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李潔玲 梁詩華 葉玉怡
摘要[目的]測定黃芪、當歸、白芍、甘草4種常見補益中藥中微量元素。[方法]采取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對單方藥材和配伍組合藥材分別用直接消化、水煎前處理方式進行元素測定。[結果]4種中藥中鈣、鎂含量較大,其次是鐵、鋅、錳、銅,含量穩(wěn)定;配伍組合中,各個組合鎂含量最高,鈣、鐵、鋅、銅、錳的含量較為穩(wěn)定。但在水煎液中鎂含量尤其高,其他元素含量均較低,估計與配伍組合藥材有效成分的相互影響有關。[結論]4種常見補益中藥中各個元素分布規(guī)律較為一致,從高到低依次為鈣、鎂、鐵、鋅、錳、銅,鈣與鎂含量較高,鐵、鋅、錳、銅的含量比較穩(wěn)定。
關鍵詞中藥;微量元素;單方藥材;配伍
中圖分類號R28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0517-6611(2017)08-0132-03
Determina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Four Kin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WANG Ying,LI Jieling,LIANG Shihua et al(College of Food Science,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Zhongshan,Guangdong 528458)
Abstract[Objective] To determine trace elements in four kin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cluding Astragalus membranaceus,Angelica sinensis,Radix Paeoniae Alba,Radix Liquiritiae.[Method] By using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 method,single herbs and compatible herbs were determined by direct digestion and decoction pretreatment ways.[Result] Results showed that in four kinds of Chinese medicine,the contents of Ca and Mg were the highest,followed by Fe,Zn,Mn,Cu,the contents were stable; in four kinds of compounds of these Chinese medicines,the contents of Mg were much more than other elements,the contents of Ca,Fe,Zn,Cu and Mn were stable.In decoction,Mg was especially high,and the other elements content were very low,which probably be related to the interaction of theses medicines after compatibility.[Conclusion] The distribution of each element in four kin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is consistent,the order of contents from high to low is Ca,Mg,Fe,Zn,Mn,Cu,among which,contents of Ca,Mg are relatively high,Mn,Cu are stable.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race elements;Single herb;Compatibility
