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碧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源于生活的學科,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現有的數學知識作為教學的基礎,數學即來源生活又將數學知識引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基礎階段切實地感受數學真實的價值,才能使學生真正的地學好數學,從而對數學產生極大的興趣。鑒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進行了分析探討,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一、學習新知生活化
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備課,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fā)設計教學活動,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親自操作,通過觀察和實踐較輕松地去發(fā)現知識、探索知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中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我盡力讓學生走出教室,去感悟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在實際環(huán)境中感受生活的、生動的數學知識,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比如,學習“人民幣”時,我指導學生到超市去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體驗購物過程。學習實際測量時,我?guī)ьI學生拿測量工具到校園去測量甬道的長度,步測籃球場的長和寬,用目測方法測定教學樓的長度。
實踐證明,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教會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可以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增強動手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
小學生的動手能力強,具有探索精神,因此數學教師應該增加動手實踐活動,挖掘小學生的數學潛質,提高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每個小學生在數學課堂都能夠有所收獲。同時,還要通過數學實踐活動培養(yǎng)小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協作能力,鍛煉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數學教師不僅要關注結果,也要關注學習實踐的過程,建立多元化的課堂教學體系。比如,小學數學“圓”的教學難點是明確圓心與圓的位置關系,半徑與直徑、半徑與圓的大小之間的關系,并學會畫圓。在教小學生畫圓的時候,我這樣引入活動: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圖形。請小學生邊畫邊想,用圓規(guī)畫圓一般分哪幾個步驟,需要注意些什么。然后,我讓小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畫圓的情況,并從出現的問題中反思畫圓應注意什么。最后,我還會與小學生一起利用手中的圓形紙片,畫一畫,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體會圓的獨特性質??傊?,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給小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小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三、巧用學具,以動導趣
好動是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動手可以幫助學生豐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橋梁,達到理解掌握新知、培養(yǎng)學習興趣的目的。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通過粘面撕疊證明長方體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正方體六個面都相等;通過搭拆框架證明長方體相對的梭的長度相等,并且有三組長度相等的棱,正方體的十二條棱都相等。通過“貼—撕—裝—拆”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在動態(tài)的教學活動中很自然地認識和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而且通過操作,拓展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學習興趣。
四、運用經驗,在創(chuàng)造活動中學數學
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是在對數學特點、內容發(fā)生興趣時而引發(fā)的。因此,教師備課時要挖掘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素,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先復習長方形的面積的計計算方法,這時教師問學生“平行四邊形面積在什么情況下和長方形面積不等”的疑問,提出問題:“用 4 根木條釘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把它拉成一個長方形,這時長方形與原平行四邊形相比,面積相等嗎?”這一問題的提出,引發(fā)出學生的不同 答案:相等、增大了、減小了。爭論十分激烈,進而引發(fā)學生主動探求,最終得出結論: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底邊即長相等時,拉動平行四邊形成為長方形,其高變化了,面積相應增大了。這樣教學,讓學生感到數學中有的知識在生活實際中已經會的,但沒有找到規(guī)律,我們可以運用經驗,通過實踐活動,把經驗提煉為數學,這樣就能在創(chuàng)造中學習數學,借以充實和改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五、利用游戲、故事,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寓數學知識于游戲活動和故事情境中,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深刻。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時,為了使枯燥的計算貼近生活,把課堂設置成玩具超市,給學生平時喜歡的玩具貼上價格標簽,讓學生從中任意挑選兩種自己喜愛的玩具,并算一算共需付多少錢,自然地將本節(jié)課的數學知識蘊含在購買玩具的生活場景中。讓學生玩套圈的游戲,提出數學問題,進行加減計算??這些活動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并且搞活了課堂氣氛,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靈活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教材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的編排由于會受很多現實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更新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的變化,而培養(yǎng)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除了及時的更新教學內容外,更要讓教師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自發(fā)尋找具有時代感和生命力的數學內容。只有制定符合小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才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以及學習動力。例如,日常生活中行程問題,為了探究“距離、速度、時間”三者之間的關系,我會選擇步行、騎車、開車等不同的交通工具進行試驗,從這一熟悉的生活體驗中我們可以認識距離相同時,速度和時間是反比的關系;速度相同時,距離和時間是正比關系等。教師通過實踐解釋抽象的數學知識既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也能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
七、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很重大的意義,因此,教師要從多角度探尋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劍.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4,22:165-166.
[2] 楊永青.案例教學:數學生活化的有效途徑[J].教育教學論壇,2014,28:270-271.
[3] 姚金國.淺談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途徑與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4,09:41.
[4] 劉秀明.關于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3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