓A同學到門外敲敲門說:“May I come in?”B打開門說:“Oh,it's you. Come in,please.”將A讓進屋后說:“Sit down,please.”“ 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A說:“coffee,please.” B轉(zhuǎn)身給A倒了一杯咖啡,遞給他說:“Here you are.”A有禮貌地點頭說:“Thank you.”將真實的生活情境引進課堂,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給學生提供了語言交際的好機會。
3. 參與探究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探究式學習的關鍵在于“主動”,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增強知識的吸引力。 探究式學習正是以“問題”為核心的,其突出的特征是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教師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過程。
4. 注重探究的實效性,培養(yǎng)合作能力
現(xiàn)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主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在學習中,教師留時間給學生,學生可以把目光遷移到課外分工合作中,通過上圖書館、閱覽室查找相關的圖片或上網(wǎng)下載,再回到課堂參與小組討論交流,共享他人的探究資源。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解決問題。同時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在活動中讓學生動起來,以活動促學習,以活動促發(fā)展。
5. 適時評價,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失良機地點撥學生的思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探究的學習活動,從而激發(fā)學生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后,教師要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各小組之間的互動作全面、客觀、準確的評價。評價可以采用復述課文、完形填空或利用情境對話、角色表演等形式進行。教師的點撥、歸納、評價能鼓勵學生質(zhì)疑求異,使學生沿著不同的思維方向,探究和尋找解決問題的各種途徑,也能使學生明了自己成功或失敗的原因,并期待在下一次學習參與中取得成功。
結(jié)語
總之,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種認識過程,也是一種探究過程。同時,教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探索與創(chuàng)造。運用探究式教學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去。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合作探究的意識,這對于他們以后的發(fā)展非常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高職英語教學中運用探究學習的幾點思考 [期刊論文]《才智》,2013年 江建民
[2]芻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期刊論文]《科學導報》,2014年 甘霞
[3]淺談探究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期刊論文]《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年 李維莎
[4]新課程下小學英語情境教學法淺析 [期刊論文]《讀與寫(上,下旬)》,2015年 鄭利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