生物體內的微量元素是指占生物體總質量0.01%以下的元素,雖含量極少,卻是生命不可缺少的[1]。前人研究發(fā)現,中藥無論是單方還是復方中微量元素均是中藥質量不可或缺的特征參數[2]。中醫(yī)藥與微量元素的研究是探討中醫(yī)藥作用機理、生物活性以及質理控制的關鍵,正日益受到重視[3]。微量元素是中藥歸經和藥性物質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許多生物分子的活性起著關鍵的調控作用[4],同時也能對人體新陳代謝中的吸收、排泄產生影響,并通過絡合、螯合間接起到解毒作用,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此外,中藥在臨床上一般都是配伍使用發(fā)揮功效的。中藥的恰當配伍使用,能夠獲得對癥施治、補其所需的藥物有效成分與微量元素[5]。配伍對中藥微量元素的溶出及其存在形態(tài)的影響很復雜,以至于配伍組合藥水煎劑中微量元素的溶出量各不相同,并非各味藥單煎劑中相應元素按配方比例的數學加和。筆者采取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對黃芪、當歸、白芍、甘草4種常見補益中藥中微量元素進行檢測,分別用直接消化、水煎前處理方式對單方藥材和配伍組合藥材中的微量元素進行測定,探索微量元素在中藥煎制前后各部分的分布規(guī)律,以期為進一步探討中藥微量元素對機體調節(jié)和治療機制奠定基礎,并更有效地指導中藥的臨床運用及日常保健護理。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儀器。
ICP-AES-1000II 型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儀(日本島津公司) ;鎂、鈣、鐵、鋅、錳、銅的測定光譜條件:高頻功率1.2 kW,觀查高度15 mm,冷卻氣15 L/min,載氣1.0 L/min,等離子氣1.2 L/min,凈化氣3.5 L/min,波長分別是285.217、317.933、257.610、238.208、206.203、327.398。
1.1.2試劑和標準溶液。鎂、鈣、鐵、鋅、錳、銅、鎳、鉻、鈷、鎘、鉛的標準溶液,由國家鋼鐵材料測試中心提供的多元素混合標準溶液,各元素的濃度均為 1 000 μg/mL。硝酸(優(yōu)級純) ,高氯酸(優(yōu)級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試驗用水為MiniQ 水。
1.1.3樣品來源。試驗所用的中藥黃芪、當歸、白芍、甘草均購置于本地連鎖藥房(中山市中智大藥房)。
1.2方法
1.2.1樣品處理。原藥是指未經過水煎,直接取消化后的澄清液上儀器設備進行元素測定;水煎是指藥材水煎處理后的湯藥上機處理;配伍藥是指按照藥性和比例將相關的藥材組合;配伍藥水煎過濾殘渣是指配伍藥材經過水煎后過濾得到的殘渣物消解處理,再上機進行元素測定。
將購買的中藥材破碎成粉末狀,用濾紙包裹好,貯于干燥器中備用。準確稱取樣品1.000 0 g 各3份置于150 mL燒杯中,加蓋表面皿,加入HNO3-HClO4(4∶1) 混酸過夜,然后在電熱板上低溫加熱至棕色煙霧冒盡,高溫加熱至產生大量白煙,繼續(xù)消解直至近干。冷卻后用3%硝酸定容50 mL容量瓶中,同時制作樣品空白。
1.2.2樣品測定。結合儀器的工作條件和元素的特點,用 ICP-AES 法選擇光波測定樣品溶液中鎂、鈣、鐵、鋅、錳、銅、鎳、鉻、鈷、鎘、鉛等微量元素的含量。
2結果與分析
2.1單方劑原藥消化后的元素測定從表1可看出,對于所檢測到的必需元素中,鈣和鎂的含量最高,而且鈣與鎂的比例幾乎為1。4種中藥所測微量元素的含量雖不同,但分布規(guī)律相似,按含量從高到低依次為鈣、鎂、鐵、鋅、錳、銅。鈣的含量遠遠高于其他元素,在白芍中尤為突出,其次是常與之配伍的甘草。當歸和甘草中鎂的含量高于黃芪和白芍。銅、錳在4種藥材中含量低至0.01 mg/g左右。鈣、鎂、鐵、鋅、錳、銅在人體中的含量分布也是依次從高到低,但分別在人體的組成結構、營養(yǎng)代謝、生理活動正常運行上是必需的。
從生理條件方面來看,鈣在人體的結構組成和生理活動中起到重要調節(jié)作用。如鈣是腦神經元代謝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參與如神經和肌肉的活動,維持組織的應激性;調整心律,降低毛細血管和細胞膜的通透性,維持體內酸堿平衡等多種生理活動。
鎂可促進成骨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及蛋白質分泌,促進人體骨形成和所有生長過程及細胞。鈣、鎂能降低血中膽固醇的含量,從而起到防治冠心病的作用[6]。鐵、鋅、錳、銅等含量雖不如鈣、鎂多,已被證明參與人體的造血、生物酶合成、氧氣運輸等重要生理代謝活動,是機體正常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所必需的[7-9]。
