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蔚然
曾記得在一本雜志上讀過一則優(yōu)美的游記,作者在云南麗江暢游了一番,那涓涓細流淌過青石板的景象,那流浪歌手在傍晚傳來的歌聲,那傳來姑娘銀鈴般笑聲的青瓦琉璃閣樓,都令我深深地向往。盡管文章刊載在數(shù)十年前,但今日所見麗江,風景確然不假。只是一種旅行的感覺,已恍惚不在。
旅行是一個行抒胸臆的過程。對這點,德國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有其獨到的見解。在其小說《奧夫特丁根》中,主人公在夢中見到一朵藍花,從此便念念不忘,決意離家漫游,去尋找自己的根?,F(xiàn)代人的旅行不也是奧尋找藍花的過程嗎?由是車在云南的山路上盤旋,連山的樹色亦隨著山而變化。這本是一次單調(diào)的長途旅行,我抬頭向窗外,格外純凈的云朵在湛藍的天空下舒展,心情便隨之舒緩。透過舒適的視角,太陽伸展金黃的長發(fā),瀟灑地披散在云朵伸出的大手上。云朵露出紅彤彤的笑臉,與太陽玩起了捉迷藏。由此可見,行抒胸臆,不止是旅行的目的,更是享受旅行的法寶。
行走于自然之間,怡然自得,笑看天邊云卷云舒。然而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士大夫,都曾吟詩感嘆客居的孤獨。這種孤獨而來的寧靜,正是文人們所追求的。
川端康成小說《伊豆的舞女》中,主人公一身學(xué)生服,在坑洼的山路間漫游著。他是在等待,更是在期待著一個相遇。終于追上了舞女之后,是無言的簡單。僅僅兩天之后,便重歸孤獨,與之分別。最后主人公“腦中的思念變成了一汪清水,載著他越來越遠了”。我想,正是這種孤獨,方可帶來如此單純又濃烈的情感變遷。
因而我們常言的“孤獨”,是一種追求純凈的旅程,是“滲入內(nèi)心”的機會。
當我懷抱著如此簡單的愿望來到麗江,卻多了一絲嘈雜。形形色色的“人流”擠滿了大街小巷,青石板上擺滿了賣貨小攤,昔日的“簡樸宅”已全成了各種商鋪“門面”。流浪歌手的樂音傳來,引得我駐足聆聽。那閣樓的樓檐微翹,風中飄蕩的動人歌聲,讓我情不自禁去一探究竟,不料卻被高額“入吧費”攔在門外。沿途無論多少如畫風景,竟都掛上了經(jīng)商許可證。我不禁感慨,盡管時代的進步是多么需要商業(yè)的推進,但我希望,還是應(yīng)留一定的空間,給懷有暢游之心的人一個機會。其實,美好的風景只有分享才能提升品質(zhì),旅行的樂趣亦只有讓更多的人舒暢方能釋放。因而給一個機會,暢游才有可能。
德國浪漫派理論家施瓦萊格曾言:“旅行又是探索內(nèi)在世界的過程,它宛如熱愛祖國?!笔堑?,適心而行,方能視野無疆。
點評
寫作,其本質(zhì)是表達自己的觀點。本文是一篇游記,其敘述(我到麗江所見所聞)和描寫(云朵、天空)的基本功扎實,最可貴的是在敘述過程中引用名人名言(諾瓦利斯)表達旅途中的思索與思想,并在對現(xiàn)象的剖析(景點的商業(yè)化)中提出一種積極的倡議(給懷有暢游之心的人一個機會),文采斐然。
【作者系湖北省華中師范大學(xué)第一附屬中學(xué)高二(10)班學(xué)生,指導(dǎo)并置評: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