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 黃 穎
生態(tài)下的詩意棲居
——從生態(tài)角度解讀《瓦爾登湖》
江蘇省蘇州市第三中學 黃 穎
梭羅的偉大盡體現(xiàn)于《瓦爾登湖》這部充滿反思和內蘊深刻的偉大作品之中?!锻郀柕呛分刑N含著深刻的生態(tài)思想,是梭羅對于當時的工業(yè)文明的反思的產物。他提倡簡單的生活方式,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將物質生活簡單化,強調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他的生態(tài)思想在生態(tài)危機四伏的當下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
梭羅 瓦爾登湖 生態(tài)
亨利·大衛(wèi)·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19世紀美國超驗主義文學家和自然保護主義思想家。《瓦爾登湖》是美國文學史上公認的一部杰作,它記錄了梭羅在瓦爾登湖畔長達兩年多的獨居生活。梭羅的偉大在于他自給自足,完全脫離當時的工業(yè)文明,利用大自然給予的一切,從而達到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滿足。他獨自閱讀、思考,產生了這部凝結他畢生思想的《瓦爾登湖》。雖然這本書看似只是記錄了梭羅的日常生活,其內容卻博大精深,尤其在生態(tài)危機越演越烈的今天,重新閱讀《瓦爾登湖》,不禁為梭羅的洞見和胸襟感嘆?!锻郀柕呛肥且徊砍珜Щ貧w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書,書里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具有生命力,它們不被人類所主宰,它們是人類親密的伙伴,這里沒有嘈雜的機械聲,沒有工業(yè)化帶來的急功近利、物欲橫流,有的只是一份恬靜,讀者便是在這份恬靜中似乎親身感受著梭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美好生活。
《瓦爾登湖》的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在瓦爾登湖畔的兩年多的時間里,梭羅勞動、閱讀、思考、觀察、傾聽以及想象,最終融匯成了一個整體的哲學思想,就是生態(tài)哲學觀。而這生態(tài)哲學觀的基礎就是與自然和諧相處。整部作品都能感受到梭羅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了一體,他觀察動植物,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麻雀、土撥鼠做朋友。梭羅欣賞、贊美、享受大自然的一切,這不禁和我們如今急功近利,把大自然當成賺錢的工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于是大自然在我們眼里失去了生命,我們也失去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在這里,我將自然作為一個整體和一個意境,將個體劃為自然中的一個極小的部分,而不是萬物的中心,自然的主人,這樣我們更能體會自然的美妙?!昂椭C生存呈現(xiàn)人的詩意性生存,人在詩意的生存體驗中真正認識到人的存在本性,并在家園共生中體驗到生命存在的自由感?!?/p>
在《瓦爾登湖》中,我們可以看到梭羅在竭盡全力向讀者描述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方式,一種他樂在其中的生活方式。在他每天遠離塵囂的簡單生活中,他逐漸形成了對世界的批判性的態(tài)度,他思考著更加適合人類生存的生活方式。其實,那不是娛樂,因為它是勞作的結果。它只是一種明智的而非鋌而走險的表征。在梭羅看來,過分地追求物質生活,就會把自己囚禁在欲望的牢籠中,從而給自己戴上了“一副金銀的鐐銬”。他認為,人們只需要滿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只需要為了生活必需品而勞作,而不應該追求奢侈品。
梭羅在提倡簡單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強調,只有精神的富足,生活才會充實、高尚、幸福。人的思想是支撐人有意義地存在的根本。他認為“你的衣服可以賣掉,但要保留你的思想?!薄爱斀裰?,哲學教授滿天飛,哲學家卻一個都沒有。然而教授頭銜令人羨慕,因為有教授頭銜可以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不過要做一個哲學家的話,不但要有深邃的思想,甚至要建立起一個學派來,而且要對智慧情有獨鐘,從而對其內涵心領神會,過著一種簡單、獨立、大度、信任的生活?!崩纭爸袊⒂《?、波斯和希臘的古哲學家都是一種類型的人物,外部生活比誰都貧窮,內心生活卻比誰都富有?!边@就是梭羅所贊賞的生活方式。貝特有這樣一段經典的解讀: “梭羅的‘審慎地生活’就是說要生活得有思想、有觀察,將思想的語言和外部的世界協(xié)調起來,要承認盡管我們借助于語言認識事物,我們也不能與世界脫離而生活。因為文化和環(huán)境結合在一張復雜而精致的網(wǎng)中?!?/p>
梭羅認為閱讀是使人的思想走向深邃與高尚的唯一途徑,“為我們自己和子孫積累財富,成家立業(yè),以至于沽名釣譽,在這些方面我們都是凡人;可是在研究真理的時候,我們變得神圣,不再因為得失和災禍擔驚受怕?!薄八哪疚荼却髮W來得更加自由,宜于思考,也更宜于嚴肅地閱讀?!遍喿x在他的眼里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讀一本好書,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在真實的精神中讀真實的書,這是一種訓練,能夠使人崇高?!彼罅_為人們指明了一條通往幸福自由王國的大道,他自己也正是以實際行動證實著這條道路的正確性。
在物質財富高度發(fā)達的今天,自然環(huán)境陷入了深深的危機之中,人們的精神也被推向了無邊的深淵,精神生活的匱乏,是人類麻木不仁,缺乏幸福感。然而,這一切都可以在《瓦爾登湖》中找到答案,我們的幸福源于精神的富足,多讀一本好書吧!