近年來,不少學者研究表明,中藥中鋅、銅、鐵、錳4種元素的含量與補氣、補虛的作用有著必然聯系[10-11]。王永平[12]分別對當歸、地黃、黨參、熟地、桑椹、白芍、黃芪、白術等12種補益中藥材中的鐵、鋅、錳、銅、鈷、鉬、鎳幾種微量元素的含量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顯示,鐵、鋅、錳、銅幾種微量元素在補益中藥材中的含量相對更高。鄭覺風等[13]根據中醫(yī)“氣血兩虛”診斷標準,測定患者頭發(fā)中微量元素含量,結果發(fā)現,其鐵、錳、鋅含量明顯降低,而氣血雙補藥物含有豐富的鐵、錳、鋅、銅等元素,從而為臨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邵紅等[14]測定了7種補益中藥的微量元素,結果發(fā)現,補血、補氣中藥中鋅、銅、錳、鐵的含量較高,表明補益中藥所具有的補血、補氣、增強免疫功能作用與其所含鐵、銅、錳、鋅含量較高有關。也有說法是中藥有效成分與微量元素關系密切,有的是正相關,有的是負相關關系[15]。故微量元素的高低與藥性的大小不成正比。
2.2配伍組合藥水煎處理后湯藥的元素測定中藥藥性功能的發(fā)揮除了與單方藥本身的藥性有關外,還與各藥材的配伍有關。將4種中藥按照經方比例進行混合配伍,在實際臨床和日常生活保健中中藥都是水煎后過濾口服湯藥,故該試驗將配伍復方藥經水煎后檢測,探索其中各元素的含量。結果發(fā)現(表2),當歸黃芪配伍中各元素排列順序從大到小依次為鎂、鈣、鋅、鐵、錳、銅,白芍甘草配伍中各元素排列順序從大到小依次為鎂、鈣、銅、鋅、錳、鐵,黃芪當歸白芍各元素排列順序從大到小均為鎂、鈣、鋅、錳、銅、鐵。黃芪當歸白芍甘草中鋅略微大于銅,且各組配方中除了白芍甘草外,其余組Cu/Zn均小于1,可能是補氣補虛類中藥的特點。
2.3配伍組合藥水煎過濾殘渣中的元素測定從表3可以看出,除了鎂、鈣元素殘留較多,其他元素均比相應水煎液中含量略高,表明殘渣中含有大量未被溶出的鎂、鈣元素。在黃芪當歸白芍甘草配伍殘渣中鈣的含量是水煎液中的2倍左右,鎂的含量雖較高,卻只有水煎液中的1/4,表明配伍中各元素的溶出率有高有低,與元素本身及其他藥效成分有關,不具備各單方藥劑元素簡單加和的性質。在各組配伍藥中,各中藥水煎藥和殘渣中同一元素含量之和與相應單藥的元素含量不一致,相差明顯。結果表明,配伍藥元素溶出率受組合環(huán)境等影響,不具備簡單加和性。
中藥藥效組分理論認為, 藥效組分應與臨床療效相對應,中藥的配伍可影響藥效組分的溶出對中藥的療效有很大影響。同理,微量元素的溶出也會受到中藥配伍影響,如發(fā)生降解,或與大分子螯合作用,或氧化等。各藥材之間適當比例配伍,其中微量元素進行重新組合排列,使得元素的溶解性、消化降解性及功能性發(fā)生改變,從而在人體的生理代謝中發(fā)揮適當的調節(jié)作用[5]。
朱廣偉等[16]分析發(fā)現,單獨改變炙甘草或芍藥的劑量, 芍藥甘草湯中醋白芍的藥效組分均發(fā)生明顯改變,醋白芍與炙甘草劑量比越接近1∶1, 藥效組分含量越高。徐艷春等[17]研究表明,黃蓮與肉桂配伍后某些微量元素含量會下降,下降程度與肉桂的比例有關。李勇等[18]對治療冠心病的益氣活血中藥復方研究發(fā)現,益氣活血中藥復方中微量元素鉻、鐵、錳、鎂、鍶、鉀、鈉的含量明顯高于單味藥中某元素的累加,亦高于益氣藥與活血藥煎劑的元素累加; 而其鋅、銅、鈷、鈣的含量卻少于單味藥中某元素的累加。林義明等[19]用2,3-二氨基萘法通過環(huán)已烷萃取-熒光法測定黃芪、 當歸不同比例及單味藥的水煎液、浸漬液的微量元素硒含量,結果發(fā)現, 當歸與黃芪1∶5 比例配合煎劑中硒含量明顯高于其他比例組。
配伍后各藥材的微量元素與藥材其他成分或元素之間發(fā)生重新組合,影響到元素的存在形態(tài),最終改變了元素的溶出率和釋放率,間接表明配伍中藥藥性的物質基礎涉及到其中所含微量元素的含量、存在形態(tài)、水煎釋放率、溶解率等方面的影響。中藥的恰當配伍使用,能夠獲得對癥施治、補其所需的藥物有效成分與微量元素。
3結論
4種補益中藥中各個元素分布規(guī)律較為一致,從高到低依次為鈣、鎂、鐵、鋅、錳、銅,鈣與鎂含量較高,鐵、鋅、錳、銅的含量比較穩(wěn)定。
關于4種中藥的配伍效果,鎂含量相對較高,鈣、鐵、鋅、錳、銅的含量較為穩(wěn)定,各配伍復方藥材消解后檢測到的元素含量并不具有簡單的加和規(guī)律。中藥配伍后作為藥效物質基礎的微量元素變化的相關機理和作用機制有待于進一步探索。
