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龍春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和教學模式的不斷整合,以翻轉課堂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的產(chǎn)生。翻轉課堂為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提供了新的途徑。文章從大學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角度出發(fā)探討翻轉課堂教學的運行模式,并以貴州師范大學軍事理論課程為樣本,探討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對師生產(chǎn)生的影響。通過研究實踐,翻轉課堂作為教學模式的新生事物,首先,資源協(xié)調和投入對建設優(yōu)質網(wǎng)絡教學平臺意義重大,尤其是師資隊伍建設;其次,網(wǎng)絡學習平臺缺乏對學生參與的有效監(jiān)督和考核機制;最后,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軍事理論課程所產(chǎn)生的育人樹德意義值得關注。
關鍵詞:翻轉課堂;軍事理論;應用研究;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7)22-0135-0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model, flipped classroom which is a new teaching model is engendered. Flipped classroom provides a new way for the colleg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From the college of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operation model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l, which is in the military teaching of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From teaching practices, the flipped classroom, as a new teaching model, firstly, is important to coordinate and invest resource for constructing quality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especi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Secondly, the network learning platform lack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assessment mechanism for student participation. Lastly, it is worth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which is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the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in colleges.
Keywords: flipped classroom; military theory teaching; application study; college
起源于美國的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力求實現(xiàn)整合教育資源、轉變教學方式和提高教學效率[1-3]。在翻轉課堂中,學生不僅僅需要掌握傳統(tǒng)知識與技能,更多的是培養(yǎng)與人的協(xié)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活動組織能力、創(chuàng)造性能力等綜合素質[4]。目前,翻轉課堂在國際上引起了自班級授課制度產(chǎn)生以來的教育大變革,成為近幾年全球教育界普遍關注的熱點[5]。其教學理念謀和我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思想,自引入國內(nèi)后,立刻在我國教育領域掀起了學習和實踐的熱潮[6]。本文將從翻轉課堂在大學公共必修課程軍事理論教學的應用,探討其在培養(yǎng)和塑造地方大學生關心國防、支持國防建設的作用[8-9]。因此,應當正確認識翻轉課堂在公共必修課教育的重要意義,采取積極措施完善軍事理論教育體系;同時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教育模式在軍事理論課程公共必修課教育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國防意識,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采用以年級、班和專業(yè)為分析單元,分析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應用到大學軍事理論課程教學中所帶來的教學意義。通過對貴州師范大學2013級、2014級、2015級和2016級學生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初步調查后,對相關研究參數(shù)進行了必要的補充與刪減,最終確定年級、班和專業(yè)三個研究單元。根據(jù)不同的研究單元,設計不同的數(shù)據(jù)采集的方法和調查參數(shù)。對于研究學校、年級和班級的數(shù)據(jù)獲得,通過校教務系統(tǒng)和招生系統(tǒng)確定研究區(qū)的概況;用簡單隨機模型確定班、任課老師的調查問卷樣本數(shù),通過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進行調查,實現(xiàn)縱向、追蹤調查。
