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凱
摘 要 在社會與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新媒體逐漸成為主流的信息傳播渠道,這種依托于互聯網媒體為傳播信息渠道的新模式已經徹底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并在某種程度上給予傳統(tǒng)媒體以思考。本文主要依托于整個新媒體形式下新聞的傳播特點及其方式做詳細的論述,并提出一些利于其規(guī)范性和長久性發(fā)展的建議。
關鍵詞 新媒體;新聞傳播;特點;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3-0013-02
時代發(fā)展催生科技發(fā)展,現代人們的生活在科技的引領下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人們對新聞的接收方式也由原本的傳統(tǒng)紙質閱讀演變?yōu)榛ヂ摼W時代下的屏幕式閱讀,現代新聞的傳播途徑不僅變得更多樣化,也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調整自身的企業(yè)前進戰(zhàn)略。
1 新媒體的特點
所謂的媒體就是指在信息傳播中充當其傳播渠道的工具,在早期即傳統(tǒng)媒體下,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報紙,雜志,廣播等現代物質化載體,而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區(qū)別就在于新媒體仰賴互聯網,互聯網為其提供了更便利更廣泛的空間和儲存量更大等幫助,因為互聯網是建立在現代的計算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基礎之上,具有數字化,交互性等特點。在當代社會中,最普遍的信息化傳播渠道已經不僅僅包括雜志,報紙,電視和廣播,更包含了電腦網頁,微信,騰訊QQ還有手機等,這樣多樣化的傳播途徑不僅僅能方便讀者更自由、更便捷地閱讀新聞,也能在同一時間閱讀大量不同的且來自不同空間的信息,這樣的方式正符合當下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節(jié)省人們的時間。
1.1 新媒體視角下信息傳播主體多樣化
從上述新媒體的發(fā)展現狀可以歸納出其特點:新聞信息的傳播主體實現了多樣化,以往的新聞信息都是由記者或是編輯通過對某件事件進行采訪和做筆錄后整理然后再發(fā)送到讀者面前,而現在幾乎人人都有發(fā)表某件新聞信息的權利和途徑,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
1.2 新媒體視角下信息內容的多樣化
新聞的內容更多樣化。生活原本就是一個信息的大雜燴,任何題材和風格的信息都存在于大眾的生活中,而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方式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首先是從題材上講,沒有任何一個人具有將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情都收集來的能力,人生活的地域性就限制了人們接觸事情的全面性,新聞工作者只能通過有目的和有意圖地對新聞加以篩選,按照大部分人所感興趣的方向寫新聞文章,因此當人們在接收信息時只會看見某些類型的新聞而非全部,而從整個新聞的傳播形式上也會受到限制,版面的大小決定對新聞題材論述的多少,不同類型的雜志或是報紙會有的放矢地選擇對應的題材進行報道。
1.3 新媒體視角下信息傳播方式實現虛擬現實的結合
傳播的方式發(fā)生了基本的變化。傳統(tǒng)媒體不外乎電視,報紙和廣播,且加上原本的科技并不發(fā)達,人們面臨的問題是電視只能看黑白效果,不能對新聞中的圖片有更完善的了解,紙質報紙和雜志甚至是書籍太多,既雜亂無章,也不能維持其保存的完好度,簡單而言就是不易儲存和后期查閱,另外就是與讀者的交互性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當讀者閱讀完信息后不能有效地和發(fā)布者溝通,也不能和其他讀者溝通分享心得體會,新媒體的出現幫助人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在足夠多的信息傳播者和足夠廣闊的空間平臺上,人們不僅可以作為信息發(fā)布者將身邊所發(fā)生的有趣或是有意義的新聞發(fā)布到網絡中,以供人們閱讀和討論,而且新媒體作用下更多的網絡平臺誕生,幾乎生活中的每一類新聞都能被當成一個項目,運營者只需要不斷收集信息,最后整理發(fā)布到網絡中即可。從傳播方式上而言,現代媒體因為科技的進步實現了信息呈現的多樣化和生動性,彩色高清電視的出現,幫助人們更直觀更準確地了解信息,電腦的出現幫助人們改善了對信息的儲存條件,其不受到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在新媒體的虛擬空間中可以有序地對信息進行分類處理,最后對信息加以保存,手機的出現幫助人們及時地接受信息,了解在不同時空中發(fā)生的事情,實現了新媒體的虛擬與現實的交互發(fā)展。最后是互聯網的出現為新媒體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收集和發(fā)布平臺,無數的公眾號和網頁等拔地而起,每一個人都在接收者與發(fā)布信息者的身份間轉換。
