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麗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人民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100)
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馬艷麗
(遼寧省錦州市義縣人民醫(yī)院,遼寧 錦州 121100)
目的探究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方法選自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依據(jù)來院順序單雙號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6例。實驗組患者給予胺碘酮治療,參照組患者給予利多卡因,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不良反應以及病死率。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不良反應率低于參照組(P<0.05),病死率低于參照組(P<0.05)。結論應用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療效確切,且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胺碘酮;利多卡因;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不良反應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較為常見的合并癥,是急性心肌梗死致死致殘的高危因素[1]。室性心律失?;颊咄ǔ1憩F(xiàn)出連續(xù)室性早搏,如不給予及時有效的控制,會發(fā)展為室性心動過速,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為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治療方法,對于我院近一年所收治的患者分別給予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并取得令人滿意的臨床效果?,F(xiàn)將具體研究過程及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此次研究對象均選自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吖?2例,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依據(jù)來院順序單雙號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36例。實驗組中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均在47~77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61.2±7.8)歲;病程為6個月~17年,平均為(8.2 ±4.3)年;20例為室性期前收縮,16例為室性心動過速。參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齡均在43~81歲范圍內,平均年齡為(62.5± 8.0)歲;病程為4個月~20年,平均為(9.3±4.4)年;19例為室性期前收縮,17例為室性心動過速。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臨床對比。此次研究小組中的所有患者均具有知情權,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1.2 方法:實驗組患給予胺碘酮治療,靜脈推注給藥,首次劑量為3 mg/kg,在10 min左右完成推注,之后進行1 mg/min的靜脈泵入,24 h內的用藥總量不可超過1000 mg。
參照組患者給予利多卡因治療,靜脈注射給藥,首次劑量為1.5 mg/kg。之后進行2 mg/min的靜脈泵入,對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情況予以觀察,如患者癥狀在10 min后沒有明顯改善,再次給予1.5 mg/kg的靜脈注射。在此期間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加以監(jiān)測。
1.3 療效判定[2]:經治療,患者室性心動過速完全消失;室性早搏的減少范圍在85%以上則判定為顯效;患者室性心動過速消失;室性早搏的減少范圍在50%~85%區(qū)間則判定為有效;患者仍有室性心動過速癥狀;室性早搏的減少范圍在50%以下則判定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惡心嘔吐、頭暈、低血壓以及心動過緩等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以及病死率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此次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n,%)表示,進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差表示;檢驗結果顯示P<0.05時為比較差異顯著。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經治療,實驗組患者中有3例為無效,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67%(33/36),參照組患者中有15例為無效,參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58.33%(21/36),經比較,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實驗組患者經胺碘酮治療后,共有2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56%,參照組患者經利多卡因療后,共有11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0.56%;經比較,實驗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率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病死率:實驗組的3例無效患者中有1例死亡,實驗組病死率為2.78%;參照組的15例無效患者中有5例死亡,實驗組病死率為13.89%;經比較實驗組患者病死率明顯低于參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會出現(xiàn)心肌缺血、缺氧型壞死,使其心臟起搏點與傳導通路發(fā)生異常改變,引發(fā)心律失常[3]。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較為常見,患者在發(fā)生室性心律失常后,會使其心肌缺血、缺氧程度加重,心功能惡化,因此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要及時給予救治,降低其病死率。
利多卡因在臨床上常用于局麻治療心律失常以及治療頭暈耳鳴等。以往對于室性心律失常常選用利多卡因治療,但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改善程度并不理想。胺碘酮是一種抗心律藥物,與利多卡因比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電生理上,胺碘酮可以對鉀離子、鈣離子、鈉離子通道起到阻滯作用,延長動作電位,同時對腎上腺素受體起到抑制作用,因此對于心臟電生理可起良好的穩(wěn)定作用[4]。胺碘酮具有良好的冠狀動脈擴張作用,改善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心肌細胞耗氧量,有效改善其室性早搏以及短暫性心動過速[5]。
此次研究中,實驗組予以胺碘酮治療,參照組予以利多卡因治療,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不良反應低于參照組(P<0.05),病死率低于參照組(P<0.05)充分說明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與利多卡因比較更為有效、安全。
綜上所述,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采用胺碘酮治療,可以有效提高其臨床療效,減少不良反應,降低病死率,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值得廣泛推廣。
[1] 馬振剛.胺碘酮與利多卡因治療心肌梗死并發(fā)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醫(yī)藥,2010,5(5):391-392.
[2] 唐慶,馬曉芬.利多卡因聯(lián)合胺碘酮治療老年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颊?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7):3798-3799.
[3] 胡勁松.胺碘酮與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比較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5,15(12):124-125.
[4] 尹海平.胺碘酮治療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0):1422-1423.
[5] 曾文軍,高彥文,李海濤,等.普羅帕酮與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效果對比及其對血清 hs-CRP 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15,55(28):42-44.
R542.2+2
B
1671-8194(2017)12-0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