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文君
摘要:通過對河南南陽農村居民購買力調查發(fā)現,農戶收入低來源不穩(wěn)定,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消費觀念滯后是影響農村居民購買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政府要多管齊下,增加農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培育農民新消費觀,適應農村市場,開發(fā)適銷商品,激發(fā)農民購買欲望,提高購買力。
關鍵詞:河南南陽;農村居民;購買力
文獻標識碼:A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2
農村居民購買力和購買力實現程度不僅是農村居民自身的消費問題,也是關系到農村經濟乃至整個縣域經濟又好又快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的問題。南陽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陜三省交界處,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農業(yè)大市。南陽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有6個縣市區(qū)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qū)為國家優(yōu)質棉基地,糧食總產達108.2億斤,實現了十二連增。近年來,在國家各種惠農政策疊加下,農民收入不斷提高,農村居民購買力大幅提升。本人在2016年7-8月對南陽市內鄉(xiāng)、唐河、方城三縣15個鄉(xiāng)農村居民購買力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筆者認為增加農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正確引導農民進行科學合理的消費,是有效提高農村居民購買力和購買力實現程度的重要途徑。
一、南陽市農村居民購買力基本狀況
農村居民購買力是指農村居民用于購買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貨幣支付能力,購買力的實現是通過消費來完成的。調查表明,南陽市臥龍區(qū)、唐河、方城三縣農村大部分農民購買力的實現有以下特點。
(一)農戶消費的首要選擇為住房消費
在調查的農戶中90%的農戶認為建房是頭等大事,而且建房是農村居民的最大支出,未來1-2年有50戶預計在建房和改善居住條件方面投入400萬元, 平均每戶8萬元。目前三縣農戶大部分住上了磚混結構的平房或樓房,少數貧困農戶仍是低矮磚瓦結構住房,富裕的農戶住房向別墅式發(fā)展。但農村住房條件雖寬敞,普遍室內簡陋,陳設單調。
(二)農戶耐用消費品擁有量穩(wěn)步提高
隨著家電下鄉(xiāng)、汽車摩托車下鄉(xiāng)補貼等各種惠農政策的落實,以家用電器、交通工具、通信通訊等為代表的消費品在三縣農戶中增長較快。調查發(fā)現,78%農戶擁有洗衣機、70%農戶擁有電冰箱,87%農戶擁有彩電,移動電話也成為農民與外界聯(lián)系的重要通信工具,個別農戶擁有空調、電腦,甚至擁有汽車等高檔消費品。
(三)農戶婚喪嫁娶和生活消費支出增大
農村婚喪嫁娶大操大辦,跟風攀比、鋪張浪費嚴重,導致支出增大。調研得知,農村娶媳婦家庭要支出10-30萬,喪事也要花費3-5萬,農戶在贈送親友支出方面越來越多,禮金支出逐年水漲船高。在調研的農戶中農村婚喪嫁娶禮金支出增長25%。生活消費也在發(fā)生變化, 蛋、奶、肉、菜等在農民飲食結構中比例大幅增加,農村居民食品消費開始重視結構調整,注重營養(yǎng);衣著消費支出增長較快,舒適、漂亮、時尚,名牌服裝已成為很多農村青年的選擇。
(四)購買力實現程度降低,剩余購買力增加
農村居民所擁有的購買力只能說明他們已經有了購買物品的貨幣支付能力,并不意味著已經實現了購買力。調研發(fā)現,一方面,農民把消費支出多半用于建房;另一方面,農民并沒有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購買力全部變?yōu)楝F實消費,必然有一部分余留下來,形成了剩余購買力。這部分購買力大多以儲蓄、出借方式存在。儲蓄、出借的增加,使剩余購買力增加,影響購買力實現程度。
(五)整體消費水平較低
農村居民用于住的方面支出很大,吃、穿方面消費支出有提高,醫(yī)療保健、交通通訊、文教娛樂的支出較少。調研中多數農民認為居家過日子,可以沒有車,但不能沒有房;可以不吃山珍海味,但不能缺一日三餐粗茶淡飯;可以不穿名牌,但不能一件便宜衣服穿幾年。當前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仍偏重于物質生存資料的支出,享受資料和發(fā)展資料的支出遠低于物質生存資料支出。
二、影響農村居民購買力的因素
(一)農戶收入低來源不穩(wěn)定
收入直接影響購買力,收入愈穩(wěn)定,農戶購買力越強。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農產品的出售和勞務輸出,這些收入來源不穩(wěn),困擾農民購買力的釋放。一方面南陽市是農業(yè)大市,農民主要從事糧食和經濟作物生產,而農業(yè)生產受自然因素影響大,隨著耕地數量減少,質量下降,自然環(huán)境惡化,農產品價格大起大落,給從事生產的農民帶來了無法預料的市場風險。種子和化肥等生產資料價格只漲不跌,國家雖然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對糧、棉、油給予各種政策性補貼,但要通過農產品生產經營來大幅增加農戶收入較為困難。另一方面農民因文化水平不高外出打工,往往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低,工資待遇不高、工作環(huán)境不好,且預期收入不穩(wěn)定的工作,有時還會遇到拖欠工資情況。這些因素抑制了農民的購買力。
(二)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