當前,這些補益中藥已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用于煲湯、煮水服用來預防疾病和維持機體正常運轉。中藥微量元素的生理調節(jié)和預防保健效果不可小視,弄清配伍中微量元素變化與功能性的關系能指導各中藥恰當配伍,有利于人們正確使用中藥進行保健。
參考文獻
[1]
韓春雨,李雅靜.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J].廣東化工,2013,40(15):88-89.
[2] 秦俊法.中國的中藥微量元素研究Ⅴ.微量元素:中藥質量控制不可或缺的特征參數[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11,18(3):1-20.
[3] 李敏晶,么爽,王秀嬪,等.三種微波萃取秦皮中秦皮甲素和秦皮乙素的方法[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04,42(2):278-282.
[4] 范文秀,朱芳坤,郝海玲.清熱類中藥中微量元素的比較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2010,30(2):310-313.
[5] 胡廣林,李平,羅盛旭.中藥微量元素溶出的研究概況[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07,24(2):51-53. [6] 王淑云,劉秀明,李銳,等.Zn、Mg對大鼠成骨細胞生長分化的影響[J].中華創(chuàng)傷雜志,1994,10(2):56-57.
[7] 范娟娟,豆淑艷.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J].河南科技,2014(15):59.
[8] 牛蕓民,楊天林.若干重要微量金屬元素的生物化學功能及其與人體健康的關系[J]. 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4,31(2):78-80.
[9] 鄭春霞,王文全,胡志林.維、哈、漢三種不同民族性別的人發(fā)中微量元素含量測定[J].光譜學與光譜分析,2000,20(3):368-370.
[10] 趙永同,郝海兵,譯.微量元素用于臨床實踐中的問題[J].國外醫(yī)學(衛(wèi)生學分冊),1991,18(1):33-37.
[11] 盤家萍,韋鳳平,李梅,等.3種補氣補虛類中草藥原藥及水煎液中微量元素的測定[J].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2015,32(5):21-23.
[12] 王永平.補益中藥微量元素的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35):73-74.
[13] 鄭覺風,祝光禮,夏元初,等.虛證病人頭發(fā)微量元素含量的改變:附57例分析[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1988(2):9.
[14] 邵紅,邊才苗.7種補益中藥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溶出率測定[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2,9(11):51-54.
[15] 劉長利,尹艷,張淑華,等.中藥甘草中微量元素與有效成分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17):3335-3338.
[16] 朱廣偉,張貴君,王晶娟,等.單因素配伍劑量對經方芍藥甘草湯藥效組分的影響[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5,18(2):168-173.
[17] 徐艷春,汪文萊,趙賢芳.黃連配伍肉桂前后微量元素的成分分析[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8(2):145-147.
[18] 李勇,劉孟宇.益氣活血中藥復方對冠心病患者微量元素影響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12(23):2508-2510.
[19] 林義明,李前勇,蘇榮,等.當歸補血湯煎液中硒元素的測定[J].中獸醫(yī)學雜志,2003(6):7-8.
安徽農業(yè)科學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