根據(jù)不同的研究主體,設計不同的調查方法。對接受軍事理論課程學習的年級、總人數(shù)、專業(yè)類型實行普查,確定研究主體的概況;用簡單隨機模型確定上課班級、任課教師的調查研究樣本數(shù)。2013級共5960人,其中樣本為2118人,占比為35.54%;2014級共5819人,其中樣本為1748人,占比為30.04%;2015級共5399人,其中樣本為1873人,占比為34.69%;2016級共5433人,其中樣本為1866人,占比為34.35%。
二、翻轉課堂的運作模式
1. 建構翻轉課堂的運作理論[10]。一是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就是教師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學情、分析學情,在把握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之后,利用翻轉課堂的學習平臺,使學生所自主學習教學視頻內(nèi)容、習題練習都是在學生所能接受的發(fā)展水平之內(nèi),確保通過教學活動學生能夠達到最近發(fā)展區(qū);二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其認為知識是動態(tài)化的、變化的,反對將知識客觀性和絕對化,強調通過學生自身已有經(jīng)驗建構起來的知識更為可信、可靠,學習的結果是學習者經(jīng)歷了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而獲得的;三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其以學生為核心,重視學生的差異,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 翻轉課堂實施原則[11]。一是三維目標教學原則,在翻轉課堂中,知識的學習,只是學習全程的中介和橋梁;通過挖掘知識的育人觀念,在知識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情感教育,努力創(chuàng)建“三維目標”教學。二是學生主體性原則,翻轉課堂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獲得知識的過程完全是由學生自主完成的,是在已有學習經(jīng)驗積累基礎上自我建構的。三是平等合作原則,教師不再是學生學習的主宰者,而是去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合作的新型師生關系。四是“授人以漁”原則,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將“授人以漁”而不是“授人以魚”的原則融入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鍛煉了學生主動探究問題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實施翻轉課堂流程。分析國內(nèi)外運作的模式,探尋大學軍事理論課程實施翻轉課堂的主要流程,本文主要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實施翻轉課堂:實施翻轉課堂的準備階段、課堂實施階段和課后反思評價階段。
一是課前準備階段。教師在分析學情基礎之上,研究教學內(nèi)容,制定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重難點來制作微視頻和學案;學生在課前必須按要求觀看教學微視頻,并完成學案的相關作業(yè),對于學案、視頻中的疑難問題,做好標記,為課上實施階段提出問題。
二是課堂實施階段。教師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知識內(nèi)化吸收的過程主要集中在課堂,其側重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檢測和知識重難點的解讀,因此,教師一般采用疑難解答、個別輔導,總結歸納等方式來組織教學;學生通過活動探究,學生間進行合作交流完成練習題,并將成果在課上或網(wǎng)絡平臺上展示。
三是課后評價階段。教師通過網(wǎng)絡平臺展示或課上的成果展示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根據(jù)結果進行反思總結不足之處,為下次開展翻轉教學提供參考;學生根據(jù)作業(yè)成績、總結反思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學習方法的不足之處,總結有效的學習方法,及時調整學習方式。
三、翻轉課堂在大學軍事理論課程中的應用和分析
1. 構建翻轉課堂的教學平臺。一是學情分析,大學軍事理論課程為大學公共必修課,根據(jù)相關部門規(guī)定其授課不少36課時,合2個學分,但隨著近些年的教學改革,其課時降為18課時,合為1個學分,這急需實施線上線下教學完成教學計劃。二是內(nèi)容分析,由于課時量壓縮,根據(jù)學校的教學安排:1-16周為上課周,17-18周為實踐周,19-20周為考試周,所以,大學軍事理論課程安排為單或雙周上課,這樣同學可以利于沒有大學軍事理論課程的周完成網(wǎng)絡學習。三是團隊建設,由于貴州師范大學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程由軍事教研室完成,而軍事教研室掛靠在學生工作部,導致其獨立性、專業(yè)性、協(xié)調能力等不強,進而帶來資源調度力不到位和師資不足,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所以在學?,F(xiàn)代教育中心所提供的Moodle教學平臺支撐下,組建由外聘校外專家和本教研室任課教師構成的翻轉課堂建設團隊。四是平臺建設,根據(jù)教學需要設置了16學時的翻轉課堂學習時間,其中:國防概論4學時、軍事思想4學時、戰(zhàn)略環(huán)境4學時、軍事高技術2學時和信息化戰(zhàn)爭2學時。
