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羽鶴 王堅 朱曉玲
摘 要:采用實驗法,即通過海報、心理咨詢協(xié)會的宣傳招募被試,共招募被試30人(實驗組15人,對照組15人),對實驗組被試實施為期三個月的團體心理輔導干預,對照組不進行任何干預。再采用問卷調查法,即采用《安全感量表——SQ》測量被試的安全感水平,采用實驗前后測的方式對被試的安全感進行測量與評估。分析得出:實驗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的安全感總分以及人際安全感因子、確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實驗干預后實驗組被試安全感總分及各因子分均有顯著提高(ty1=-3.806,ty2=-4.944,tz=-4.589;Py1=0.001,Py2=0.000,Pz=0.000);實驗組后測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后測得分(3.45±0.29vs2.96±0.51,P=0.003);對照組被試安全感得分后測與前測沒有顯著差異(P>0.05)。由此推斷,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有效提高高職生的安全感。
關鍵詞:高職生;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
作者簡介:曹羽鶴(1992-),女,山西陽泉人,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心理咨詢;(通訊作者)王堅(1965-),男,江西萍鄉(xiāng)人,南昌師范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授,南昌大學體育與教育學院兼職教授,研究方向為心理咨詢;朱曉玲(1968-),女,江蘇淮安人,南昌師范學院附中副高六級,研究方向為心理咨詢。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育、心理學、圖書情報、人才培養(yǎng)”專項課題“自閉癥兒童父母的親職壓力的干預研究”(編號:15yd002),主持人:王堅。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8-0023-03
安全感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之后許多學者對安全感進行了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中國學者安麗娟對安全感的研究在國內具有權威性。本研究在以往專家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將安全感定義為:在個體應對某種能夠引發(fā)焦慮、恐懼的生活事件時,有從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和勇氣,主要表現(xiàn)為對事件的確定控制感以及與人交往中的人際安全感。中國應試教育背景下,學歷學位與就業(yè)、生活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高職生無形中承受著家庭、朋友、就業(yè)、自尊心等各方面的壓力,安全感問題越來越突出,如何提高其安全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1]。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人際交互作用,成員在共同的活動中彼此進行交往、相互作用,使成員能通過一系列心理互動的過程,探討自我,嘗試改變行為,學習新的行為方式,改善人際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2]。團體心理輔導的優(yōu)勢在于可以在同一時間內為更多的人服務,效率高;團體中成員之間的相互作用對成員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團體心理輔導過程中成員的所學所感可以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中,輔導效果容易鞏固。團體心理輔導在大學生、中小學生中的研究較多,研究集中于人際交往、情緒管理等,高職生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高職生進行團體心理輔導,探討團體心理輔導對高職生安全感的干預效果,提高高職生的安全感。
一、施測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通過海報和學校心理協(xié)會的宣傳,在某高職院校招募成員30人(所選成員必須符合本次團體心理輔導的目標,自愿報名參加。并且所選成員有提升自我安全感的強烈愿望、具有與他人交往的能力、能堅持參加整個團體心理輔導過程,并能遵守團體心理輔導規(guī)則;要求成員人格健全)。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排除性格極端內向、孤僻、自我封閉的人和有嚴重心理障礙的人。將所選成員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5人。實驗組接受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不接受團體心理輔導。為了避免霍桑效應,盡量避免讓實驗組學生知道自己是被測試對象,只告知此次活動為大學生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活動。
(二)調研工具
1.安全感量表(SQ)。安全感量表是由安莉娟、叢中編制的[3]。該量表共包含16個項目,分為人際安全感因子和確定控制感因子。量表采用五點計分法,分數越高說明安全感越強。該量表與人際信任、自我接納、個人評價及馬斯洛的安全——不安全量表(S-I)的相關系數為0.235-0.682,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效標效度。人際安全感因子與確定控制感因子與總量表得分之間的相關為0.857和0.870,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該量表的同質性信度和重測信度分別為0.79和0.74,表明該量表有較好的信度。
2.訪談提綱。在篩選被試階段通過一對一訪談挑選適合參加安全感團體輔導的高職生,通過觀察、溝通了解被試的參加意愿,排除有嚴重心理問題和沒有安全感需求的學生;團體輔導過程中通過訪談及時了解被試的心理感受、安全感變化情況,幫助領導者正確把握輔導力度和輔導方向;團體輔導結束后通過訪談了解輔導的延續(xù)效果,排除問卷作答中的誤差,更直接地了解團體心理輔導的效果。
(三)研究程序
1.通過海報及心理協(xié)會宣傳招到被試后,由咨詢師進行一對一訪談,確保參與者有提高安全感的需求,自愿報名參加,并且沒有嚴重心理問題。
