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
四川一男子因偷了一根香蕉。被判拘役2個月,緩刑6個月,并處罰金1000元,引發(fā)社會爭議。反對者認為,不過就是一根香蕉,不免小題大做;支持者認為,殺雞儆猴,重罰威懾偷獵者。而我認為,這場案件折射的不過是法律尊嚴的伸張和對法的敬畏。無罰,法律不伸;無禁,敬畏難生。
前段時間,柴靜的私人紀錄片《穹頂之下》席卷網(wǎng)絡。片中揭露的事實令國人心顫不已。眾多重污染、高耗能企業(yè),在國家環(huán)境部三令五申要求安裝排污設備否則罰款的情況下,仍立著高高的煙囪向潔凈的藍天輸送黑氣,仍架著長長的水管向清澈的河水排放污水。問之為何?企業(yè)負責人閃著狡黠的眼光道:“罰款數(shù)量不及一年排污設備運行消耗的十分之一?!卑г?!痛哉!法律的尊嚴慘遭踐踏,對自然、對法律的敬畏泯然不見!難道,真要待到中國流完最后一滴潔凈的水,耗盡最后一抹綠,國人才能意識到遵守法律、令行禁止、敬畏自然的重要性嗎?所以,懲罰是必需的,禁止是嚴厲的,唯有如此,不法分子伸出的罪惡之手才能被斬斷,法律才得伸張,敬畏才能油然心生。
嚴明處罰,法顯權威;強令禁止,敬畏自生。沒有嚴罰的法律猶如紙上空文,無禁而生的敬畏淪為口中笑料。罰,是伸法的支撐柱石;禁,是生敬的維系紐帶。美國頒布史上最嚴環(huán)保法,汽車不安置過濾器的罰金是家庭一年的收入,于是條條大路無黑煙,搖身一變成景點;新加坡重罰破壞環(huán)境之徒,隨地吐痰的代價是2000元罰款,15天監(jiān)禁,于是,赤道小國建設為花園城市,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造一座美麗城市需要法與敬,造一片美麗心靈更離不開法與敬。法由罰伸,敬自禁來。為肅清風紀,整頓吏治,近兩年我國嚴格展開的廉政建設正完美的詮釋著“法”與“敬”。遵守法律,是以行清廉之風;敬畏人民,是以公而忘私便民利民。而廉政建設得以大力推行的根本,正是嚴明的處罰。大到國事,小如已身。從踏入校園的那一刻起,我們便始終接受著誠信教育,拒絕舞弊的師囑。這乃是對知識的敬畏,對公平的敬畏。而此,又離不弄學校對考風的肅清。
“偷香蕉事件”正是詮釋了“法”與“敬”的深刻內涵,但是罰的目的,從來不是教人受盡折磨;禁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奪人自由。罰乃為法,有罰,才有法律高懸于頂?shù)淖饑?。禁乃為敬,有禁,才有敬畏使人時刻警醒,愿“罰”可伴“法”,“禁”足生“敬”。
教師點評
寫文章要有現(xiàn)實意義,要言之有物,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是也。本文的可貴之處正是作者的時代意識。文章從材料出發(fā),提煉出正法清流的時代命題,進而又對執(zhí)法嚴格的意義,以及人們對執(zhí)法嚴格的誤解加以辨正,目光敏銳,思路清晰,此非善思博學之人不可得。作者能夠突破學校生活與書本知識的局限,展望前沿,可謂見識不凡。
教師亮分
基礎等級38分+發(fā)展等級17分=5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