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庇捎趯W生的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自身素質的不同,班級中都會存在著“學困生”。而農村小學,由于教育體制、父母素質、經濟現(xiàn)狀、師資配備及學生個性、學習興趣、責任心等方面的影響,“學困生”所占的比例較大,部分學生成績明顯落后。
素質教育的核心取向是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全體學生都得到全面發(fā)展,才能使得全民族素質得以提高。因此,只有消除大量“學困生”,才談得上面向全體。
注重“雙基”教學是我國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新時期我們對“雙基”內涵的理解也應與時俱進,我們應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學習基礎、學習興趣,縮小兩極分化。那么如何抓好“雙基”教學,培養(yǎng)、轉化“學困生”呢?
一、“四優(yōu)先”體現(xiàn)愛心尊重,融洽學習環(huán)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尊心是青少年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學生潛在的力量,是前進的動力、向上的能源,更是高尚純潔的心理品質?!痹谂囵B(yǎng)、轉化“學困生”的過程中,應當從對“學困生”的愛心尊重做起。日常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四個優(yōu)先”。
(1)優(yōu)先提問。
課堂教學實際中,老師提出問題,只要發(fā)現(xiàn)有“學困生”舉手,立即讓他回答,答對了立刻表揚鼓勵,答的不完整,讓他想一想,靜聽后再重答,答對表揚,滿足“學困生”的成就感。
(2)優(yōu)先板演
在課堂上,板演不但可以檢查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集中精力分析問題,想出解決方法。并以最美的表現(xiàn)和最高的水平展現(xiàn)給觀眾,成功的板演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3)優(yōu)先參與游戲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游戲活動,盡量多讓“學困生”參與,使他們在游戲的樂趣中理解掌握知識,讓他們的智慧不斷閃光。通過給“學困生”提供優(yōu)先活動,極大鼓舞“學困生”學習熱情,實現(xiàn)了展示自我的愿望。
(4)優(yōu)先批改作業(yè)
對學困生的作業(yè)要盡量面批面改,難題還得當面訂正示范。講評時,要從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fā),以正面表揚為主。
二、“兩分層”尊重個體差異,實現(xiàn)共同進步
新課標指出:“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創(chuàng)造的設計教學過程,要正確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遍L期以來,教學沒有體現(xiàn)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法,是減少兩極分化加劇最好的方法。
(一)教學對象分層
教學設計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態(tài)度、學習基礎等仔細分析,對不同的個體做到心中有數(shù)。將學生分三層:
A層學生:學習基礎較差,主動學習意識薄弱,課堂參與意識不高,需要老師和同伴幫助才能完成正常課堂練習。
B層學生:學習基礎尚可,部分情況下也能積極思考并參與發(fā)言,能獨立完成正常課題練習。
C層學生:學習基礎好,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在完成正常課題練習外還能有拓展性思考。
(2)課堂練習分層
課堂練習是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獲得技能、發(fā)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同水平的學生需要不同的練習。教學時,做好練習分層,把練習進行分層,分成三類:第一類,基礎題;第二類,變式題;第三類,拓展題。要求A層學生完成“基礎題”;B層學生完成“基礎題+變式題”;C層學生完成“變式題+拓展題”。當然,這樣的要求不是強制的,可允許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擇,重新組合。
(3)作業(yè)布置分層
通常設計作業(yè),老師都是統(tǒng)一的。三類學生一個樣。這不利于不同類學生的 “最近發(fā)展區(qū)”得到發(fā)展。因此,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作業(yè)布置也需分層。
三、個別輔導培養(yǎng)“九習慣”,引領前進方向
新課改下的輔導,不應僅僅立足于簡單知識點的灌輸,而應更著眼于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應重視培養(yǎng)“九大習慣”
(1)課前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了解學習內容的重難點,認識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找出困惑,為在課堂聽課做準備。
(2)專心上課的習慣。專心上課是提高效率的重要途徑,每個學生都應該努力做到:主動參與,大膽發(fā)言。還要努力做到:動口、動耳、動眼、動手、動腦、多聽、多說、多寫、多讀。
(3)課后復習的習慣。分三步:睡前復習、過電影、單元復習。
(4)拓展閱讀的習慣。平時讀課外書時,讓孩子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讓孩子邊讀邊動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選擇孩子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后,可以批注,在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以后可以批注一句話,再往后,可以幾句話,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傊?,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5)積累語言的習慣。學會記筆記,歸納總結,舉一反三,隨時記錄好句好段,諺語歸納。例如“采蜜本”的運用。
(6)認真書寫的習慣。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孩子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畫、筆順寫準確。
(7)會讀書的習慣。從一句到一段到一篇。
(8)會審題答題的習慣。孩子們對于有些題目的解答,往往不是不會,而是沒有很好審題,造成錯誤??勺寣W生做題時,動筆在題目上將重點的字詞圈一圈,劃一劃。
(9)糾錯的習慣。每門學科都應有錯題本,教師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記錄錯題的習慣,還要對錯題進行二次批改。
在教學實踐中,“學困生”的轉化教育很難一勞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反復的工程,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
在教學中老師要有意識地注重“學困生”的控制與轉化,讓全體學生學有所獲,真正實現(xiàn)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宏偉目標,讓素質教育的燦爛之花結出豐碩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