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芳
摘 要:在課題研究下,深入探討分層次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的應用和注意點,有利于教師更好地借鑒和開展高中分層教學法。
關鍵詞:分層次教學;高中生物;課題研究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1-273-01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我校班級人數較多,學生學習成績、智力水平和科學素養(yǎng)等存在客觀差異,教師的教學模式存在單一、陳舊的弊端,教學思想受“一刀切”、“滿堂灌”的禁錮,學生完全淪為學習的“機器”。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自豪感,增強學習的自信心,發(fā)展自己鮮明的個性,轉變要我學成我要學的學習態(tài)度,充分體現(xiàn)生物學科的魅力,掌握必要的生物技能和獲得高層次的生物素養(yǎng),優(yōu)化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提高教學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克服教學時的盲目性,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
分層次教學法,是教育界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新的高效教學方法,以一種分層教學的形式,幫助不同性格、不同學習能力和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本文就從課題研究方面及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發(fā)方式共同探討一下:如何運用分層教學法上好高中生物課。
一、學生分層分組,知識分層分組
進行課題研究的第一點是“明確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本文主要講述的是分層次教學法在高中生物課堂的運用,因此,教師的研究方向是高中生物課堂,研究方案是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具體的應用實踐如下:
1.學生分層分組
明確了研究的方向后,就要對高中學生進行分組分層,這個也是分層教育法的基礎,教師通過仔細的考察,根據學生的平時成績,潛在能力和性格等等,大概將學生分為三層,分為A、B、C三個層次,每一層學生的能力和成績相當,性格相似或相補,這樣有利于同一分層小組中學生學習進度的統(tǒng)一,以最快的速度讓這個小組的學生都明白知識點的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對A層次的同學進行拓展和提升。
2.知識分層分組
將學生分層分組后,就要確定教學課題的研究方案,簡單說就是如何培養(yǎng)分層后的學生。針對上面將學生分成了三類,所以教師的教學教案也分成三類,注意,是每一個知識點都有三本教案,如,在做《遺傳和變異》這一章的教案時,教師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準備簡單一些的教案,讓學生理解“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做基因,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而遺傳物質中除DNA以外還有RNA,對于絕大多數的生物來說的遺傳物質是DNA,因此主要的遺傳物質是DNA。”針對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案可以深入一點,除了掌握學習簡單的知識外,還要掌握“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堿基順序不同,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而堿基對又有特定的排列順序,導致每一個DNA分子的多樣性和特異性,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案可以盡量深入,接近高考的考題類型,如“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被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所決定,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又被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順序所決定,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的特異性最終被氨基酸的排列順序所決定,從而使生物體表現(xiàn)出各種遺傳特性?!敝R進行分層分組分類,有利于學生學習時掌握好自己能力所及的知識,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分層制度合理化
確定好研究的方向和教案后,教師就要從教學內在方面進行研究,在分層教學法下,教師必然進行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
1.課堂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
因為學生已經進行了分層教學,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方式也要適當地進行調整。首先,在課堂上,講述所有學生都必須掌握的一般書本上的重點知識,以《遺傳和變異》這一章為例,教師主要傳授這些知識點“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做基因,染色體是基因的主要載體。遺傳物質除DNA以外還有RNA,對于絕大多數的生物來說,它們的遺傳物質是DNA。DNA分子的復制完成保證了遺傳信息的傳遞?!比缓?,針對每一層不同的學生,適度地給每一層學生擴展知識和教學實驗,如DNA、蛋白質和RNA的圖像,大概位于人體的哪個位置和在生命中的作用等,最后回歸生活,如何健康地生活,吃一些蛋白質高的健康食品,拒絕垃圾食品,知識上主要通過課后復習資料、作業(yè)量和作業(yè)難度的不同來實現(xiàn),回歸到生活實踐上,主要靠學生的自覺。為了適應分層教學方式,教師就必須改革自己的課堂教學形式,才能更好地完成課題的研究。
2.分層制度合理化
雖然說,將學生分層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更好地教學,提高效率,但分層教學難免會遭到質疑,其中對于它的“不公平性”質疑的呼聲最大。其實,本質上說,世界上不存在絕對公平的教學方式,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就會出現(xiàn)不公平現(xiàn)象,因此,需要做到分層教學制度的合理化。這種合理化地要求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教師,教師對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充分地注意到和照顧好每一個學生,積極地為他們解答問題,觀察到他們內心的不滿和消極情緒,并與他們談心,化解他們的不良情緒,鼓勵他們,積極指導具有高度上進心的學生學習等;第二個方面是制度,建立靈活的分層制度,讓學生們知道,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重點分層生,而且分層的制定不代表著他們永遠的成績,他們可以私下學習其他分層生的知識,還可以與同一層次的同學相競賽,在同一層次的學生中獲取優(yōu)秀成績。
通過分層教學法的高中生物課題研究分析,教師要進行總結,總結出分層教學法的利與弊,以及以后的改造方法,爭取很好地將分層教學法實施在高中生物課堂上,然后擴展到高中其他科目上,同時保持分層教學法的活力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程 敏. 生物課堂教學結尾的幾種設計[J]. 徐州教育學院學報. 2008(03)
[2] 鄭世君. “提問”在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08(S1)
[3] 劉 洋.對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思考[J]. 才智. 2010(12)
[4] 王德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 才智.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