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淵 方惠
摘 要:由于資源市場化的加劇以及科研人員對學術信息資源的需求量增加,導致部分高校在館藏資源建設面臨窘境。文章通過對開放獲取資源(OPEN ACCESS)的背景信息以及開放獲取資源的特征性模式的介紹,提出將OA資源融入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以完善高校圖書館資源構成的設想,并從OA資源少、收集整合難等方面討論OA資源對高校圖書館資源構成的影響。
關鍵詞:開放獲??;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時代下,學術資源對于生產生活的作用不容小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以及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fā)研究都離不開對于科研學術資源的利用。但是由于商業(yè)市場化逐漸滲透進期刊等文獻資源領域,使得文獻資源溢價嚴重。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時不得不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這樣也導致了部分高校圖書館不能更好的履行信息保障部門的職責。因此,借助于開放獲取資源完善高校圖書館資源的構成就顯得尤為重要。
1 開放獲取背景
開放獲?。∣PEN ACCESS)是國際學術界等組織通過利用互聯(lián)網推動學術成果自由傳播而開展的學術活動。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大力發(fā)展和廣泛運用,開放獲取活動促進科學信息在學術界的交流也變得更加廣泛,增強了科學研究的公共信息化和科學成果公共利用的效率。
OA活動起始于上世紀末,由于傳統(tǒng)學術雜志出版模式商業(yè)化對學術交流帶來了嚴重阻礙,加之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及運用成為了學術資源信息的傳播媒介并給予了信息更廣闊的傳播空間,打破了地域空間的局限性。[ 1 ]開放獲取活動的成功發(fā)展,也為學術文獻資源的傳播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交流模式。該模式在保障和尊重作者權益的前提下,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傳播媒介,將學術資源信息置于公開網路中可以被讀者免費獲取閱讀。
21世紀以來,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圖書館及各學術組織為了拮抗學術文獻資源商的商業(yè)化局面,世界范圍內發(fā)起了大規(guī)模的開放獲取運動。《布達佩斯協(xié)議》的簽訂以及2003年著名的《開放獲取柏林宣言》成為了OA運動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由此也開創(chuàng)了世界學術界學術交流的新紀元。自開放獲取運動開展以來,全世界多個國家地區(qū)的學術組織和機構都紛紛加入到了協(xié)議中并召開了信息自由傳播會議進行推廣宣傳。[ 2 ]隨著開放獲取模式的日漸成熟,國際上把每年10月的第三周設定為開放獲取周以此來推進OA運動的開展。但是國內于2012年底國家圖書館才舉辦了第一屆開放獲取周活動,由此開創(chuàng)了國內的開放獲取運動。
2 開放獲取模式及特征
目前,開放獲取模式已由最初的OA期刊模式發(fā)展到如今的多種模式共存的局面,主要包括兩個類別,分別為OA倉儲和OA期刊。
OA倉儲主要是一些學術科研組織將網絡平臺上出現(xiàn)的免費學術資源收集整理并儲存在服務器中,然后向其注冊用戶免費推送及訪問閱讀。OA倉儲的學術涉及范圍還比較局限,主要是涉及一些自然科學領域。而現(xiàn)在OA資源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建設開放獲取期刊暨OA期刊。
OA期刊是免費期刊,任何讀者都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免費閱讀、下載其收錄的所有科學文獻資源。開放獲取經過二十多年的發(fā)展,獲取模式也逐漸變得多樣,除外兩種主要的資源模式以外還發(fā)展出包括學術論壇、文件共享、個人博客分享等多種資源信息模式。由于OA資源的免費特性,其文獻資源的質量也參差不齊,一些模式收錄的信息資源的隨意強,學術價值有限,這也是導致開放獲取資源發(fā)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
OA期刊作為開放獲取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種,相對于傳統(tǒng)的學術期刊,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免費,所有互聯(lián)網用戶可以通過網絡數據庫平臺隨時隨地訪問文獻信息。雖然OA期刊免費向用戶開放閱讀,但是由于其擁有一些學術組織和社會基金會的經濟支持,因此收錄的文獻仍然經過專家學術評委會的評審,以保證文獻資源的科學性、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新性。另一方面,OA期刊借助互聯(lián)網這個實時媒體進行傳播交流,更好地實現(xiàn)學術信息的時效性。眾所周知,紙質版期刊從收錄文獻資源到最后成書發(fā)布,一般都要歷時幾個月的時間,而在科技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快速、及時的將學術資源信息讓大眾獲取才不會讓學術資源信息失去新穎性和前瞻性。[ 3 ]
但是OA期刊由于其分散性以及小眾性,很多期刊不被大眾所熟知,因此如何將OA期刊整合起來,就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圖書館對此應該承擔對網絡學術文獻資源收集與整理的任務,國外隆德大學就成為收集整合開放獲取文獻資源的先驅。其將網絡平臺上的OA期刊收集整理并建立了第一個開放獲取資源檢索平臺DOAJ(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4 ] 隨著OA活動的深入,OA期刊的數量也急劇上升,類似DOAJ開放獲取資源檢索平臺也逐漸增多,一些知名數據庫資源網絡平臺也開始收錄OA期刊,這使得OA資源的獲取渠道更廣?,F(xiàn)在除了DOAJ之外,也涌現(xiàn)出了一批OA資源獲取平臺,例如BioMed Central、Science Direct、World Scientific以及Wiley Online Library等數據庫檢索平臺。