2.對被試進行隨機分組,于開始團體心理輔導的前一周對被試進行《安全感量表》的測試,量表測試時間為半個小時,當場收回。之后實驗組成員參加10次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對照組不進行任何處理,10次輔導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成員再次進行問卷測評,實驗組成員接受訪談。
(四)實驗方案
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方案是以安全感理論和團體心理輔導理論為理論依據,以高職生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亟需解決的安全感問題為現(xiàn)實依據設計的,共進行10次,每周進行一次,每次時間為兩個小時,具體方案見表1。
(五)數據分析
采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分析,將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前后數據的差異進行t檢驗,比較被試在實驗前后量表的得分差異。
二、施測結果對照分析
(一)實驗組對照組被試干預前得分差異比較
由表2可知,在實驗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被試的安全感量表總分以及人際安全感因子得分、確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見,在實驗干預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安全感水平沒有顯著差異。
(二)實驗組對照組被試干預后得分差異比較
實驗干預后(3個月),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安全感量表總分以及人際安全感因子、確定控制感因子得分上均有顯著差異(P<0.05),其中安全感量表總分和確定控制感因子得分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實驗干預后實驗組在總分和各因子得分上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能顯著提高高職生的安全感(見表3)。
(三)實驗組被試干預前后得分差異比較
實驗干預后(3個月),實驗組被試在安全感量表總分以及人際安全感因子、確定控制感因子得分上均有非常顯著的差異(P<0.01),實驗干預后的總分以及各因子得分都有非常顯著的提高,說明實驗組在經過10次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后其安全感水平確實得到了提高,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可以提高高職生的安全感(見表4)。
(四)對照組被試干預前后得分差異比較
對照組被試不進行任何干預,三個月后安全感量表總分和人際安全感因子得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對照組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安全感水平并沒有得到提高;但是確定控制感因子差異非常顯著(P<0.01),相對于人際安全感因子,確定控制感因子與自我成熟、自我經驗的關系更為密切,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經過三個月的學習和自我成長確定控制感得到顯著提高也是合乎情理的。團體心理輔導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團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對每位成員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所以對照組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人際安全感沒有顯著提高,安全感總體水平也沒有顯著提高。由表5可以得出對照組被試在沒有實驗干預的情況下安全感水平沒有提高,安全感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生中的應用是有價值的(見表5)。
三、研究結論
目前,安全感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高職生面臨諸多壓力和不確定性,安全感需求越來越強烈,因此在高職院校中研究如何提高學生的安全感具有實際意義。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經過歷時三個月的10次團體心理輔導后,實驗組被試的安全感水平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高。從實驗組與對照組被試的后測得分中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組安全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實驗組人際安全感水平得到了顯著提高,對照組人際安全感水平沒有顯著提高;實驗組和對照組確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均有顯著提高,這是因為確定控制感因子測試的是被試對生活的預測以及確定感和控制感,這與被試的自我成長以及測試時的情緒狀態(tài)有很高的相關,經過三個月的學習與成長對照組被試的確定控制感得到顯著提高也是符合學習成長規(guī)律的??傊?,實驗結果表明團體心理輔導可以顯著提高高職生的安全感,安全感水平可以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方法得到提高和改善,在高職生中進行團體心理輔導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本研究的團體心理輔導方案以安全感理論和團體心理輔導理論為依據,在調查訪談高職生的安全感需求后有針對性地設計每一次團體活動,活動中注重內容和情感的分析與分享,尊重每個成員的隱私和感受,在溫馨舒適的環(huán)境中完成所有的活動,團體良好的氛圍和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對每個成員安全感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后期的訪談中也感受到了每個成員的成長,團體心理輔導有效地提高了高職生的安全感。
參考文獻:
[1]安莉娟,叢中.安全感研究述評[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3(6):698-69.
[2]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叢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2):97-99.
責任編輯 肖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