我國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村大多數人還無法享受到系統(tǒng)的社會保障。據有關調查顯示,占總人口20%的城鎮(zhèn)居民享受著89%的國家社會保障資源;而占總人口80%的農村居民,僅僅享受11%的社會保障投入。我國城鎮(zhèn)已普遍建立起了社會保險、社會福利、社會救助和優(yōu)撫安置等基本涵蓋所有項目的社保制度。而農村社會保障僅包括低保、五保供養(yǎng)、特困戶基本生活救助、優(yōu)撫安置、合作醫(yī)療等項目,新型醫(yī)療合作制度讓農民受益非淺,但仍然過高的醫(yī)療費還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村鎮(zhèn)醫(yī)療機構由于醫(yī)療條件有限,仍得不到農民青睞,醫(yī)療支出仍是一些家庭的大問題,成為影響農民購買力的 “軟肋”。 養(yǎng)老保險進展緩慢,住房保障、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及不少社會福利項目基本沒有。因此,他們有后顧之憂不敢把資金都用來消費。
(三)傳統(tǒng)消費觀念影響購買力實現
長期以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束縛著廣大農民的思想,人們形成了自給性、封閉式的消費觀念,多數農民秉承以節(jié)儉為榮的消費理念。量入而出這一相對保守穩(wěn)健的消費觀念,使得農民對新產品的消費滯后,不敢先試先用,力主“節(jié)儉當前,聚財預后”,從而偏重遠期消費,輕視近期消費。這種傳統(tǒng)觀念,對大多數農民的消費行為影響極大,也影響了購買力的實現。
(四)農村市場商品供給結構失衡
我國多數工商企業(yè)不重視農村居民需求,忽視對農村市場的調查研究,在產品功能、花色、外型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與產品檔次的提高上沒有根據農村市場消費特點開發(fā)產品,供給農村市場的商品結構與城市市場雷同,導致農村市場商品供給結構與實際需求脫節(jié)。加上社會化服務體系不配套,商品銷售后期服務不到位,農村消費者常受到消費歧視和忽視,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農村居民購買欲望。
三、 提高農村居民購買力的建議
(一)提高農民收入
增加農民收入,是提高農民購買力的根本。農民收入要保持較快持續(xù)的增長,首先要加大耕地保護和開發(fā),提高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促進農業(yè)增產增收。其次要推廣農業(yè)科技,從長遠看,應借鑒國外經驗,建立全國自上而下統(tǒng)一管理的國家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促進傳統(tǒng)農業(yè)和科技農業(yè)結合,包括土地整治、梯田改造、節(jié)水灌溉、中小型水利設施建設和維護、優(yōu)良品種培育、病蟲害防治等項目,改善農業(yè)生產條件,提高農業(y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引導農民種植優(yōu)質、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品種,增強產品市場競爭力。第三政府要加強對農資市場的監(jiān)管,一是打擊假冒偽劣產品,而是控制農資價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益。第四要加快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提供較多的二、三產業(yè)就業(yè)機會,使農村剩余勞動力迅速轉移到二、三產業(yè)中,這是促進我國農民增收最重要的外部條件。
(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
逐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政府投入,建立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降低農村老人晚年生活的擔憂,增加生活保障。加強“新農合”、“新農?!痹谵r村的宣傳工作,政府對參保農村居民給予一定補貼,鼓勵農村居民參保。建立跨省份的基本醫(yī)療轉移結算辦法;跨市、跨省份設立農民工定點醫(yī)院;建立農業(yè)巨災保險制度,防止農民因病因災返貧,構建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生有所靠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這樣農民能得到預期穩(wěn)定收入,農民的消費信心就會大增,即期消費也會提高,購買力增強。
(三)轉變農民消費習慣和觀念
地方政府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農民科學消費教育,宣講科學的消費知識和經驗,幫助農民確定合理的消費期望,減少消費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抵制大量不必要的人情消費。在農民有溫飽即將進入小康時,教育農民學會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事,轉變農民保守和不科學的消費理念,深度挖掘消費潛能,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提升農民購買欲望。
(四)開發(fā)適合農村商品
一是企業(yè)要抓住機遇,重視農村這一大市場,加強農村市場的開拓,多研究農民的所需所要,生產農民實用又需要的產品。二是鼓勵有能力、有資金、有經驗的商人在農村建立連鎖店、連鎖超市,延伸和擴大商業(yè)銷售網絡,完善農村物流體系,方便農民消費。三是要增加適應農村生產生活的售后服務工作站,建立服務熱線,提高面向農村居民的服務質量,使農民在購買商品后感到安全實惠。
參考文獻:
[1]南陽市政府網.http://www.nanyang.gov.cn.
[2]新疆農村社會經濟調查隊課題組.農村居民購買力現狀和消費趨勢[J].調研世界,2005,5.
[3]曹佩佩.我國農村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