梭羅的生態(tài)觀是對當時工業(yè)文明的深刻反思,他逃離了喧囂的都市,就是為了逃離工業(yè)文明席卷的角落。對于工業(yè)文明,由此可見,物質的發(fā)展與社會的文明程度并沒有成正比,并且可以這樣說,物質的高度發(fā)展反而會造成文明的倒退,人類徹底淪為科學技術的奴隸和工具,人類的精神也被牢牢地束縛住了。現(xiàn)在的人們已經很難再體會當年梭羅在瓦爾登湖畔閱讀的樂趣。生活的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已經無暇審視自己的內心,一個個都在追著時間的腳步奔跑,生活的意義何在呢?
梭羅并沒有以一個學者的身份系統(tǒng)地向我們陳述一個體系,他是一個文學家,他的智慧需要從他的所描述的日常生活和感悟中去發(fā)現(xiàn)和體會,這種智慧也為后來的學者提供了思路。在懷特海的《科學與近代世界》中就系統(tǒng)地闡述了過去的三個世紀,“科學方面所產生的世界觀壓到了其他方面所形成的舊觀點而獨步一時”,那就是所謂的工業(yè)文明的時代,但是懷特海對這種科學技術主導的工業(yè)文明深表懷疑,科學技術的力量是無窮的,但也是具有摧毀性的。其中他強調了哲學的批判宇宙觀的功用,這也是為生態(tài)學家思考生態(tài)的世界觀奠定了基礎。
在西方的文學史上,梭羅的《瓦爾登湖》獨樹一幟、自成高格。他的思想超過了他所生活的時代,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在那個年代,他面對的是“洶涌澎湃的工業(yè)化浪潮對傳統(tǒng)農耕社會的全面沖擊,是高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與市場經濟對人的心靈的物化,人心與自然環(huán)境同時遭遇現(xiàn)代化的脅迫”,然而他卻抵制了一切的誘惑,隱居于瓦爾登湖畔,靜靜地沉思,享受著閱讀與大自然給他帶來的樂趣,沉浸在精神的充盈之中。在簡單樸素的生活下,他的吶喊也是真誠而質樸的:“熱愛生活吧,哪怕一貧如洗?!笔前?,他說:“比起愛情、金錢、名譽,我更想擁有真理”,而面對先進的科學技術,工業(yè)文明的不斷肆虐,他更想如陶淵明一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吧!
【1】【美】亨利·戴維·梭羅,李暮譯.瓦爾登湖【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2】王諾.歐美生態(tài)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3】魯樞元.文學與生態(tài)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11
【4】【美】A.N.懷特海.科學與近代世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5】【美】蕾切爾.卡森.寂靜的春天.呂瑞蘭李長生譯【M】.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6】張巖,孫立言.詩意棲居與精神守望:梭羅《瓦爾登湖》生態(tài)思想論析【J】.華南大學學報,2013
【7】蓋光.生態(tài)文藝推進人的和諧性生存【J】.江淮論壇,2007
【8】蘇賢貴.梭羅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態(tài)倫理意蘊【J】.北京大學學報,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