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語文這門學科,從小我就一直喜歡。我喜歡看著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盡情發(fā)揮才能,羨慕著他們那寬廣的知識面。如今,我也成為一名擁有二十多年教齡的小學語文教師。近年來,教學改革如火如荼,面對這些新穎的教學理念和形式,我常思慮彷徨,我的教學方法是對還是錯?下面我就小學語文教學,談?wù)勎业恼J識,分別從教學生什么、如何教以及怎樣完善自身三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千教萬教,教學生求實
網(wǎng)絡(luò)時代,有人認為寫字教學已經(jīng)不重要了,但我以為,漢字是中華民族的魂,它蘊含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我們必須充分重視寫字教學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中的基礎(chǔ)性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寫字水平,教師要做到以身示范,這樣才能在學生寫字時給予最形象、最生動、最切實的指導(dǎo)。其次要注重評價,提高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滲透于學生日常的讀寫實踐活動之中,營造“提筆即是練字”的良好氛圍。在寫作方面,我們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讓孩子寫自己想寫的:他們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教師在剛剛開始進行寫作訓練時,就要幫助學生打消思想顧慮,教學生學會用筆來說話,平時自己怎樣想就可以怎樣說,怎樣說就可以怎樣寫。
二、春風化雨,教學生求新
學習的快樂源于生活的實踐。我們要讓語文走進學生的生活,要有意識地引導(dǎo)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教學《廣玉蘭》這一課時,適逢校園里廣玉蘭花盛開,我直接把課堂搬到了廣玉蘭樹下。學生平時雖然看到花開,聞到花香,卻不知是什么花。這樣一節(jié)課上下來,學生把感性的認識融入對文本的理解中,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入了。在教學《春聯(lián)》一課時,課前我讓學生收集春聯(lián),課堂上讓學生解釋春聯(lián)的形式美、聲律美,同時去感受春聯(lián)所寄托的美好祝愿,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激發(fā)了解更多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熱情,從而達到了“生活處處皆語文”的教學目的。
三、化蛹成蝶,塑造完美自身
小學語文教師面對的是活潑可愛的小學生,做到與時俱進、完善自身,才能真正懂這些孩子,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首先,要做一個智慧的語文老師。這里的“智慧”是一種經(jīng)過努力才能達成的智慧,更是一種能讓我們的工作變得輕松一些、生活變得幸福一些的智慧。其次,要做一個風趣的語文老師,要有童心、有愛心。教師要學著用兒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兒童的心來思考世界,用兒童的話語來評價世界,要在嚴格要求學生的同時真心地關(guān)愛他們。生動活潑的課堂、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試問哪個學生會不喜歡呢?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課堂氣氛自然會融洽,師生自然能夠和睦相處。在這樣的教師引領(lǐng)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然能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