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君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1
摘 要 本實驗以初中15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女生800m以及男生1000m測試作為素質測試標準,以教學實驗、文獻資料以及數理統(tǒng)計等實驗方式,對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學生進行測試,從而明確定向運動教學對學生耐力素質訓練的作用,并探索出合理的定向運動教學方案,旨在完善定向運動教學質量,切實強化學生身體素質水平。
關鍵詞 文獻資料 定向運動 耐力素質 初中
“定向運動”最早起源于瑞典,屬于軍事訓練項目。這一運動是指,通過對指南針以及地圖的運用,在最短時間內達到指定點標[1]。這項運動的開展并沒有過多的束縛條件,不僅可以在城市公園以及城郊區(qū)域進行,也能夠在學校校園中進行開展。在初中開展這項運動,既能對學生獨立分析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優(yōu)化,同時還能增強學生耐力素質,意義極大。
一、實驗對象與實驗方法
(一)實驗對象
此次實驗共選取本校初一以及初二年級學生共150名學生,這些學生年齡在15歲左右。老師按照隨機的方式,對實驗對象進行了分組,實驗組學生為75名,其中男生35名,女生40名;而對照組人數也同樣為75名,男生38名,女生37名。通過實驗前體檢表明,這些學生都擁有健康體魄,無疾病史以及先天病史,且沒有經歷過專業(yè)性體育訓練。
(二)實驗方法
1.教學實驗
實驗人員會在實驗組以對照組學生分別進行體育教學,實驗組以定向運動教學內容為主,取消原有耐力跑的訓練內容,其他內容仍保持原樣。而對照組教學仍沿用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式,執(zhí)教老師也與實驗組不同。實驗會運用男生1000m以及女生800m耐力跑作為個體素質評價重要內容,從而通過實驗結果對兩組學生耐力素養(yǎng)情況進行明確[2]。
2.文獻資料
實驗人員會事先查閱與定向運動有關的文獻,就國內外定向運動實驗材料進行了研究,并通過網絡對相關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有關信息進行展開調查,從而為本文實驗研究提供了理論方面支持。
3.數理統(tǒng)計
研究人員要對實驗獲得結果進行整理與統(tǒng)計,并要運用專業(yè)性軟件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分析,以科學的方式計算出同一年級中,男女生組內以及組間前后耐力素質水平差異。
二、實驗結果與分析、結論
(一)教學實驗實施后,男女生耐力素質結果分析
按照分組、年齡以及性別對女生以及男生進行800米以及1000米耐力跑測試之后,發(fā)現(xiàn)只有初一女生的測試成績差別較大,實驗組以及對照組其他年級男女生測試差異并不顯著。這便表明,除初一年級女生外,其他學生的耐力跑結果在教學實驗以后,也沒有發(fā)生較大影響。
(二)實驗組與對照組,男女生耐力素質結果分析
在得到兩組測試結果之后,研究人員應對兩組結果進行對比,并對其實施了“正態(tài)檢測”,以便實驗結果能夠以正態(tài)分布分形式相一致。根據兩組實驗結果對比發(fā)現(xiàn),在完成實驗后,實驗組學生的耐力素質水平要普遍高于對照組,
(三)實驗結論
通過對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的耐力素質測試結果總體要高于對照組,者直接證明了定向運動對于學生耐力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作用。因此,初中學校應加大對定向運動的引進力度,以便通過這種方式來達到對學生耐力素質能力進行強化的目標。
三、建議
(一)注重對運動場地的挑選
因為定向運動對于場地有著特殊要求,對于周邊環(huán)境、場地大小以及人員集中性等內容都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體育教學者應在訓練之前,先對訓練場地進行考察,并要處于安全考慮,對區(qū)域內部的危險區(qū)域進行清除與標注,防止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受到傷害。同時還要對學生展開安全知識教育,增加學生安全防范意識,保證該項運動的順利實施[3]。
(二)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在對學生實施定向運動教學時,老師應在對學生進行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加大對學生實踐教學的力度。要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逐步增加定向運動的教學難度,以便對學生實施高質量的教學,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全面性提升。同時還應注重對引導式教學的使用,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程中的地位,要給予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使他們能夠主動提出問題并能夠在實踐中運用,以確保學生對于定向運動基本常識以及技巧技術的掌握程度。
(三)注重對體育教師的培訓
雖然定向運動的誕生時間已經超過百年,但其作為體育教學運動項目的時間卻相對較短,教學者的教學經驗相對較少,所以在開展定向運動之前,初中學校應對教學者實施專業(yè)性培訓,讓其能夠對定向運動內涵以及開展方式進行掌握,以便其在教學中能夠靈活對這些知識點進行運用,從而為定向運動開展質量提供保障。
四、結語
為了切實提升學生耐力素質,保證學生身體素質的切實強化,初中學校開始將“定向運動”納入到了體育運動之中。老師應運用定向運動在耐力素質方面的優(yōu)勢,按照學生身體素質綜合情況,合理對定向運動開展方式以及訓練量進行確定,從而真正實現(xiàn)高質量的耐力素質培訓模式,以達到讓學生進行強身健體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映像長三角快樂定向跑——八年級耐力跑《校園定向跑》第2課次教學設計[J].體育教學.2016(12):13-15.
[2] 陳恒義.校園定向運動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教學活動的開展[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2016(3):73-76.
[3] 周波.成就目標定向理論對定向運動教學效果的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6):21-23.