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翔
【摘要】目的 觀察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術后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PCI術治療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guī)抗凝治療)及觀察組(鹽酸替羅非班治療),各40例,比較兩組臨床應用效果。結果 觀察組血流變、心功能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術后應用鹽酸替羅非班可收獲理想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工作中推廣使用。
【關鍵詞】鹽酸替羅非班;冠心病;2型糖尿??;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02
PCI術是目前治療冠心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利用經心導管技術來疏通狹窄甚至是完全閉塞的冠脈管腔,繼而實現(xiàn)提高血流灌注的目的。然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合并慢性疾病的冠心病患者數(shù)量越來越多,在此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最為常見。糖尿病的存在使得患者體內血脂代謝紊亂、血小板活性提高之下聚集性被激活,纖溶活性降低下給患者心功能的運轉帶來嚴重影響[1]。所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提高心肌灌注效果成為當務之急。鑒于此,本次研究圍繞鹽酸替羅非班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術后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內容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行PCI術治療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55~68歲,平均年齡(60.34±1.11)歲。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56~70歲,平均年齡(60.35±1.10)歲。納入標準:(1)既往無鹽酸替羅非班過敏史或禁忌者;(2)無其他全身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感染性疾病者;(2)免疫系統(tǒng)疾病或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抗凝治療,方案如下:低分子肝素鈣(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60190)5000 U皮下注射,每12 h注射一次,連續(xù)使用7天;拜阿司匹林(Bayer S.p.A,國藥準字J20080078)口服,100 mg/次、1次/d;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0542)75 mg/次、1次/d,口服給藥。
觀察組采用鹽酸替羅非班治療,鹽酸替羅非班(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0328)取本品并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之中,配比濃度為50 μg/mL的混合液后以0.075 μg/kg·min靜脈維持,持續(xù)48h[2]。
1.3 觀察指標
選取血流變、心功能作為觀察指標,其中血流變采用北京普利生儀器有限公司生產的LBY-N6C全自動血流變儀、LBY-F200A紅細胞壓積測定儀進行測定;心功能采用美國BOMED公司生產的CFM-Ⅰ型自動心功能監(jiān)測儀予以測定[3]。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血流變指標比較
觀察組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比容、紅細胞變形指數(shù)、紅細胞聚集指數(shù)、紅細胞電泳指數(shù)、紅細胞剛性指數(shù)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心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心臟指數(shù)無明顯差異,治療后各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經過PCI術治療,卻仍然存在著較高的心血管風險,其原因在于合并2型糖尿病后血脂代謝功能紊亂,使得血液中脂質成分利用率隨之下降,繼而影響血小板功能的正常運轉。特別是PCI術的實施不可避免的造成血管內皮損傷,內膜下的蛋白質基質暴露,血小板被激活并迅速附著于損傷部位且在二磷酸腺苷誘導下血小板異常凝集,最終誘發(fā)心血管事件[4]。所以抑制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術后血小板異常凝集成為保障手術療效的關鍵之所在。
本次研究證實,觀察組患者經鹽酸替羅非班治療,血流變指標數(shù)值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抗凝治療下的對照組。治療前兩組患者左室射血分數(shù)、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心臟指數(shù)無明顯差異,治療后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shù)、心臟指數(shù)高于對照組,而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低于對照組,各指標,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此次研究中鹽酸替羅非班的應用取得了理想的療效,大幅提高了心肌灌注效果,降低了血液黏稠度。分析其原因在于鹽酸替羅非班為非肽酪氨酸衍生物,進入患者體內后可實現(xiàn)阻斷纖維蛋白原與GPIIb/IIIa受體的結合,抑制了血小板的異常凝集,為PCI術治療取得理想的療效奠定了堅實基礎[5]。
綜上所述,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術后應用鹽酸替羅非班可收獲理想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工作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嵇 誠,朱文龍,張立新,等.國產替羅非班用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54例[J].中國藥業(yè),2014,10(03):85-86.
[2] 寇 玲,傅思惟,劉建根,等.不同劑量鹽酸替羅非班聯(lián)合PCI治療老年急性冠脈綜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7(03):579-581.
[3] 龍勝春.替羅非班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梗并糖尿病介入術中的安全性研究[J].中國民康醫(yī)學,2014,25(24):48-49.
[4] 朱小芬,陳 波.PCI圍術期聯(lián)合腺苷與鹽酸替羅非班對老年STEMI患者心肌微循環(huán)及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24(15):4219-4221.
[5] 李 萍.替羅非班治療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10(05):93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