2. 運作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一是制定翻轉課堂學習規(guī)則,由于本課程為公共課程,加上我校男女比例為1:3等原因,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不夠積極,所以在建設翻轉課堂教學時必修設計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二是翻轉課堂教學考核機制,為了提高學生的網(wǎng)絡學習的積極性,對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程考核的標準為100分制,其由三部分組成,分別為:平時成績30分、翻轉課堂成績20分和期末考試(閉卷)成績50分,使翻轉課堂學習不僅僅是出于愛好,還是一項必須完成學習任務。三是翻轉課堂的運作機制,利于學校現(xiàn)代教育中心所提供的Moodle教學平臺設置登錄學習時間(一般每個專題時間段為1-2周:起始時間為上一次課后到下一次課開設),并按要求完成相關作業(yè)。四是翻轉課堂的互動、評估機制,Moodle教學平臺能將任課教師和上課班級歸類,師生通過Moodle教學平臺可以彼此檢查在線時間和作答與評分時間,有利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教學成果。
3. 評估翻轉課堂教學平臺。一是任課教師翻轉課堂使用率較低,通過對Moodle教學平臺檢測任課教師的上站情況,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上站時間較短且較集中,初步了解是由于任課教師的課時費來源于18學時的費用,而翻轉課堂所消耗的時間遠遠多余18課時,所以有的教師只是認為是負擔,消極使用網(wǎng)絡學習平臺。二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堂紀律不理想,在翻轉課堂的教學紀律中,大多數(shù)任課教師認為翻轉課堂的課堂紀律有待提高。在全體樣本中使用翻轉課堂教學的老師,有57%的老師認為翻轉課堂教學紀律一般,有38%的老師認為翻轉課堂教學紀律無法監(jiān)測,僅有5%的任課教師任務翻轉課堂機率較好。
四、結論與討論
1. 教師隊伍參差不齊,急需優(yōu)化翻轉課堂建設教師團體。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校大學生軍事理論課程教學中應用已經(jīng)歷時四屆學生,因此,在教學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主要原因有:一是年限較長的教師對翻轉課堂了解較淺,并在相應的操作中存在困難,因此難進行翻轉課堂教學;二是執(zhí)教較短的教師在教學中專研不透,缺乏深厚的課程背景知識支持,所以在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只是機械的模仿團隊的翻轉課堂教學案例,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急需要構建教師團隊,使彼此間相互學習,從而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更好的為教師、學生服務。
2. 學生規(guī)模大,實行大班授課,教師隱形成本高。由于學生規(guī)模大,師資不足,所以上課班級控制在120-200人之間大班教學;再加上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教師需要根據(jù)學情、教學目標提前制作微視頻和編制學習任務單。課前教師要收集學生已完成的學習任務單,整理學生自主學習中的難題,并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課上教師先進行疑難解答,在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并組織課堂探究活動,保證學生積極參與,實現(xiàn)知識內(nèi)化和吸收。相比傳統(tǒng)課堂,在翻轉課堂中,制作微課難度大,備課耗費精力大,實施困難,翻轉課堂成本高。
參考文獻:
[1]翟雪松,尹吉明,林莉蘭.結構方程視角下我國翻轉課堂滿意度模型構建[J].高教探索,2015,5:65-72.
[2]蔡郴英,李楠,邱葭菲.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與管理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9:291-292.
[3]齊濤.基于翻轉課堂的幾種教學模式[J].考試周刊,2016,15:110.
[4]俞啟定,宋朝霞.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32(1):96-104.
[5]張東亮.微時代下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模式探究[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70-72.
[6]趙俊芳.翻轉課堂的內(nèi)在意蘊及高校教學改革的未來走向[J].中國高教研究,2016(6):105-110.
[7]楊紅 .談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德育培養(yǎng)[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50-52.
[8]張萬軍.軍事理論教育促進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提高的途徑[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16(11):90-92.
[9]杜玉波.切實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咨政育人功能[J].中國高教研究,2016(10):1-3.
[10]葉國文.中國高等教育現(xiàn)代化與體系建設[J].中國高教研究,2017(7):12-16.
[11]王俊程,胡紅霞,李學舒.高校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的改進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5(3):12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