2 新媒體視角下新聞信息傳播的戰(zhàn)略
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代新媒體視角下信息的傳播方式和渠道具有十分便捷和快速等特點,極好地發(fā)揮了互聯網時代下網絡為人們生活提供的價值,而時代是不斷發(fā)展的,新媒體不能一直停留在目前的狀態(tài)中,需要不斷順應時代的發(fā)展,以預見性的角度看時代的發(fā)展,更有效地借助網絡也好,其他新興的方式也罷去更好地實現新聞信息的時代價值,也更好地發(fā)揮其對社會和大眾的價值。
2.1 維護新媒體的正常秩序,加強監(jiān)管力度
任何一件事物的興起都存在兩面性,上述所提及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可取價值,但是在新媒體傳播的背后還存在許多的問題,信息泛濫時代下人們面對是非不明的信息時如何去判斷其真實性,當新聞傳播方式多樣化的同時如何正確地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到不利于自身發(fā)展的信息,如何在可見的信息中提取出正確的思想以供孩子發(fā)展正確的價值觀等。因此新媒體必須在自身的自覺維護和外界政府或是法律的監(jiān)管下傳遞出一種正確而積極的價值觀,當面對心智還未成熟的青年人時應當自覺篩選適合的信息在學校等青年人聚集的公共場所傳播,當面對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時候國家應當做出一系列的措施,主動引導新媒體,必要的時候給予強制性的屏蔽或是處罰措施,將這些不利信息從主流信息中清除出去,提升國家的公信力。
2.2 政府加強對新媒體扶持力度
在新媒體的發(fā)展過程中,互聯網的全球化特點在信息傳播中被展現地淋漓盡致。每一個國家或是地區(qū)都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在新媒體發(fā)展中做出一定的調整,而外來媒體的方式與中國新媒體的運營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樣的差異來自于文化和地域性,但是其對于中國新媒體的影響是很大的,外來文化的侵襲嚴重影響到中國主流媒體的發(fā)展,因此,政府應當給予新媒體大力的支持,無論是從運營方式還是從未來的發(fā)展方式上,政府的扶持會極大地增強新媒體在對抗外來文化侵襲時的信心,這樣的扶持不僅僅是體現在資金方面的投入,還可以體現在對加強技術研發(fā)力度和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構建一個更有利于新媒體發(fā)展的社會體系,在一系列的推動下,新媒體才能以更自信的態(tài)度對抗外來媒體的侵襲。
3 結論
在時代的發(fā)展下,科技勢必會為社會發(fā)展提供便利,新媒體的誕生就仰仗于互聯網的發(fā)展,而新聞事業(yè)作為支撐整個社會前進的主力行業(yè)理應正確認識自身的特點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唯有在正確認識本身的情況下才能針對問題予以改正,在不斷認識和改正中穩(wěn)步發(fā)展,這種發(fā)展中不僅僅包含了自身的自覺性和前進性,也包含了外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才能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自身的貢獻,以此實現新聞事業(yè)的價值所在。
參考文獻
[1]王瑞兵,田暢.淺析媒體公眾號在新聞傳播中的作用與影響[J].傳播與版權,2015(7).
[2]李能全.理論視角下新聞傳播中“價值”問題探析[J].新聞傳播,2014(16).
[3]黃敏儀.新媒體新聞傳播的特點分析[J].新聞傳播,2016(9).
[4]王云鳳.淺談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特點[J].新聞研究導刊,2015,6(19):128-129.
[5]楊萍.新媒體視域下新聞傳播特點及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yè),2014(2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