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娜
摘 要:教育過程是教育者將一定外在的教育內(nèi)容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認識能力和思想品質(zhì)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學習和自我教育的主體。作為英語教師,我們不僅要具有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廣博的外語知識、嫻熟的教學技巧,還應該具有樂教愛生的思想感情,把學生看作一個發(fā)展的人來對待,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滲透人文思想,尊重學生的人格,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自尊中進步,在奮進中創(chuàng)新。
關鍵詞:教育;教學;人文思想;觀念
一、更新教學觀念 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的角色應從知識的傳遞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參與者,改變由教師滿堂灌,壟斷課堂的局面,讓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學習策略,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并成為一個“會學習”的學生。比如我在英語教學中,注重預習教學,每節(jié)新課授課之前,我都要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書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記在筆記本上,并用手頭的學習資料查找知識點,進一步充實知識點,然后讓學生扮演老師的角色,講解知識點,其他學生補充,并對重要的短語和句型進行造句練習,所有這些活動完全由學生自己包辦,老師對疑難點、出錯點進行點撥,在探究、合作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創(chuàng)建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 要有耐心,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課堂教學對學生有耐心是教師的第一要義。師生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能不會很快地領悟教材、教師的用意,常常東拉西扯講不到正題上,這時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知識、信息和技能進行內(nèi)化,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想象、思考和實踐。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越慢越好,教師要有耐心,要快慢相濟,教學的節(jié)奏感同樣不可忽視。教師不要輕易地打斷學生的思路,要盡可能地點撥學生思維的火花。新課程標準實施之后,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想法可能與教師的預設不一致,教師要善于接納學生各類符合實際、合情合理的想法。在尊重學生的問題上,我們不要把學生看成是一個被動的容器。在教學行為中,我們應經(jīng)常反思,看自己有沒有無視學生的現(xiàn)象。比如學生默寫不出的生詞,我們要了解學生情況——是因為他們不愿去背,沒時間去背,還是不懂背單詞的技巧?我們不能簡單地采取一些懲罰措施,這樣會嚴重地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們要關注學生利益,從注重學生的統(tǒng)一性變?yōu)樽鹬貙W生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對學生的尊重就是對教師自己的尊重。
其次,要學會賞識,讓課堂充滿溫情。賞識學生就是承認學生的進步與成功。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產(chǎn)生克服困難的動力,能激發(fā)學習的愿望。”每個學生身上都有其閃光點,教師應具有一雙慧眼去發(fā)現(xiàn)并抓住時機予以表揚,讓每個學生都有被肯定的、成功的體驗。樂學是一種情緒;樂學是一種動機;樂學是一種精神勢能。因而我們英語教師要通過賞識教育讓學生感覺學習英語是種幸福,是種享受,從而做到樂學且善學。
三是要師生合作,共同成長。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提出了人際關系的三要素,即真誠、接受和理解。羅杰斯認為,教師的態(tài)度,即在師生人際關系中教師對學生所持的態(tài)度,即在師生人際關系中教師對學生所持的態(tài)度,決定著學生是積極的學習者,還是被強制學習的“囚徒”。為了創(chuàng)造具有真誠、接受、理解三要素的師生人際關系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自由表達”與“自由參與”中,逐步達到自我實現(xiàn),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澄清他們想要學習什么;幫助學生安排適宜的學習材料和活動;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所學東西的意義;維持一個健康的學習過程的心理氛圍。因此,教師應多與學生合作,分享學生成長的過程并與學生共同成長。只有通過教與學的合作,師生才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學生才能在一個寬松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在一個合作的集體中,互相學習,互相溝通,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每個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最大的發(fā)展。
三、善用情感教育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
情感既是英語教學的手段,也是英語教學的目的,起著激發(fā)、定向、推動、引導和調(diào)節(jié)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作用,直接影響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和認識過程。在課堂上,促使學生良好反應和保持學習動機的最好策略,就是采取積極的態(tài)度肯定學生,提高學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如:對表現(xiàn)好的,別忘了用“Very good!” (很好?。?、“Excellent!”(好極了!);對表現(xiàn)一般的,也可用“Good”(好)、“well-done”(不錯)來表揚,讓他們品味成功的歡樂和喜悅,培養(yǎng)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對表現(xiàn)欠佳的,切不可加以斥責或冷嘲熱諷,可以用“Take it easy.”(別緊張)、“It doesnt matter, just have a try”(沒關系,來試一下)、“Try it again.”(再試一次)、“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我相信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得更好)等這類鼓勵性的話,使他們感覺到自己也在不斷進步,從而消除懼怕緊張情緒。課堂上被提問的學生回答不出時,應該想到這是學生對外語中某一部分知識點沒有內(nèi)化為內(nèi)在知識結(jié)構的組成部分,需要教師重新解釋一下,決不應露出不滿,甚至連一聲無可奈何的嘆息都不應發(fā)出。越是對理解力差、成績不好的學生,越要考慮令其回答那些力所能及的問題,以此不斷增強其成就感和自信心,尊重、維護其在外語學習中應享有的平等地位。教師的一個點頭或微笑,一句贊賞的話,一聲親切、熱情的指導,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四、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在積極互動中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愉快的教學氛圍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完成的,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合作,創(chuàng)造性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新過程。教師則首先是這個過程的設計、建筑師。搭建出一個能顧及知識體系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多重關系,顧及學生多方面成長發(fā)展需要的舞臺,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舞臺上主動、積極、全面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展示自己的生命活力。要綜合英語的實踐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根據(jù)不同的課型,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許多閃耀生命光彩,童趣昂然的英語情景,學生在情境中學會交際,學會合作,學會競爭,學會迎接挑戰(zhàn),承受挫折,不斷完善和超越自己。
如在教學《Gerogia plays basketball》時,為了創(chuàng)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興趣,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作為導入:
Step 1.Some basketball starspictures.
(1) 向全班同學展現(xiàn)一些球星的精彩圖畫:
Im a fan.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best. These are my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s----Yao Ming,Yi Jianlian.……
(2) 說起球星,同學們情緒激昂,教師趁機提問學生:
Who are your favourite basketball player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Step 2. Playing basketball.
教師提前準備好一個籃球,做出各種打籃球的姿勢,并用英語復述這些動作。教師提問:Can you play basketball?lets have a try.
盡管學生知道這是老師創(chuàng)設的語言環(huán)境,但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都喜歡打藍球,并對球星非常感興趣,所以他們的表現(xiàn)欲非常強烈,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課堂氣氛非?;钴S。
Step 3. Introduction to Gerogia.
Gerogia is a girl. She is from Greece. She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he is an excellent basketball player. Now lets read the test about her.
這樣設計,教學活動不僅創(chuàng)設了愉快的課堂氣氛,而且還調(diào)動了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從而為進一步自主學習與探究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