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華
【摘要】 目的 分析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及意義。方法 80例腦梗死患者, 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常規(guī)組和干預組, 各40例。常規(guī)組患者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 干預組患者行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滿意程度及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結果 干預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為92.5%, 高于常規(guī)組的75.0%,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1, P=0.034<0.05)。干預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7.5%, 高于常規(guī)組的77.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14, P=0.006<0.05)。結論 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滿意程度, 此外, 強化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在臨床中值得推廣與使用。
【關鍵詞】 品管圈;臨床護理路徑;腦梗死;健康教育;知曉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2.089
所謂品管圈就是由工作性質相同或是相關的人員所組成的一個小組, 又稱為QC小組, 在小組中, 每位工作人員能夠發(fā)揮自己的才智、能力在工作中發(fā)現問題, 并提出相對解決辦法, 并按照團體分配進行工作[1-3]。近年來, 品管圈的應用使醫(yī)療服務行業(yè)的水平有明顯提高, 有效提高經濟效益, 深化質量管理環(huán)節(jié), 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4, 5]。本文作者對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中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接收的腦梗死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 將其按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干預組與常規(guī)組, 每組40例。干預組男25例, 女15例;年齡55~80歲, 平均年齡(66.7±5.6)歲。常規(guī)組男24例, 女16例;年齡54~80歲, 平均年齡(66.2±5.8)歲。納入標準:神志清晰的腦梗死患者。排除標準:①有語言障礙的患者;②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③肺部感染患者。兩組患者均在了解本次研究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規(guī)組患者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 干預組患者成立品管圈并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實施健康教育。具體內容為:①成立品管圈, 其中圈長一名, 圈員6名, 記錄員1名, 臨床護理路徑中, 主管護師2名, 護師2名, 護士1名, 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健康教育、活動、出院指導等護理手段, 并制定相應的宣教模式;②計劃階段:在患者入院的3 h內, 給患者供氧并建立靜脈通道, 監(jiān)測患者心率及血氧飽和度, 抽取患者靜脈血, 并指導患者臥床休息;③執(zhí)行階段:在患者入院后的1 d內, 為患者介紹住院環(huán)境、主管醫(yī)生以及相關護理制度, 并為患者發(fā)放臨床護理路徑表, 為患者講解相關內容, 為患者講解檢查的目的以及在檢查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行心理護理、行飲食指導等;④檢查階段:在患者住院的2~3 d, 為患者做好護理的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為患者及患者家屬講述疾病知識, 結合患者病情恢復的情況制定飲食計劃, 鼓勵患者進行康復訓練;鞏固階段:之后每2天為一個周期, 密切觀察患者病情, 并給予相應心理護理、飲食護理。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患者對疾病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 其中包括:疾病知識、用藥知識、飲食情況、活動情況等, 并用本院自制的滿意程度調查表對患者的臨床滿意程度進行調查, 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比較 干預組患者中37例對健康教育知識知曉, 知曉率為92.5%;常規(guī)組患者中30例對健康教育知識知曉, 知曉率為75.0%。干預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知曉率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501, P=0.034<0.05)。
2. 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程度比較 干預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39例, 不滿意1例, 滿意率為97.5%;常規(guī)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31例, 不滿意9例, 滿意率為77.5%。干預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率高于常規(guī)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314, P=0.006<0.05)。
3 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近年來較為先進的一種護理管理模式, 在這種管理模式下會存在各種臨床路徑發(fā)展小組, 由小組內的一組成員根據某疾病的診斷制定一種護理模式, 并能夠按照臨床路徑護理標準化梳理護理流程, 在患者住院期間能夠按照規(guī)范模式來接受治療與護理, 有效提高臨床效果[2, 6-10]。
近年來, 腦梗死發(fā)病年齡日趨年輕化, 為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 提高生存質量,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加之相應護理措施, 使患者能夠在最早期接受康復護理, 并保持連續(xù)性, 了解疾病的內容, 并在治療過程中積極配合, 注意飲食問題, 明確功能鍛煉的目的, 在護士的指導與幫助下, 找到方法, 有效縮短患者恢復康復的時間。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能夠有效規(guī)范健康教育, 使其標準化, 更加有效地利用衛(wèi)生資源, 有效提高臨床患者護理滿意程度, 增加護患之間的關系, 是醫(yī)患關系更加和諧[11-14]。
品管圈活動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管理優(yōu)勢, 圈員之間相互協(xié)作, 并依照程序進行開展, 在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 并設定目標, 制定相應對策有效促進護理質量水平的提高[15, 16]。品管圈的四個階段(計劃階段、執(zhí)行階段、檢查階段、鞏固階段)規(guī)劃詳細, 護理人員能夠了解在某階段自己應做的工作, 進而有效提高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 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 能夠有效提高臨床護理滿意程度, 強化患者健康教育知曉率, 是一種較為先進的管理方式, 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意義與價值, 應予以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連珍.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塞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1, 9(5):52-53.
[2] 思彩霞.應用品管圈方法對腦梗塞肢體偏癱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飲食保健, 2016, 3(14):180-181.
[3] 王瀟玲.心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現代養(yǎng)生(下半月版), 2016(7):151.
[4] 張龍香.腦梗塞患者康復功能鍛煉中臨床護理路徑護理體會.醫(yī)學信息, 2015, 28(4):90.
[5] 王美蘭, 毛祚燕.品管圈運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4(26):151-152, 155.
[6] 趙海林. 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塞病人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養(yǎng)生保健指南:醫(yī)藥研究, 2015(13):75.
[7] 王俊娟. 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6, 20(11):1545-1547.
[8] 趙紅娟. 品管圈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中國社區(qū)醫(yī)師, 2015(28):150-151.
[9] 趙楠. 品管圈聯合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33(3):661-663.
[10] 劉芳. 腦梗死患者實施品管圈聯合臨床護理路徑的效果分析. 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 2015(6):199-201.
[11] 梁應丹. 品管圈對腦梗塞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6(21):181-182.
[12] 趙雄. 品管圈對腦梗死恢復期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1):7-8.
[13] 劉曉玲, 杜蓉. 腦梗塞應用品管圈綜合護理的效果評價. 醫(yī)藥前沿, 2016, 6(27):281-282.
[14] 何靜, 王霞, 宋桂香, 等. 臨床護理路徑對首次腦梗死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觀察. 山東醫(yī)藥, 2012, 52(21):96-97.
[15] 段曉俠.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蚌埠醫(yī)學院學報, 2008, 33(4):480-482.
[16] 周文萍.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梗死治療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觀察. 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 15(6):60-61.
[收稿日期:2017-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