3 OA資源在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影響
由于市場化建設的凸顯,期刊價格和網絡數據庫價格飆漲,而部分非重點高校圖書館的資金供給有限,這就造成了此類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面臨窘境。一些??祁悓W校,例如醫(yī)學院校、師范院校等,其只能將資金購置專業(yè)領域的學術資源,而忽視了資源的全面化、多樣化。
OA 資源作為互聯(lián)網免費獲取與分享的學術資源信息,能充分彌補資源建設中經濟力量不足的困境,但是國內大眾對OA的認識不足、OA期刊資源量少、統(tǒng)一檢索平臺匱乏導致了OA資源在國內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中不能更好的發(fā)揮其優(yōu)勢作用。
首先,開放獲取資源在國內的發(fā)展較國外遲緩,大多數圖書館對此類資源不甚了解,有些高校圖書館雖然知道,但是對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目前,一些高校圖書館開始將OA資源作為網絡文獻資源構建列入文獻資源建設中,很多高校圖書館也將OA資源鏈接添加進了圖書館主頁,以此向學術科研者和學生推薦OA資源。但是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的增長是極其緩慢的,很多圖書館對OA資源沒有展開深入的挖掘工作,致使開放資源在圖書館資源建設中的占比進展并不明顯。由于開放獲取資源是在網絡平臺免費獲取,大量期刊資源或者倉儲資源都十分分散,一家或幾家圖書館人員很難收集并獲取現(xiàn)有的所有的開放獲取資源。隨著對開放獲取資源的認知度增加,相信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會加入進收集整理OA資源的大隊伍中來,OA期刊資源和OA倉儲資源能更好地融入圖書館網絡文獻資源建設中,使其完善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的學術領域構成,為科研人員及師生提供更廣泛的學術信息。
其次,OA期刊資源量少,也導致了圖書館利用OA資源進行文獻資源建設的困難度。國外開放獲取資源的運動已經開展有二十余年,世界各地多個學術組織和出版商也創(chuàng)辦了多個OA期刊資源,或者將其已有的紙質版的傳統(tǒng)期刊轉變?yōu)镺A電子期刊。目前,通過DOAJ收錄的OA期刊已達到了5000余種,但是相對與傳統(tǒng)商業(yè)化期刊資源的數量還是少之又少。一方面,由于大眾對于OA資源的認識度低,每年僅有很少數量新增的OA期刊資源出現(xiàn);更重要的是,商業(yè)化期刊資源可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而OA期刊資源的建設一般依賴于社會基金會的支持或是大型學術組織的經濟支持。由于OA期刊資源數量有限,而且大多OA期刊資源均為外文資源,國內高校圖書館在資源建設中對于OA資源的利用也就比較貧乏。
第三,OA資源基本都是免費化的電子化資源,由于其借助互聯(lián)網平臺發(fā)布,大部分資源都是分散而無整合優(yōu)勢,更是缺乏統(tǒng)一的文獻信息檢索平臺。隨著網絡服務的日漸發(fā)展,讀者和科研人員都早已習慣借助網絡平臺獲取自己所需的學術資源,商業(yè)期刊商家也早已從紙質期刊模式轉向了電子化期刊模式。國內國外也由此建立了許多的學術資源檢索平臺,國內資源收錄最廣、認識度最高的莫過于中國知網。借助這些網絡檢索平臺,許多期刊資源也被大眾所知曉。但是由于OA資源的分散性,很少有學術組織或者機構對其進行收集整合,因此針對OA資源的統(tǒng)一性的檢索平臺也很少。目前,國際上收錄OA期刊資源較多,大眾所熟知檢索平臺僅有4個,分別是隆德大學創(chuàng)辦的DOAJ、英國生物醫(yī)學中心建設的BMC、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PLoS以及美國斯坦福大學建立的Highwire。國內開放獲取活動起步晚,OA期刊和OA倉儲的資源量都比較貧乏,加之國內圖書館和學術組織對其的重視度還不夠,因此國內還未見有機構針對OA資源建立相關的檢索平臺。高校圖書館作為學術信息的集散地,積極參與OA資源建設,將分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OA資源庫,這樣才能充分挖掘發(fā)揮出OA資源的優(yōu)勢。然后將其與館藏文獻資源所整合,在以滿足讀者對學術文獻資源的需求為首要前提的基礎上,建設一個覆蓋面廣、收錄資源多的高層次的文獻資源共享網絡。[ 5 ]
4 小結
傳統(tǒng)期刊廠商的商業(yè)化操作已對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高校圖書館在資源構建上必須要與時俱進,OA資源是一種開放性、特殊性的學術信息資源,它的出現(xiàn)也給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隨著互聯(lián)網時代和大數據時代的深入發(fā)展,高校圖書館也必將接受新的挑戰(zhàn),如何建設一個資源覆蓋面廣、文獻獲取易的信息服務網絡,從服務大眾向為讀者提供個性化服務轉變。高校圖書館是高校發(fā)展的學術保障力量,也體現(xiàn)了一所高校的科研學術研究能力。高校圖書館應加大對開放獲取資源的挖掘與宣傳,這不僅有利于減小對文獻資源構建的經濟壓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經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完善圖書館的資源構成,為大學科研人員與學生提供更好更全的獲取學術信息的網絡信息平臺。
參考文獻:
[1] 高淑琴.圖書館學情報學開放獲取資源類型劃分及其現(xiàn)狀[J].情報科學,2007(02):315-320.
[2] 張媛,王偉.大數據時代圖書館OA文獻資源建設研究[J].蘭臺世界,2015(11):129-130.
[3] 楊福進.高校圖書館OA期刊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6(03):46-48.
[4] 王靜芬.試析Open Access對大學圖書館的影響[J].圖書館論壇,2006(03):84-86.
[5] 田峰.論高校圖書館OA資源建設與有效利用[J].圖書館學刊,2009(02):80-81.
作者簡介:
張淵(1986-),男,四川南充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為圖書館館際互借服務及開放獲取資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